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俗话说的好:寒门子弟莫入官,这个话题的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也颇有争议。既然说到草根,说到寒门子弟,我们不得引发到一个问题,寒门子弟的出路在哪里?尤其是寒门子弟的大学毕业生。

寒门子弟要不要考公务员?

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也颇有争议。既然说到草根,说到寒门子弟,我们不得引发到一个问题,寒门子弟的出路在哪里?尤其是寒门子弟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不一定能够上比较好的大学,但草根们能够上大学,能够顺利从大学毕业,实属不易的。因为现在上大学的成本非常高,对他们的父母经济上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在很多农村的贫困家庭,读书无用论在乡间横行,在这种氛围之下,有的父母极致发扬了勒紧裤腰带送孩子上学的精神,在此,我们要为这些父母致敬。可能你出生在大城市,没见证过这样实情,但笔者这里是贵州和云南等欠发达地区,在贵州云南乡间,这样的故事很多。

据数据统计,2016年贵州省云南省级公务员考试(省考)总报名人数达到70多万万,超过了贵州每一年参加高考人数(60万以下),从数据来看,贵州云南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必须经历过公务员考试(当然,有很多人一次没经历过),这确实是相当惊人的。这是贵州现实的发展条件所决定的,如果贵州云南有不少诸如BAT、华为等大型企业,我相信贵州云南的学生对考公务员并没有那么疯狂。

回到主题,草根大学生要不要考公务员?

“公务员思想动态观察”西南人才研究中心王可心认为:草根大学生必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极少数草根大学生不参加公务员。

这类人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毕业于比较好的大学,具备在外面打拼的实力和信心。这类人能力比较出众,比普通的大学生能力强,他们有自信,他们有勇气去拼搏,市场上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追逐之地,市场永远遵循能者赢、赢者强的进化规则。如果草根大学生有这样的信心,那不用去参加考公务员。因为外面的世界会更精彩,外面的世界有更多让他们成就自我,脱离草根的机会。

第二类大多数乃至全部草根大学生应该参加公务员。

并不是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地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这世界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绝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都需要稳定的生活状态,都需要有足够的职业安全感来支撑他们幸福的生活。二这类人,当属于第二种人。他们合适考公务员。

然而,现实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考公务员是寒门子弟的一条很好的出路。

据统计,2017国考有148.63万报名,2017年江苏省考有28万报考,最高竞争比达到了980:1。这其中不乏寒门子弟。对于他们来说,寒门子弟入官之后,对于父母来说,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个交代,父母辛苦让你学习

那么寒门子弟考公务员到底有那些原因呢?下面“公务员思想动态观察”人才战略专家王可心给大家说说吧!

理由一、公务员考试相对公平

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两个考试,都是人生的转折点,高考决定这你往后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层次,公务员考试绝对着你以后人生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话,都有这“逢进必考”的原则,通过考试来选拨,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只有你花时间努力复习的话,是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机关单位的。

理由二、公务员稳定、福利好

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公务员之所以是一条比较好的只有道路的话,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公务员稳定,福利好,压力小,工资待遇在在小城市而言偏上,但是寒门子弟在晋升上面来说,有阻碍,但是如果,你只是想生活有保障,对于仕途没有追求的话,不得不说,公务员是寒门子弟最好的选择。

理由三、为子女积累教育资源,人脉资源,为下一代铺好路

公务员群体,也可以说基层公务员群体在当下中国社会背景下,算是中上等素质的群体,在这个圈子,你的子女的教育有了保障,你的子女的教育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在稳定社会环境下(这点很关键,自己思考),一个家庭,一个草根家庭要想得到彻底地改善,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正如西方传出来的一句话,一代淑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总的来说,考公务员还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好的出路,不仅能够稳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让自己过得不会太差,也为子女积累教育资源,人脉资源,为下一代铺好路。寒门子弟不但要考公务员,而且要有必须不到部委不罢休的情怀。


【公务员考试公平性毋容置疑】在今天来看,常常被很多人诟病的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一样,给所有具备参加公务员考试条件的人群一个公平的平台,在今天,如果要想成为所谓的官员、公职人员、公务员,逢进必考。近年来随着考试的公平性不断增强,给了很多没背景的寒门子弟,成为公务员的公平机会,入官的公平机会。

寒门子弟考公务员是容易的?

从公务员考试的试题来看,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公务员考试的最核心竞争力不是在是否能够攻克哪一道考试难题,因为公务员考试的试题总体来说并不难,难在考试题量大,时间不够用,考试竞争大,这就是考察考生地考试知识的熟练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考察考生是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因为备考公务员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只需积极去准备,不需要在经济上过大投入,是能够在公务员考试试卷上拿个不错的分数,考上也是容易的。

那些考上公务员的都是怎么学习呢?

去年这个时候,我也是备考大军中的一名小兵,每天兴奋看着学霸大神们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时心中满是向往之情,心里想,假如能如愿以偿,我一定来分享经验。时光如箭,转眼一年,我真的如愿以偿考上心中理想的岗位了。故在此我想与大家唠唠嗑,聊一聊我备考时的心路历程与点滴感悟,希望能帮大家淬炼筋骨,提升内力,在面对公考时更多几分把握。

寒门子弟为什么要考公务员?

