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和亲也叫“和戎’、“和蕃”,它其实是中原王朝和周边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因为政治目的而发生的一种联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每个朝代都几乎有过和亲了行为,这种政治联姻一直以来都被统治者作为周边民族交好的手段使用。

因此,和亲作为历代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它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对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即便在历史上极为强大的唐代时期,也有过十几次的和亲记载,当时唐朝有着强大军事力量,也还在使用和亲政策,足以说明这种政策并非是王朝对周边国家的妥协,而是它有着更为重要的政治作用和历史意义。

唐代和亲政策的演变

  • 唐代和亲政策的渊源

陈寅恪曾评论李唐的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即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逐能别创空前之世句”。其大意是说,李唐王朝本身具有鲜卑族的徐彤,对夷夏观念并不十分看重,李世民结合儒释道的相思后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比较开明的。

唐代时期公平公正的民族政策使得唐朝和其他朝代有所区别,因为唐代的和亲政策是在民族平等的思想想提出的。

  • 唐代的和亲政策的形成


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唐朝最著名的和亲,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唐代和亲目的出发点必须是对唐朝的发展有利,嫁出去的公主都必须是对方首领或君王的正妻,这样才能起到拉拢势力和影响对方内部政治的目的。

唐代的和亲政策最早源于唐高祖李渊,他在太原起兵时,想用和亲的方法让突厥支持自己来增强实力。《资治通鉴》记载,刘文静劝李渊和突厥交好来加强兵力,而李渊在开国之初就开始实施“安人静俗”的政策,采用积极开明平等的名族政策稳定国家的发展。

  • 唐代和亲政策的发展过程

仅在李世民在位期间,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次数就达到7次,对于和亲的问题,李世民有着自己的理解。

贞观十六年(642),太宗就和亲问题向大臣讲:“若随其来清,结以婚姻,亦足三十年安静”。和亲最大的目的就是可以在不用施展武力的情况下,稳定民生、巩固边防,所以统治者实施和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国家社会稳定,百姓生产安稳的政治目的而出发的。

唐代和亲政策具体情况


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唐朝前期版图,唐朝对外和亲也集中在前期


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在如此强盛的局势下,太宗执政时期依然有7次的和亲。但当时王朝和亲还分为五种类型:

  1. 安抚周边民族为目的和亲
  2. 巩固边防而和亲
  3. 和平共处,相互交流而和亲
  4. 瓦解少数民族政权而和亲
  5. 奖赏有功者而和亲

唐朝初年,中原实力日益强大,其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对抗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中,此刻的吐蕃还在发展阶段,但仅靠自身的发展还是无法跟的上时代的进步,所以为了能够得到唐朝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吐蕃便开始向唐朝动用武力,并且提出与唐朝和亲。

在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前,唐朝和吐蕃打了一场松洲之战,但在松洲之战前,吐蕃的松赞干布不承认唐朝的宗主之位,而对唐朝没有任何好处的和亲,李世民是断然不会答应的,也就拒绝了松赞干布在贞观十二年时向唐朝的求亲。


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吐蕃历史上最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


终于后来在唐朝军队将吐蕃打的退到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地后,李世民才同意与吐蕃的和亲,把宗室女封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在这里我们就很明显看出李世民和亲的目的,并非依靠和亲的手段对敌人妥协。

相反的,他是在打败敌人后才答应和亲,其目的就是通过和亲干涉对方的内部政治结构。对李世民来说,和亲从来都不是一种妥协,而是有利于唐朝,才会动用这个手段。

唐朝时期的公主和亲,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之间关系的稳定,还有相互的财物赠送,和亲过程中财物交易的金额也是非常大的。唐太宗将新兴公主嫁给薛延陀首领夷男时,曾用牛羊做聘礼,且数量十分惊人,《旧唐书》记载,唐朝公主的出嫁礼费高达500万贯。

唐代公主和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分化和拉拢各政治势力,这是唐朝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唐朝国力最强时,反而正是和亲最为频繁的时期,因为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和亲政策最有效果。按照各民族之间产生武力争端的费用对比,公主和亲是最为节约成本的处理问题方案,因为战争时成本最高解决问题的方式。

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 政治作用


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唐朝和西突厥和亲,引起了东西突厥之间的战争


和亲政策对唐朝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和亲与否,可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取舍,以和亲的方式让唐朝的利益最大化。

在唐代时期的少数民族,他们会以迎娶唐朝公主为极为荣耀的事情,如果无法迎娶唐朝公主则会非常的恼火丢面子。这是唐代时期给予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力,而通过这种和亲政策“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

从历史的发展中,和亲完全可以调整其他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如武德八年(625),西突厥统叶可汗派遣使者向唐朝求亲,唐高祖为了实现“以威颜利”的目的准许了这次和亲。但东突厥收到消息后极力反对,不仅多次派兵攻打西突厥,也向唐朝求亲。

唐朝和西突厥之间的和亲预定,引起了东西突厥之间的斗争,这也侧面的说明了,唐代和亲政策在各民族中的政治作用,对周边民族的稳定有着怎样的影响。

  • 促进文化交流


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各方面的交流


唐代时期的文化、科技、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领先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和亲的政策不但是唐朝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是各少数民族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和亲的实行给了双方之间文化、经济等交流的契机,让少数民族的各方面都会有显著的体现。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唐朝的典籍和技师,在医药、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她向吐蕃人传授汉人的耕作方法,汉女子的刺绣、纺织等。文成公主入藏为吐蕃的文化提高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 风俗习惯影响


别总以为古代“和亲”就是妥协,它有着众人所不了解的历史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藏民的穿衣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以穿汉装为荣,即“服改毡裘,语兼中夏,明习汉法,睹衣冠之仪”,也就是说在文成公主带去了汉人的穿衣、礼仪、文字后,吐蕃才开始逐渐摆脱落后野蛮的面貌。直到现在,西藏还有许多地方保留唐代时期的生活习惯。

回纥人在唐代时期经常在丰州、太原、长安等地区逗留,他们渐渐被汉人的风俗习惯影响,久而久之对唐朝的建筑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他们以后的建筑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观,于是在回纥建筑中出现了唐朝的宫殿样式。

回纥的妇女对唐朝的刺绣和化妆极为感兴趣,在回纥部落妇女都竞相按汉族妇女的打扮和穿衣出现,而唐朝人也模仿回纥人的生活习惯,如长突厥歌曲,跳突厥舞,说突厥语等。

总结

综上所述,唐朝的和亲政策对周边民族和历史都有着积极作用,不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还有效稳定双方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唐代时期的和亲正常是一种政治策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加速经济发展,市场互通有无,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所以说,唐代的和亲政策并非是一种对敌人的妥协,相反的,唐朝时期如何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唐朝统治者是不会答应和亲要求的。唐朝统治的和亲目的是为己方谋取利益最大化,如分化和亲对象的实力,影响内部政治等。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国家繁荣强大,但还是实行和亲政策,为的就是达到各民族之间的和平稳定发展,百姓休养生息,和情带来了巨大效国,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因此,和亲政策的实行,在历史上是有着极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