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對冉閔的權威性研究?是怎樣的?

飛揚5588


《晉書》對冉閔有詳細記載,根據史書記載,冉閔是被胡化的漢人。人們只知道他那道著名的《殺胡令》,卻不去深究殺胡令下達的背景和目的。冉閔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將領,在烽火狼煙的北國大地,群雄逐鹿,少數民族政權林立,只要有實力就能稱王稱帝。冉閔作為當時最有戰鬥力的武裝力量,自然不甘心被胡人統治。所以,當暴君石虎死後他不爭氣的兒子石遵被冉閔扶持為新帝,石遵卻不守諾言不僅不給冉閔相應的政治待遇,還動了殺心幾欲剷除冉閔。侍奉了後趙石勒、石虎,石遵三帝的冉閔心中義憤填膺,決定起兵造反,消滅石氏政權。冉閔在成功奪取大權,穩定了後趙局勢以後,因為內心猜忌羯人不服他的統治,遂試探性的向國都的羯人喊話,聲稱願意留下的可以留下,不願留下的可以走;結果,整個都城幾十萬羯人全跑光了,只有漢人留下。冉閔當即認為: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認為留下羯人是養虎為患,將來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於是,就有了那道著名的《殺胡令》,利用漢人和羯人的民族矛盾,發動漢人老百姓大肆屠殺羯人,最後十幾萬羯人被殺光了。清除了異己以後,冉閔在鄴城稱帝,國號“魏”,史稱“冉魏”。所以,冉閔殺胡只是手段,稱帝才是目的。當然,後人說冉閔挽救了漢族被滅族的命運,這實在言過其實了。殺胡只是給漢人出了口惡氣,報了血海深仇,讓後趙的漢族人民獲得了更好的生存機會。但是《殺胡令》激怒了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使漢族置於更危險的境地。最後,冉魏被北邊的慕容燕國所滅,漢人再次遭受被屠的厄運。不管怎麼說,冉閔是一位英雄,就憑他武功蓋世,勇冠三軍帶領漢族軍隊多次打退少數民族進攻,最後一戰還以萬人步兵重創鮮卑20萬鐵甲騎兵,殺出了漢人的血性。最後單槍匹馬還斬殺300名重甲騎兵成功突圍,因為戰馬力竭而被俘。當了俘虜的冉閔面對燕國皇帝說出了後人擊節而嘆的話:爾等蠻夷,人面獸心,尚且稱王;吾等華夏英雄,何不為君王?冉閔的勇武絕對世間罕有,說是漢族武力值巔峰都不為過。