行测经验

宁争一分 不让半分

区区2小时与全卷130题,天生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粗略一算,每道题只有大概50秒的答题时间,想要在考试时间内答完全卷难如登天。以我为例,从模拟练习到正式考试,没有一次可以完整地做完130道题。所以,行测是一场以时间换分数的战役,一定要做到分秒必争。一言以蔽之,就是“快”,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不一定能保证你的答题正确率,但一定可以保证你题目的完成度。

怎么才能做到快呢?我们要严格控制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假如你觉得一个题目不能在2分钟内作完,那么果断放弃不失为明智之举。对于会做的,速度要快,做完就过,考场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你犹豫,也基本不会有时间让你回头检查验算。对于不会做或不确定的,直接选择你看得最顺眼的选项,不必浪费宝贵的时间,毕竟花费大量时间给不能保证正确率的题目是万分可惜的。另外,当考试时间将尽,无论你题目有没有做,都要把答题卡涂满。即使是蒙,25%的正确几率也不容小觑,虽然涂了不一定能得分,但是不涂就一定没有分。很多时候,多对几题,多拿几分,往往就是天壤之别,或许你与深税的距离,就在这几分之间。

着眼大局 有舍有得

我在这里重申一下我们开始的目标,那就是要尽可能地拿高分。从这个目标出发,我们要以大局为重,不必太多计较具体部分和题目的得失。举个例子,你和小明都答对了同样多数量的题目,但小明的分数却明显在你之上,那是因为每个题目的分值和每个部分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行测全卷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其中,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推理占总分的比重大,并且每道题分值较高,应该重点把握。尤其是资料分析部分,该部分只有20道题,分值却高达20分,占了整张卷子的五分之一。大部分考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取分如探囊取物。然而一些考生按答卷顺序做题,做到资料分析模块时往往时间不足所剩无几,或胡做一通、或痛心抛弃,相当于直接放弃了整张卷子最容易拿分的五分之一,令人扼腕。相反,对于数量关系部分,分数占比不高,但想得分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性价比较低。对于这部分题目,我建议放在最后再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即使时间较赶连蒙带猜,亦不为可惜。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有舍才有得,只有以大局为重,更好地排兵布阵,调整好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先重后轻,我们才能游刃有余,更好地掌握行测的主动权。

各个击破 集中模拟

欲取高分,基础一定要扎实,题目虽变化繁复,考点却始终不变。唯有切实夯实基础,将考点摸熟吃透,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做模拟题或真题摸清自己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但基础扎实并不等于高分。每一个考点都只是一块砖头,仅凭一堆砖头并无法成就高楼大厦,因为它还缺少了钢筋水泥。而行测的钢筋水泥,就是答题的整体思路和节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无法解决思路和节奏的问题,只有通过集中模拟训练才能融会贯通。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夯实好基础后一定要找完整的2个钟进行模拟测试,最好几天一测,以不断培养自己题感,调整答题思路和顺序,让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能够完完全全地体现在试卷的分数上。

申论经验

我对行测科目的复习虽然算不上系统全面,但也持续了4个多月。而申论真正开始动笔,是在离职之后的那两周时间里,这种做法十分冒险。申论成绩71分,除了最后一周的全真模拟练习,与我在国企工作期间从事行政文秘工作也离不开关系。实务工作的锤炼给予了我公文撰写上的经验,帮助我在申论作答时游刃有余。

精准踩点——关键词与同类项

大作文是很多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作的考生很头疼的题型,但决定申论是55分还是75分,并不完全是由大作文来决定的。各小题的概括归纳与提炼语句能力,也足以拉开分差。在作答小题时,要做到精准踩点,可以利用关键词法,将材料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提炼,写在草稿纸上,再用严谨得体的语言进行加工转换,切忌生搬硬套抄袭材料。遇到段落较多的材料,可先快速剖析段落大意,在草稿纸上进行罗列,再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办法达到精准提炼、拒绝冗余的效果,不浪费每一个宝贵的答题小框。

句式切换——拒绝审美疲劳

申论小题按点作答,讲究全面有条理。既要求言简意赅,又要求多面俱到。因此学会灵活切换句式,不堆砌词藻,不强求长句,使短句朗朗上口,结合卷面书写工整,必能让阅卷人眼前一亮。

表里如一——好看的皮囊与深度的灵魂

申论大作文一般要求1000—1200字,大家绞尽脑汁洋洋洒洒,而阅卷过程却是指尖快速翻转的残酷考核。在保证语句通顺立意清楚的前提下,如何突破高分,形式与内容缺一不可。许多考生都会认为,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来写。但这种传统的三段论模式,如果缺乏创新和文采修饰,很难得到高分青睐。

申论根据命题意向,一般可分为政论文和策论文。政论文着重于阐述事件的意义与作用,策论文侧重考察考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的能力。无论按哪种方向写,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总分总结构。这时就需要有一句短小精悍而表达清晰的语句来引领全段,帮助阅卷老师快速定位与理解,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

句式相对统一的段首引入语能够快速吸引阅卷人的眼球,而段中具体论证更需要形成稳固的框架和条理。巧妙运用举例论证、好句论证、正反论证等手法,结合时政热点,认真学懂弄透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文章更具政治魅力。

结尾段可运用作出美好展望式、指出不足尚待改善式的收尾法,做到扣题紧密,立意升华,收紧全文,让人产生掩卷仍遐思之感。

过去这一年,曾一度被我视为是一段煎熬的苦旅。苦到夜里的梦都不带甜意;这个过程很酸,酸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略带醋意;这个过程很涩,涩到每走一步都尽是倦意。但就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也有其自然平淡的幸福,就算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也是因其历经了风雨才绽放出光彩。所以备考再苦,我们也得继续追梦;备考再酸,我们也得继续坚持;备考再涩,我们也得继续前行,因为既然选择了,我们就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不要留有一丝会让自己后悔的可能,拼尽全力、放手一搏,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转给身边需要的人,让他们少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