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全國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南

點擊右上方“關注”,免費收到“廣西農業推廣”的推送。感謝您的關注!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全國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南

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醫藥治療方案被納入三、四、五、六版國家診療方案中,參與救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取得積極成效。為保障疫情期間及全年中藥材穩定供應,規範中藥材生產安全、有序、優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農業農村部中藥材專家指導組,提出《2020年全國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南》。

一、做好規劃佈局,確保優質生產

一是做好各項準備措施。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圍繞全年產業發展目標,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及氣象信息,制定中藥材生產年度計劃。各地區要積極落實《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建設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依據氣候資源、立地條件等區域特點,定品種、定產地, 有序開展道地藥材生產。當前應抓緊組織農資調運,保障規模化種植基地優質種子種苗的供應,確保農業投入品質量可靠,數量充足。組織編制和發放中藥材實用生產技術類電子手冊。通過電視、互聯網,開展遠程技術培訓,幫扶群眾做好春耕準備。

二是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在中藥材生產中應嚴格執行中央、省級和地方部門的疫情防控部署,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自媒體等渠道關注主管部門發佈的信息,加強與行業協會、科研單位交流溝通,及時瞭解疫情信息和產業動態。從2020年中藥材生產整體來看,全國中藥材供應基本滿足疫情需求,整體價格將穩中有升。由於供求信息不對稱,中藥材之間供需情況差異較大。及時掌握本地區中藥材在地面積、庫存情況,確立重點支持種植的中藥材品種,做好生產佈局工作。

部分抗流感和疫情類中藥材用量猛增,供應趨緊。應根據中藥材生物學特性和生產實際情況,分析是否應該大面積增加種植並確定種植規模。對於板藍根、廣藿香、薄荷、魚腥草等生產週期短的品種,可適當增加面積;金銀花、連翹等生長週期長、在地面積大的品種,當年產能會隨著價格上漲而大幅增長,各地區不宜隨意引種,盲目擴種,防止供求失衡。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全國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南

二、加強生產引導,重視潛力品種規劃生產

一是藥食同源中藥材。2020年1月,國家衛健委對9種中藥材開展食藥物質生產經營試點工作,藥食同源中藥材增至110種。在2008-2019年,“藥食兩用”中藥材整體需求增長42.95%,年均增長率3.91%。艾葉、三七、阿膠、決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廣藿香、人參和、枸杞子增長速度居前十。主要原因是民眾日常保健需求意識增強,藥食同源中藥材通過食品、保健品等方式進入千家萬戶,消費量劇增。

二是飼料添加劑類中藥材。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停止除中藥以外的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進口,作為世界第一飼料生產大國,我國對飼用中草藥、植物提取物、生物發酵飼料等所需中藥材需求量巨大,必將為相關中藥材生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如黃芪、黃芩、金銀花、甘草、山楂、薄荷等。

三是抗流感和瘟疫類中藥材。當前的中藥材生產基本可保障抗流感和瘟疫類中藥原料供應。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加劇及病種變化,流感、瘟疫等疾病高發且傳染性強,對抗流感、瘟疫類中藥材的需求將持續旺盛,但是由於產需兩端信息不對稱,此類中藥材的生產供應長期存在盲目和不均衡現象。如能準確掌握需求信息,合理調整佈局,生產抗流感、瘟疫類中藥材收益持久可觀。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全國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南

三、改變生產模式,確保市場穩定供應

一是轉變生產目標。由重規模求數量轉變為重質量求效益。根據《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提出的“推動中藥材生態種植”的要求,各地區要因地制宜,鼓勵並指導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如藥糧間套作、輪作種植模式、林下種植模式、野生撫育種植模式、景觀生態種植模式等,引導種植大戶、合作社、基地大面積應用,形成以點帶面的新局面,推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二是加強中藥材越冬後的田間管理技術指導。對適宜春種的中藥材,應綜合氣候條件、土壤墒情和品種特性,適時播種。注重水肥管理,冬季勞作暫歇常出現田間排水溝堵塞,造成田間積水,應及時清溝排水,保障立春後降雨增加時能順暢排水;根據實際情況追施農家肥和有機肥。加強病蟲草害的監控和防治,隨氣溫逐漸升高,病蟲草害加劇,應定期進行田間觀察;採用人工拔除、施用生防菌劑、懸掛黃板及性誘劑誘殺等綠色防控技術及時防治。對多年生花類和果實類中藥材要適當修剪樹形。

三是根據疫情調整採收計劃。對春秋兩季均可採收的中藥材,應根據市場需要和疫情狀況合理安排採購時間。對抗疫需要、市場需求量大的中藥材應安排春季採收,如蒼朮等;對市場供應充足的多年生中藥材,應避開疫情期間的各種作業,儘量安排在秋季採收。

四是銷售全程可追溯。針對中藥材生產的耕、種、防、收、儲、加、銷等多個環節,加強中藥材全程可追溯建設,掌握本地中藥材生產、加工、貯藏、銷售等情況,鼓勵有資質的飲片加工企業做好中藥材產地加工一體化,減少疫情期間因交通管制中藥材大量長時間在產地存儲造成的有效成分流失。加強產銷銜接,維護流通秩序。要求從業者嚴把中藥材質量關,從正規渠道進貨,杜絕銷售假劣中藥材,保證中藥材質量。在地方政府政策允許下,指導藥農、藥商採取電話和線上銷售模式,支持中藥材市場有序復工。支持區域內中藥材儘快恢復調運能力,協調省際間調運,保障向疫情嚴重區域調運渠道暢通。維持市場穩定,維持中藥材合理價位,嚴厲打擊各種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不法行為。由於目前國家尚缺少健全的中藥材戰略儲備體系,中藥材生產及銷售企業可做適當的中藥材儲備。

全國農技中心2020年全國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南

四、做好防疫工作,加強落實防疫防災措施

一是強化防疫措施落實。一要強化中藥材生產者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在生產、銷售過程中正確佩戴口罩、勤於洗手,確保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二要落實分類細化疫情防控科學指導的要求。從實際出發,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打通農資供應、農機作業、農民下田等堵點,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中藥材春季生產的影響。三要加強生產信息調度和技術指導,疫情防控期間提倡就近就地開展技術指導,鼓勵運用網絡平臺、微信視頻等現代信息手段進行指導。

二是強化生產資料保障。推動中藥材生產恢復工作,做好藥農集中居住地的消毒防疫工作。協調相關部門、企業做好種子種苗、肥料農藥、農膜地膜等物資供應,推進農資到村到戶,保障中藥材正常生產。

三是強化落實防災措施。今年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趨勢較為明顯,極端天氣可能增多,需加強監測預警,及早制修訂災害防範預案,加強農田設施建設,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強化技術服務,做好防災工作。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控。重點抓好灰黴病、霜黴病、白粉病等病害防控。組織植保服務隊等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工作。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原作者版權,轉載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頭條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