外獨不存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冉閔作為五胡亂華時期最為傑出的漢族將領,稱得上力挽華夏將傾,歷史課本為什麼一直沒有出現他的名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進入歷史課本的人物必須都是史書記載清晰,歷史定位比較明確的人物,不論這個人是好是壞,還是有功有過,總之一定不能有差錯。可是冉閔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記載有些模糊。比如冉閔出生於哪一年?史書上記載: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可見冉閔的出身年份都不確定。他起碼做過兩年皇帝,雖說其出身很苦,但自己出生的年份還是應該知道的,或許冉魏的史官已經記載下來了,但這些史書被敵人所毀,已經不存了。但不管怎麼說,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其歷史情況我們掌握的還不清晰。再比如冉閔的墓誌上被稱為“平皇帝”,究竟這個諡號是怎麼來的,至今還沒有定論,只能由學者猜測。二是他死後,北方仍舊長期處於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冉閔死於352年,此後北方仍舊大亂,直到386年鮮卑人建立北魏,再往後一直到589年中國才再次統一。在這200年中,北方的胡人對於冉閔是很痛恨的,關於冉閔的歷史也進行了刪改,尤其是對其“殺胡令”等諱莫如深,因此我們很難得知冉閔全貌。總之,即使冉閔是一個真正做出英雄事蹟的人物,但由於史料缺乏,他的事蹟也就只能存疑,也就無法寫進嚴肅的歷史課本。三是事關我們歷史教科書的編輯原則,也就是當今的主流歷史觀。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關於民族關係的編寫是十分謹慎的,既要照顧歷史形成的民族現狀,我們現在的民族本來就是民族融合而來的,我們的教科書也是肯定民族融合的,關於五胡亂華的記載、南北朝時期的記載,本來篇幅相對都很小,而重點又放在了孝文帝改革等民族融合上。而冉閔雖說代表了當時被壓迫漢族的利益,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強化了民族矛盾,註定不會被歷史課本收錄。根據現有的史料,即使記載準確的話,對其歷史定位很難。冉閔是趙帝石虎的義子,官居高位,一定是為胡人立有大功的,他聯絡漢人殺胡人,主要目的到底是拯救漢民族還是對抗其他羯族權貴還說不準,不宜將其思想覺悟過於拔高。史學家記述五胡亂華時期歷史,皆認可東晉為正統王朝,後趙、前燕、前秦等胡族政權為僭偽政權,同列“十六國”之列。冉閔自立為皇帝,於晉朝而論實為“亂臣賊子”,這樣的人歷史上就很有爭議,很難進入教科書。四是其政權維持時間少:他所創立的冉魏政權不到三年,連十六國的都沒有算冉魏政權。史冉魏政權只存在數年即被滅亡所以歷史鮮有提及冉閔和他的冉魏帝國了。



譚天說帝


歷史是後人寫的,無法還原真相,只能從各種史料分析了。

其兵敗之根源是為百姓爭取糧食,隻身統帥1萬步兵力在無援兵力情況下拒前燕慕容恪20萬戰敗,絲毫不能降低其統帥的能力。《晉書》對其評述“善謀策,(不是有勇無謀的蠻夫)勇力絕人,攻戰無前” 每次臨戰衝鋒在前,騎朱龍馬(難得一見的千里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如《後趙錄九·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衝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

《十六國春秋》《冊府元龜》等載:匈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晉書》記載:“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 他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蹟,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

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

《資治通鑑》、《二石傳》載: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晉書·石季龍載記》載“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史學家范文瀾《中國通史》對慕容雋致祭贈諡予冉閔一事的評價為:“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范文瀾在當代權威歷史著作《魏晉南北朝史綱》一書也對冉閔作出過相對中肯的評價:“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在《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四節《十六國大亂》中評價:“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史學家呂思勉在《兩晉南北朝史》中評價:“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閔)所遭之不幸也”。

後人有詩惜冉閔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滅羯建新邦;朱龍一蹶神矛折,遏陘山前吊夕陽。”

史又言“閔至自蒼亭,行飲至之禮,清定九流,準才授任,儒學後門,多蒙顯進,於時翕然,方之為魏晉之初”。可見閔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敵,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兩湖風輕雲淡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人,生於蘭陵(今山東蘭陵)。冉魏政權開國皇帝(350~352年在位),西華侯冉良之子。

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出仕後趙,授遊擊將軍,封修成侯。數從征伐,屢立戰功。石虎死後,擁立石鑑,然後屠胡滅石。永興元年(350年),即位稱帝,建立冉魏。

永興三年(352年),兵敗突圍不遂,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冉閔後人冉華(染華)的墓誌銘則稱冉閔為“平帝”。

冉閔的歷史地位可謂冰火九重天,一方面是唐宋明清以來,基於政治的因素,他基本不為歷朝統治者選擇性失明和忽略,而近年卻在網絡上驟然化身為拯救華夏子民於水火,改變中國漢民族命運的一代戰神。

那冉閔的真實歷史面目是什麼?

