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自成: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

ghchjbj


这个问题让李自成想骂人。

老子为了生存揭竿而起,经历九死一生推翻了大明王朝,没有打击外敌,民族英雄自然谈不上,怎么还成了历史罪人?我太难了好伐?

1644年3月17日,北京城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但攻陷北京的李自成集团并未扛起打碎旧世界后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仅仅过了42天,李自成集团便灰溜溜地退出北京,而后关外的清军入主中原,一个新的王朝拉开序幕。

今天的很多人,虽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阶级历史观,将李自成定义为敢于反抗反动统治的大英雄,但却物极必反,将李自成归入祸乱中华的流寇行列,也就是历史罪人。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李自成的捣乱,明朝不会疲于奔命,最终失去对清朝的所有战略主动权,也就不会轻易被清朝“摘了桃子”。因为李自成帮了清朝,导致“满清误我三百年”,所以李自成是清朝名副其实的奸细和内应,用“历史罪人”来形容李自成一点也不过分。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虽说李自成和民族英雄沾不了边,但更不会和民族罪人扯上关系。

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局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明朝的气数已尽,无论是土地兼并程度还是国家机器等都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从而不得不推倒重来的地步,否则李自成也不可能揭竿而起并迅速壮大。

李自成的崛起,既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时势造英雄的必然趋势,所以他的“大明掘墓人”身份,可以说是历史注定的。

而关外的清军,虽然和李自成不是一条线,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明朝的两线作战的尴尬处境,根本原因在于明朝的力不从心。而在综合国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明朝还昏招迭出,直接导致最后的覆灭。

不过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来看,拥有数百万之中的李自成集团显然更具备夺取天下的条件,这其中不仅有捷足先登的因素,更有很多光辉先例可循。

事实上他们也成功了,并彻底终结了大明王朝。

但李自成身上的诸多硬伤决定了他们坐不了天下:

首先是流寇思想严重。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做支撑,一旦遭遇军事失败如一片石大战,立刻就会作鸟兽散,一溃千里;

其次是战略眼光短视。不仅没有对革命成功后的前景做设想,对关外的清朝的南下更是缺乏思想准备。而李自成在革命初期为团结更多农民,便提出“三年免征”的无脑政策,这使得李自成在前呼后拥中,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财政来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自成集团只能通过“追饷”的方式将矛头指向地主阶级,这使得李自成集团官心尽失。

古往今来,虽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呼号不绝于耳,但能够决定历史走向的始终是地主和士绅阶层,他们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但“追饷”使得李自成集团和地主阶级势不两立。加上自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开始,推行的八股取士,极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且因为提升了读书人的地位,这使得新政权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几乎不屑于农民阶级为伍,所以李自成集团的政权建设困难重重。

事实上正是因为李自成集团战略眼光的整体短视,特别是李岩的被害,注定了李自成集团的一败涂地。

而且因为这群乌合之众的失败太过频繁,所以包括李自成在内都没有设想过革命成功后的何去何从,他们为自己制定的小目标最多就是和明朝平分天下,这一点在李自成进攻北京前向崇祯的请封要求中有明确体现。这样小富即安的心态,和一心想要入住中原的清朝形成天壤之别。

最后是天灾的历史宿命。由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所以在老百姓被史无前例的华北鼠疫席卷时,李自成集团也难以幸免。

很多人说李自成之所以只能坐42天江山,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就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在作祟。事实上鼠疫对李自成集团造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所谓的农民思想。因为鼠疫肆虐,守卫北京的明军几乎失去战斗力,所以李自成才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北京。而当李自成入主北京后,同样重蹈了明朝的覆辙。

而清朝入关后之所以没有被鼠疫打倒,除了鼠疫的高发期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清朝推行军民隔离,这在客观上保护了清军。

所以李自成集团算的失败和明朝的失败一样,都是历史注定的。

但努力过的李自成,并不能算作民族罪人,因为他也是清朝的死敌,在一片石大战中也有对抗清军的英勇表现。

他的失败,就像学渣怎么学习也无法打败学霸一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而这样的能力也注定了李自成即便有对抗清军的英勇表现,但也无法够得上民族英雄的头衔。

