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 世人皆知生命有限,却时常浪费生命,蹉跎光阴。皆知有时无力回天,却时常期待奇迹发生,突破生死的大限。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氧化反应,传递于后世的,是我们的DNA。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医生并不是大罗神仙,也不是超人,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的。世界上的疾病有千万种,能被医生完全治愈的却屈指可数。比如艾滋病和癌症,都是仍在攻克的课题。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华佗与曹操

    然而,有病总是要去看医生,医生治不好自己怎么办?还真有杀了医生的。最著名的那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曹操下令把华佗砍死。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列为“建安三神医”。发明了“麻沸散”,看病也非常准。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华佗:“华佗之医诊,非常之技也。”华佗的医术,好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妇人,怀胎六月,腹痛。华佗诊脉,说道:“胎儿已经死于腹中了。”去摸摸腹部,在左边就是男孩,在右侧就是女孩。结果服食汤药,之后果然流产一个男胎。还有一个男人四肢躁动,口干,小便不利。听到人声便觉得心烦。华佗说:“做点热气的东西吃,出汗就会好。不出汗就好不了了。”结果果然如华佗所言。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日:“胎巳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正因为华佗的医术高超,曹操便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然而曹操生性多疑,又自恃为雄主。华佗不吃敬酒,曹操就下令将他杀死。在《求贤令》中曹操强调“唯才是举”,但紧接着还有一句“吾得而用之”,无论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能为我所用才是真正的人才,不为我所用又有什么意义?

    后来,曹操还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杀了神医华佗的曹操,果然后悔了。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是,曹操让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来给他治疗多年的头痛,但华佗认为曹操的病因需要劈开头颅,加以麻沸散麻醉,动大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想趁机杀害他,便以刺杀的罪行将华佗关押拷打致死。

    扁鹊与蔡桓公

    当然,生了病还有不去看医生的,比如蔡桓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生病,后来“病入骨髓”,意识到自己生病,但是已经无药可救了。还好,扁鹊机灵,跑到秦国去了。不然,治不好蔡桓公的病,说不上也被千刀万剐了。《韩非子》中记载如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扁鹊确实是一位有个性的医生,有六种人的病,他是不治的。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不遵医嘱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后人在扁鹊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十不治”: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广行杀戮,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十也。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古代的扁鹊能选择病人,现在的医生可是不能选择病人的。既然挂号来看病,那就要一视同仁。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患者。而且跑的了医生跑不了庙,医生都是在医院出诊。除非辞职不干,不然病人还是会找到某个医生。

    道德与法律

    “医者仁心”,古代的医生多是有救死扶伤的济世仁心。比如,与华佗同时代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张仲景作为医学大家,具有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当然不是所有医生都会惨死,医生都死光了谁去治病?如果医生都不被尊敬而惨死,那就没有人去做医生了。医生,应当是被人尊敬的职业,所以才会有“白衣天使”一说。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医疗纠纷,自古就有。《唐律》对医疗纠纷就有明确的规定。庸医骗钱肯定是不行的。当然,排除故意开错药方的极端个案,在一般情况下,医生诊疗失误致病人死亡,并不需要“偿命”,即便有骗钱的动机也罪不至死。

    诸医为人合药及题疏、针刺,误不如本方,杀人者,徒二年半。其故不如本方,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虽不伤人,杖六十。

    所谓“不如本方”是指医师为人合和汤药(包括题疏药名或针刺),不符合古今药方和本草。医生如果是乱开药方,借治病骗取钱财,以盗罪论处(违法所得巨大的,顶格的刑罚是加役流)。医生如果是学艺不精或疏忽大意,为人合药出现失误,导致患者死亡,要处以徒二年半的刑罚。如果合药不如方是出于故意,那么性质就不同了,以故意杀伤人的罪名论处(严重的要被判死刑)。即便是没有伤人,也要处以杖六十。

    古代有医患纠纷吗?华佗被杀,扁鹊逃跑,但多数人仍尊敬医生

    •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 万岁更相迭,贤圣莫能度。
    •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生死,都是不由自己做主的。在生活中,有无尽的责任,很少有平凡人能够逃离与逃脱。在活蹦乱跳的时候,要让生命尽量灿烂一些。在疾病与死亡面前,要通透和达观一些。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人生而不易,病人何苦为难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