要冉閔,或許你需要這樣幾個基本的歷史事實。

第一、當時五胡逐鹿中原,無日不戰,北方陷入了一片極度黑暗,也許今天從歷史學家的高度來看,五胡入主中原,文化逐漸漢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為後來的隋唐盛世注入了文化基因。但當時入侵中原的五胡但著原始部落和遊牧民族的殘暴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北方的漢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中。

在一輪輪的屠殺中,北方的漢民族不到西晉時期的十分之一,當時的胡漢矛盾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而冉閔的殺胡令是矛盾激化後後的必然結果。

第二、冉閔的殺胡令,利用了當時的胡漢矛盾,但以殺止殺,是無奈的政治選擇,但證明了以殺止殺絕對不能解決民族矛盾和衝突,以前如此,當下如此,將來如此。冉閔之前的北方天空,一片暗夜,冉閔之後的北方天空,仍是一片暗夜,而那片曙光,後來其實是緣於北魏孝文帝的那次劃時代性的漢化改革。

第三、冉閔確實很能打,建立冉魏後,與群胡無日不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爭神話,確有項羽再世之風,而後來和慕容恪的廉臺對決,大有項羽韓信垓下決戰的氣勢。這場龍虎鬥堪稱中國最精彩的英雄對決之一,從戰爭軍事史上來評價,冉閔確實為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冉閔死後,他的對手慕容儁隆重厚下葬,被追封為武悼天王,從慕容兄弟對對手的態度,其時是能看出當時冉閔在當時的影響力。

對冉閔,最好的態度應該是不吹不黑,客觀看待,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方是正道。





乏味的生活1982


冉閔應該是被網文帶偏了,歷史中的冉閔其實漢人情結沒那麼重。

五胡亂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期,也是漢人最不願意提起的傷疤。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公貴族紛紛衣冠南渡,北方迅速成為遊牧民族的饕餮盛宴,據史料記載這一時期中國北方先後有十六個國家建立,留在北方的漢人在動亂中任人宰割,苟活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世,都希望能站出來一位救苦救難的大英雄,可惜這個大英雄當時沒有出現,現代人基於同情,結合史實就創造出來一位漢人英雄,這個大英雄就是冉閔。

雖然冉閔的殺胡令讀起來,正氣郎朗,大義凜然,感覺冉閔是在拯救漢民族於危難之中。若沒有冉閔出現,漢人就被“胡人”給殺光了,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首先,冉閔並沒有殺胡拯救漢人的思想基礎。冉閔是漢人。但是,他爹冉良12歲時就被羯族首領、後趙武帝石虎當乾兒子養了起來。冉閔是出生於石虎的家庭裡,而且冉閔出生以後,石虎一直對這個養孫非常寵愛。也就是,他從小生活的環境就是少數民族羯族的帝王家庭,受到的教育也都是羯族的教育。他與漢族基本上沒有文化交集,所以他不能會同情漢人。

其次,冉閔在長大後征戰過程中,多次屠殺漢人。最典型的是鹹康五年(339年),冉閔隨石虎和東晉作戰,進犯荊州和揚州。冉閔在沔南打敗了東晉軍,殺死了東晉將軍蔡懷,屠殺了不少漢人。

第三,冉閔一生從未做過保護漢人的工作,在捐稅上,從來沒有減免過,反而是多次抄掠。同時,他也沒有保護過弱小的漢族婦女兒童。

冉閔之所以頒佈殺胡令是因為冉閔篡權後,由於前趙是胡人建立的國家,胡人貴族大多不服,並多次作亂,冉閔為了自身政權穩定,便煽動民族情緒頒佈了殺胡令。另外,從當時漢人對待冉閔政權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冉閔並不是真心為漢人著想。無論是東晉漢人朝廷還是底層百姓都不支持他,響應他的都是手握兵權的軍閥,也不全是漢人,而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又一起群毆他,所以冉閔政權只存在不到三年就被鮮卑人建立的前燕滅掉了。


足下三尺


Hello,大家好。我是專注於頭條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歷史的塵埃HISTORY。我的父母都是歷史方面的學者,所以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特別喜歡中國的古代史與近現代史,現在也是一線高中歷史教師。人們說得好,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夠喜歡,如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慕容恪: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閔性輕銳。

