壓勝錢的緣起(三)

轉載請註明出處,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我們。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在古代,長期流行著“二十四孝”的典故與傳說,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其中的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王祥臥冰求鯉”。來自於民間傳說故事,最早出自幹寶的《搜神記》。故事講述了晉朝人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王祥失去父親的疼愛,被迫每天打掃牛棚。但是王祥並沒有因此記恨父母,反而更加孝順他們,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某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大家都認為王祥感動了天地,人們都稱讚他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在王祥臥冰求鯉之前,這條小河本來無名,後因此也改名為孝河。據傳,在每天冬天,天氣特別寒冷之時,整條孝河都冰封三尺,唯獨王祥躺臥處不結冰。

壓勝錢的緣起(三)

王祥臥冰求鯉人物畫作



第二個典故是孟宗哭竹,講的則是另外一則故事。三國時候,吳國有個孝子,家住江夏,他姓孟,單名是一個宗字。孟宗小時候就沒有了父親,跟著年邁多病的母親生活。有一年,母親大病,卻非常想吃鮮竹筍,孟宗二話沒說就跑出去尋找。這個時候正值冬至節氣,天氣寒冷,筍還沒有生出來,去哪兒找到鮮竹筍呢。孟宗找了好久沒有結果,他又累又氣,就跑到竹林中,雙手抱著毛竹,不覺兩行眼淚簌簌的落了下來。沒想到一會兒居然出現了奇蹟,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隨之地下就裂開了,尖尖的露出幾枝筍出來。孟宗就拿回家裡來,做了筍羹,給母親去吃。等到吃完,母親的病症竟然完全好了,後來大家都說這是孟宗的至孝感動了天地的緣故。

壓勝錢的緣起(三)

孟宗哭竹人物畫作



“王祥臥冰”與“孟宗哭竹”只不過是我國曆史上關於孝道流傳甚廣的兩個故事,古人為了更好地教育子孫後代,並把孝道傳承下去,就把這兩個故事用以圖案的方式繪畫出來,鑄造在錢幣上,於是我們今天就見到了這種帶有孝道文化內涵的壓勝錢。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樣也是衡量一個人的行為準則。雖然這些故事逐漸遠離了我們現代的社會,但其精神與內涵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壓勝錢的緣起(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