除了他主观上没有反抗清朝的志向,客观上也没有成为民族英雄的实力。

说白了,民族英雄虽说不一定帅,不一定武力爆棚,但终归需要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李自成并不具备。

所以他只是一个勇敢但能力不足的反抗者,这样的人物,既不是民族英雄,更不是民族罪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李自成,是民族英雄吗?当然不是!他是流寇,大明亡于寇乱,而不是敌国人手里。消灭了明军主力,间接的把汉人江山拱手让给满清。

郭沫若在1944年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河南消灭了明军主力,进逼京师。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在煤山上吊自缢。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历史上称为“甲申之乱”,或“甲申之变”。

李自成为什么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一,所谓民族英雄,是抵御侵略,寇乱,保家卫国的。而李自成灭亡自己的国家,是大奸大盗之人。

二,李自成沉迷于女色,腐败透顶,德行有亏。所谓“民族英雄”,当然是德行过得去,洁身自好。

三,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应降。可李自成并不信任吴三桂,便拘了吴三桂全家,竟杀了吴父。大将刘宗敏霸占陈圆圆,严重违反军纪。吴三桂急眼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带领那个清军入关,李自成最后失败了。

四,李自成推翻明朝,却抗清失败,实际上为清入关扮演了清道者的悲剧角色。满清以为明复仇为名,行入主中原之实,窃取了李自成农民军的胜利果实,却以正统自居,仍将他骂为贼寇。清政府修的《明史》就把李自成列入“流贼”传。这正应了“成者王侯败者贼”这句古话。

结语:历代农民造反无不是虐杀成性,黄巢以百姓为粮食,残忍暴虐。天平天国洪秀全更是杀人成性,所以农民造反,往往伴随着心理的失控,在面对财富,美色的时候把持不住,难以长久。这就是为什么历代农民造反的很多,但是成功的也是寥寥无几。

所以李自成,不是民族英雄,是流寇而已。




子非魚


(1)李自成是农民起义领袖,也可称农民运动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因为他是追求階级利益,不是追求民族利益。(2)农民起义或称农民运动,都缘于封建统治階级的暴虐无道,是封建统治階级逼出来的,有其历史必然性。(3)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着封建统治,往往迫使其作某些让步,缓和階级矛盾,有利社会生产的发展。(4)农民起义的杀戳行为一般都是封建剝削者为对象,是被严重剝削走投无路的农民渲泄階级仇恨的必然现象,是封建剝削者“种下刺藜收刺藜”的必然结果,有可理解之处。有些过度行为不好,但不代表农民起义的反统治反剝削本质,不应以偏概全。(5)农民起义因历史局限性和成分复杂,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缺乏应有的纪律要求,往往眼光短浅、作风不纯,打倒皇帝坐皇帝,图一时一己之欲望满足,因而也往往走向反面,归于失败。(6)现在评价农民起义,应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肯定其历史发展的合理性、推动社会前進的進步性,也要看到其天然禀赋的弱点、必然会有的质变。一概肯定固然不当,而一概否定更属错误。


陈老牛1


李未曾抵御外侮,何谈民族英雄?其与张宪忠等崛起于草莽,聚乱民而起,杀人无算,所到处哀鸿遍野,沉重打击了明朝统治,最终成为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客观上为满清入关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成就了异族奴役汉民族的近三百年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非但不是英雄,实是民族罪人。



风露中宵2


我觉得李自成既是民族的英雄,又是历史的罪人。对于当时生存条件极为艰苦的农民来说,他确实是英雄,他所带领的农民起义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贫困的农民带来了幸福。但他又是历史的罪人,在他起义成功后,大肆侮辱明朝降臣,任其手下烧杀抢掠,轻视敌人,亲手葬送了汉人的江山。




李自成带领起义军,为处于明朝朝廷压迫中的贫苦农民,努力建立一个“均田免粮”的理想国度。

当时的明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贪官污吏众多,农民的土地被侵占兼并,赋税繁重,又不断遇到天灾,农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明朝廷不但没有拨粮救助,反而税收更重。