《晉書》: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

司馬光:閔驍勇善戰,多策略。石虎愛之,比於諸孫。

謝採伯:若劉淵、聰、粲、曜,石勒、虎、閔,苻生,赫連勃勃等,其兇徒逆儔,淫酷屠戮,無復人理,禍亦不旋踵矣。

張大齡:當勒追越柩於苦縣時,十萬晉兵無一脫者,冉閔竟足以報之。古之建國者,深仁厚澤,累數十世,猶力守臣節,不得已而後取,蓋殺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為,此三代所以長久也。

司馬氏手刃其主,奪之寡婦之懷,安得不生此兇殘以魚肉之耶!假令寧馨之計得行,殺一勒,生一勒,況徐光輩乃欲陰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見預防,不失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冉閔盡滅羯胡,而曰:“吾屬故晉人,請各稱牧守,奉迎天子。”雖非果有效順之誠,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稱閔功德,謂晉人遠竄江左而不足戴,然後閔無所復忌而僭以成。嗚呼!

蔡東藩:冉閔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號,復原姓,說者謂其志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亞。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劉琨,吾猶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厭次數言,遂為之恕。

彼閔蒙乃父之餘廕,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閔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寵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系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呂思勉: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范文瀾:

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冉閔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被很大部分網友稱為冉閔大帝,其最重要的功績是在五胡亂華中拯救漢人,被視為漢人的救世主。不過,令人意外是,在我們在課本中卻絲毫沒有冉閔其人,讓不少身懷熱血的網友深感失望。

說來也挺諷刺,身為漢人救星的冉閔出身是胡人石虎的養子。這個石虎用兩字形容,“魔頭”,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頭。石虎羯族人,後趙開國皇帝,一生當中嗜殺如命,幹過最“偉大”的功績是:一次性抓了20萬漢人女子,而後命兵士對其施暴,完事後當成“兩腳羊”宰割作為軍糧食用。據《晉書》記載:夕則姦淫,旦則烹食,所留屍體堵塞了易水河,河水殷紅殷紅。

石虎死後,後趙大亂,石虎的兒子們想假借冉閔能力穩定後趙,答應冉閔只要後趙穩定下來,我們推你做皇帝。哪想,穩定下來後,石虎的兒子們卸磨殺驢,糾結一幫羯族軍隊攻打冉閔,冉閔當然不甘心,就除掉了石虎的兒子們,可他這麼做成為胡人們的共同仇敵。

於是冉閔聽從謀士意見,頒佈“殺胡令”打出“胡逆亂中原,天下共討”的旗號。冉閔這樣做確實為自己召到了不少盟友,比如那些深受胡人壓迫的漢人平民。

冉閔這樣做多少帶有投機成份,冉閔以前可是胡逆的急先鋒,為了穩固自己地位,拋棄胡人盟友。但客觀上說,冉閔這樣做也算是間接拯救漢人。《晉書》記載:永嘉之亂,匈,羯等胡人軍隊掠地千里,燒殺搶掠,中原漢室十室九空。

據後世史學家研究到:“冉閔滅胡時,中原漢人只剩400多萬人,而西晉建國初期可是有2000多萬人。”還有一組數據,冉閔未殺胡前,胡人在中原約有500萬人,經過殺胡後,急劇降到了不足200萬人。

如何評價冉閔此人

冉閔最大的功勞:就是讓胡人見識了漢人的血性,不敢對漢人再展開大規模的屠殺。這也是鮮卑族統治北方後,漢人得以存活的原因。

冉閔究竟有多厲害 歷史對冉閔的評價如何

歷史評價

慕容恪:①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 ②閔性輕銳。

《晉書》:①永曾之誅羯士,亦殲其類。無德不報,斯之謂乎! ②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 ③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

司馬光:閔驍勇善戰,多策略。虎愛之,比於諸孫。

謝採伯:若劉淵、聰、粲、曜,石勒、虎、閔,苻生,赫連勃勃等,其兇徒逆儔,淫酷屠戮,無復人理,禍亦不旋踵矣。

張大齡:當勒追越柩於苦縣時,十萬晉兵無一脫者,冉閔竟足以報之。古之建國者,深仁厚澤,累數十世,猶力守臣節,不得已而後取,蓋殺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為,此三代所以長久也。司馬氏手刃其主,奪之寡婦之懷,安得不生此兇殘以魚肉之耶!假令寧馨之計得行,殺一勒,生一勒,況徐光輩乃欲陰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見預防,不失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冉閔盡滅羯胡,而曰:"吾屬故晉人,請各稱牧守,奉迎天子。"雖非果有效順之誠,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稱閔功德,謂晉人遠竄江左而不足戴,然後閔無所復忌而僭以成。嗚呼!

蔡東藩:冉閔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號,復原姓,說者謂其志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亞。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劉琨,吾猶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厭次數言,遂為之恕。彼閔蒙乃父之餘蔭,受石氏之豢養,予以高官,給以厚祿,大馬猶知報主,閔猶人耳,何竟不顧私恩,對寵我榮我者而反噬之?況羯雖異族,遠系從同,必欲盡殲無遺,設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謂其能顧祖國,必無是理。

呂思勉: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范文瀾:①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②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③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冉閔該怎麼評價?

他完全可以說是挽狂瀾於既倒型的英雄,完全可以說是救世主,為了最廣大被壓迫人民大眾的利益,他不惜背以千古罵名,用一己之身軀,靠天下無雙的勇武和絕一無二的韜略,挽救了最純正的炎黃子孫的利益,讓中原漢人沒有被殺完,淫完,同化完,滅完。如果沒有冉閔,東晉將在越來越強大的胡人輪番攻擊下滅亡,南方漢人也就將和北方漢人一樣玩完。就不會有後來漢人的天下,就再也沒有漢族這個民族,中古古代的偉大智慧和成就,也就將戛然而止,淪為和巴比倫一樣的下場,讀過世界史的都知道,埃及,巴比倫,印度這些文明古國,都是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導致文明毀滅,種族滅絕的(至少被同化完全)。之所以冉閔沒有更多的資料,是由於他的帝國時間短,滅亡時大臣集體自殺,再加上清朝的同化,奴役政策,某些史料的編制毀滅了大量不利於統治者的史材,冉閔的行為觸犯了後來某些人統治中原的利益,肯定被毀滅完全了的,由於如今的社會情形,不能對其進行一個公開公正的評價,五胡亂華,和日本侵略中國又會有多少的不同呢?冉閔所做的,也就是在維護我們祖先的利益,如果日本真的同化了我們中華,那麼,作為後來的我們,還會說日本不好嗎?冉閔做的不過分,但是確實急功近利了一些,他不該稱帝,但可以稱王,尊晉朝為正統,這樣或許得到東晉的支持。他的死,不是因為隨意征伐而是天下起義,是因為缺糧,把最後的糧食分給了人民大眾,自己率領1萬步兵出城尋糧,中了慕容鮮卑的埋伏而戰死,從這點來看,他就是一直在維護當時漢人的利益。我們現在看到的史籍上說冉閔是石勒的養孫,其實這些都是後人(清朝,其他朝代的歷史根本沒這個說法,可查清朝之前的歷史書籍)加進去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醜化他在民間的形象。

誰能客觀的評價一下冉閔?