崇祯三年(1630年),同样是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带领难民起义,走上了反抗明朝统治的道路,而目的只是为了有地种,有饭吃。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打到河南,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带领部下攻破洛阳,杀了贪图暴富的福王朱常洵,抄了王府和当地富豪的家,获得的数万石存粮和数十万金银,全部均分给百姓。




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底,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占了荆襄,并且提出了“三年不征,一人不杀”的口号,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队伍更加壮大。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永昌”。免除贫民的赋税,命令官员和地主富豪捐钱助饷,安置流民,奖励垦荒,铸造永昌钱,造《甲申历》。军队四处征战的路上,他还给军队下达了“马腾入田者斩”的命令并且严格执行,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就在这一年,李自成带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的口号,规定了不许妄杀一个无辜之人、行军之处不许破坏农民庄稼、不得侵占农民的房子、严禁抢掠的严明军纪,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钱放粮,救济贫苦民众,这些都给当时的贫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对于那些受苦受难受压迫受剥削的百姓来说,李自成就是带领他们走出苦难的民族英雄。



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后,辱杀大臣,任其部下烧杀抢掠,轻视敌人,亡了汉人的江山。

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了北京以后,起义军烧毁了明朝的太庙,这真的是不道德了,也寒了天下人的归顺之心。

起义军攻占北京之后的几天,肆意侮辱归顺他的朝臣,让他们捐钱,拿不出银子就抄他们的家,抓他们的女眷,有800多的官员,都被抓到了刘宗敏的军营里,这些明朝的大臣都还来不及为李自成效力,就已经成了被压迫的对象,各位大臣怨声载道。

起义军进入北京后趁火打劫,命令城中的百城养他们,五户百姓养一个起义军,这就让无辜的百姓遭殃了。李自成虽然认识到吴三桂拥兵自重,但是却只派了降将唐通和降官左懋第带着金银绸缎去招抚,结果失败,吴三桂投了清军,断了汉人天下。李自成还在撤离北京的时候烧毁宫殿,搜罗黄金白银运到西安。

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目光短浅,经受不住豪华生活的诱惑,贪财又贪色,慢慢的就毫无斗志。他们起义成功后,变成了另一个吃人的妖魔,毁宫殿庙宇,烧杀抢掠,伤害百姓,又亡了汉人的江山,所以另一种意义上,李自成又是历史的罪人。


旧故里青栀如初


都说不上

民族英雄

这个称号太大,李自成肯定背不起,民族英雄指的是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或者坚贞不屈的人。

李自成如果能把满清赶回山海关外,顺顺利利的做他的大顺皇帝,来个改朝换代,或许能担得起这个称号。

而且现在据说岳飞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了,估计李自成就算真做到也没戏。所以民族英雄李自成担不起。

历史罪人

这个恐怕也落不到李自成头上,大明天下真是他玩完的,似乎崇祯有多英明一样的。

哪怕李自成天生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野心家,若非大明天下真到了这一步,他扯旗造反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追随,更何况当时造反的又非他一家两家,若全天下到处都是野心家的时候,大明不该自己反省一下吗?

若李自成都是历史罪人,那怎么定位吴三桂、洪承畴又怎么定义,听说现在历史书上,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是有侵略的精神,岳飞是打内战的,不算民族英雄。按这个逻辑那么吴三桂、洪承畴恐怕就只能定义为加速中国统一进程的功臣了。

连吴三桂、洪承畴都是功臣,李自成会是历史罪人,不会吧。


叶飘刀


没有李自成还有张献忠,没有他们也会有别人造反!明末小冰河天灾人祸,文人士绅地主集团占有绝大部分财富却享受特权不纳税,而普通农民百姓却赋税沉重!朝廷对农民倾轧过重,国家却积贫积弱,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就被扼杀在摇篮里!卫所制导致军队士兵毫无战斗力,普通百姓和士兵的生存都困难了,阶级矛盾太突出了,必然要发生战乱!

从文明的发展方向来看历史,明朝的灭亡,满清的统治,确实是历史的倒退,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怪李自成逼反吴三桂,让鞑子趁机入主华夏,从这一点来说李自成也勉强算是历史罪人吧,所以毛主席当年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路上说过“我们不做李自成”

但是,让李自成背那么大一口锅,我觉得也不公正,他不过是个丢了事业编饭碗的邮差而已,出身草莽,趁着乱世聚众揭竿而起,打下天下也没能力治理,注定是坐不稳天下的!这样的人最多算是乱世枭雄,英雄二字他了配不上!