1、它失敗了,成王敗寇這是中國人一貫的評價標準

2、它頒佈的《殺胡令》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

不過我還是認為對他的評價應該提高到民族英雄的高度,中國人就應該有這種魄力和做事原則,血債血償才不會受人欺負。

如何評價冉閔(染閔)與五胡亂華

1,五胡亂華之後,只要南方的晉沒打回來,北方的格局就是民族融合的趨勢,逆者必敗。

2,冉閔作為從小被羯人養大的,從性子裡就和漢人不一樣。因為漢人是一個文化範疇,而不是血統範疇。

3,冉閔做的惡,一點不比五胡的少,殺漢人照樣殺,吃女人照樣吃,只不過他殺了胡人以後大聲的說他殺了胡人罷了。

4,冉閔宣揚自己的漢人血統,在當時沒有哪個人會相信他,因為當時的人都很清楚,血統不重要。而且他宣揚的唯一目的是統治,開始的時候,用過羯人身份統治,但是效果不好,所以改用漢人身份。

5,冉閔最有名的殺胡令,到底有沒有不大清楚。假設有,一共殺了20萬,事實的真相大家都清楚,主要目的是政治清洗,然後引發到下層,但是因為完全沒有辨別胡漢得方法,只能鼻子大的、鬍子多的,殺的胡人真的比漢人多否其實是個未知數。

6,冉閔的軍事才能,在那個時代並沒有特別出色。如果真的出色,就不會在3年內亡國。

7,冉閔比石虎強,而且強很多,但並不見得比石勒強,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

王立群對冉閔的評價

1、它失敗了,成王敗寇這是中國人一貫的評價標準

2、它頒佈的《殺胡令》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

不過我還是認為對他的評價應該提高到民族英雄的高度,中國人就應該有這種魄力和做事原則,血債血償才不會受人欺負。

歷史對冉閔的評價很高嗎

遙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願。並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於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而今斯人已遠去,我們只能通過被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漢族英雄的傳奇生涯。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冉閔對漢民族的功績應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歲歲青,世上繁華一千年。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但時間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國,我們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和諧大家庭。但如果沒有冉閔,被同化的可能就是漢族,而不是五胡。當昔日激烈的戰事變為今日塵封的歷史,古人的豪情盪漾在今日的心間,湧起異樣而複雜的感觸。

一般認為,由於歷史大環境的侷限,特別是當時中原地區胡漢兩族力量對比的懸殊,加之冉閔的政治上的失誤,因而冉閔的失敗是必然的。冉閔雖然失敗,但是他的屠胡令反映著漢族對胡人殘酷統治的反抗情緒,同時在他的短暫統治下,興儒學,賑饑民,打擊胡人,保護漢民,這些在當時的北中國,都是難能可貴的,可謂那個黑暗歲月的一線曙光,故而當時的北方漢族人都認為看到了漢族復興的希望:“於時翕然,方之為魏晉之初”。因而冉閔的被殺,獲得北方漢族人的普遍同情,《晉書》的所謂大旱蝗災及大雪的傳說記載,實則正是對此的客觀外在反映,實際上反映出當時北方漢族人民對冉閔遇害的悲痛和懷念。他的後人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而大多數傳統學者對冉閔的屠羯作法都不贊同。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他對胡人的屠殺是很殘酷的,在冉魏立國的三年中,羯人幾乎被屠殺殆盡。當時漢人與胡人相互的攻殺沒有一個月停止,各族人民間的仇恨達到頂點。


歷史的塵埃HISTORY


沒有冉閔的權威性研究

雖然網上相關冉閔的文章很多,話題也很多,熱度很高,但去查正兒八經的論文,你就會發現,文庫裡沒幾篇去分析冉閔的,最多是避免不了的時候,在文中順著提幾句帶過。連專門研究冉閔的論文都沒,又如何能保障權威性呢?

這個人的話題比較敏感,如果放開了說,即便那些專家,估計都會抬起老胳膊老腿來個群英薈萃

沒有權威性研究,並不意味著我們沒辦法去找答案

冉閔歷史記載並不多,相關史料主要集中在《晉書石虎載記》、《資治通鑑349年-352年》、《十六國春秋後趙篇》、以及《魏書石勒篇》中,別看記載的史書多,但這些史料大部分都是雷同,也不知道誰抄誰,時間跨度也就從349年到352年,即便上下追溯幾年,在史書中,也就幾頁紙,花個把小時就能看完這些一手材料

史料看完,估計對冉閔也就有了個大體印象

所謂一千人中有一千個漢姆雷特,看冉閔其實也一樣,雖然材料相同,但每個人的感官並不相同,所以什麼是真實權威性,需要自己去再思考

思考也有方法,很簡單,就是換位思考,站到不同立場去代入

比如說林肯

在美國人心中,林肯是美國英雄,是世界偉人。他廢除了黑人奴隸制,頒佈宅地法,奠定美國當代基礎,他當然是偉人,是英雄

可真的如此麼?美洲印第安人會怎麼想呢?宅地法分的可都是印第安原住民的地,為此多少印第安人被無辜吊死,被無辜槍殺?估計在他們心中,林肯和惡魔差不了哪裡去

再跳出美國,用我們旁觀者視覺去看,兼顧歷史和未來,又是什麼樣呢?

分析冉閔也一樣的

我們要站在羯、胡、漢家等多方相關角度去考慮,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不同。到底誰為真,我們可以化身冉閔,站冉閔自身角度,用他的視覺去看,真正的代入那個年代

我為冉閔,該怎麼辦?會得出什麼樣的結果?結果對未來如何影響?

最終,按照當前三觀,給冉閔作為做個判定,這個判定即便不權威,也是自己真實想要的

以上


靈石蘊珠寶


冉閔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十六國時期的北方漢族人民把他當作救星,而五胡民族把他當作煞星。冉閔的“殺胡令”沒有把北方的漢族人民從悲慘境遇解救出來,反而讓北方的民族仇殺越演越烈,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冉閔北方政權冉魏的建立者,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名義上和羯族暴君石虎有祖孫關係,可冉閔卻是地地道道的漢人。冉閔此人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深得石虎的好感。公元349年,石虎病死,石虎的幾個兒子為爭奪政權展開了內戰,在冉閔的幫助下,石遵奪得政權,穩坐江山。然而石遵並沒有履行當初對冉閔許下的“跟著我好好幹,等大功告成,你就是未來的儲君”的諾言,而是令自己的兒子石衍為儲君。這使得冉閔心中怨恨,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之後冉閔知道自己得不到羯人的支持,利用漢人對石虎殘暴統治的仇恨心理,下達了著名的“殺胡令”,命令鄴城內外的漢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這道血腥的命令一下,一夜之間就有幾萬顆羯人的腦袋懸掛在鄴城的城頭。

冉閔剛剛在鄴城站穩腳步,後趙的汝陰王石琨便帶7萬大軍前來討伐,然而冉閔並沒有把敵人放在眼中,他率領一千多漢族騎兵出城殺敵。一千多對戰7萬,冉閔大獲全勝,不僅大敗石琨,而且將三千敵軍斬於陣前。350年,冉閔在鄴城稱帝,定國號為魏,史稱冉魏。

公元352年,遼東的慕容鮮卑族燕王派出第一名將慕容恪率領20萬鮮卑騎兵對冉魏政權發起進攻。冉閔帶著一萬多士兵迎戰鮮卑軍隊,此次戰役再次證明了冉閔的勇力絕人,魏燕兩國軍隊交戰十次,冉閔勝了十次,20萬鮮卑騎兵在平原上被1萬的冉魏的步兵打得到處亂跑,難以取勝。但是由於兵力過於懸殊,而慕容恪又是一代名將,最終冉閔的士兵全部戰死,他本人也被鮮卑人俘虜,之後被處死。冉閔死後,鮮卑人很快就攻佔了鄴城,冉魏政權隨之滅亡。

冉魏在淪為鮮卑人的階下囚時,仍是不卑不吭,說出了一段讓後人擊節而嘆的豪言:“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竄匿。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可做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