总之,历史跟中华民族开了个可怕的玩笑(也许是儒家文化之殇)在欧洲列强结束黑暗中世纪即将开启大变革的千年战略机遇期,明朝没有浴火重生,没有让资本主义成型,没有近代产业革命,从而科学文化全面被世界甩在后面,为清末的百年屈辱和日本侵华战争悲剧埋下伏笔!

具体因果,话题太大太长了,今天先说这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起探讨!


健康平安148899547


大家可以先仔细了解一下李自成的个人背景和当时社会背景再进行讨论。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明朝末期,皇帝昏庸,百姓受苦,李自成的回忆录里就曾经记载,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周围的朋友亲人饿死冻死比比皆是,长大一些投靠当兵,本想着能够好过一点,但是由于贪官腐败将兵粮尽数贪污,使得他们仍然被冻死饿死。这也是李自成后期走向的导火索。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在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有权有势的人欺躏侮辱,那么一个在当时能够给他们提供机会,甚至能够翻身的队伍就像一道在寒冬中的一抹阳光,让他们看到了些许希望。

虽然可能名义上他们确实类似匪寇,类似流民,但是不得不说他们本质上与匪寇不同。

如果大家都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那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去无缘无故反抗。在那个年代,不得不承认确实需要像他们这样的人出来为社会开辟新道路。李自成的军队为百姓带来了很多希望,至少朝廷都不管百姓的死活,但是李自成却能够为百姓着想。

但是,就像大家说的,李自成虽不是匪寇,但李自成文化素养不高,在后期的打仗生涯中也渐渐被杀戮和欲望蒙蔽,尤其根据历史记载,在李自成打进紫禁城后,烧杀掠抢,奢娇无度,似乎忘了他们曾经的初衷。

总体来说李自成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代表,不能说他是时代英雄,也不能说是时代罪人,在那个年代没有纯英雄也没有纯罪人,如果真要说罪人,或许就是那些造成那个年代的那些人吧。



汐楠橙


在腐朽的皇权特务统治和封建大地主的残酷压榨下,天灾人祸,饥民遍佈。饥寒交迫的老百姓就象是一堆堆的干柴,只待天火点燃了!李自成顺应了天意,发动起了农民起义,"迎闯王,不纳粮"!象风一样传遍全国。李自成率领的义軍,由于受到百姓拥护,队伍象雪球一样,越滾越大,俨然成为百万之师。一路势如破竹,终于打进了北京城,逼得明皇帝上吊自杀。由于农民军坚持不向百姓征粮,只问官吏地主豪强征缴,所征軍粮軍晌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军供。导致义軍普遍缺粮缺晌。对清軍的实力和动向也普遍缺乏认识和警惕性。加上义軍自身种种的问题,恰逢时疫在军中传播,感染者甚众。在此当口,吳三桂突然引清軍铁骑杀入关内,李自成义軍无力抵挡,一路败退,竟至失败。余部与南明軍合力,继续坚持抗清斗争,绵绵不绝。李自成为当之无愧的农民起义领袖,领导百万农民打败了明軍,推翻了腐朽黑暗的特务宦官横行的明朝统治。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境内外反华势力相勾结,为了在中国推行颜色革命,和平演变,利用网络对华渗透。采取"清君侧"的手法,疯狂污辱污蔑中华文明历史,疯狂污辱污蔑历代农民起义和农民领袖,疯狂污辱污蔑中华历史古今英雄和杰出人士,疯狂地为古今中外奸贼恶棍翻案洗白,涂脂抹粉。无所不用其极。污辱污蔑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农民领袖李自成,就是典型事例。


华興


题主问,“如何评价李自成: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

这样提问,好像是在问“李自成领导农民暴动的方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而不是问那个年代为什么会出现农民暴动?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两个问题有本质上的差别。

后面这个问题是从当时社会的历史状态来观察和分析产生农民暴动的原因。也就是从政治的,经济的,人口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利益在社会中如何分配的角度来了解和理解产生农民暴动的各种深层因素。从而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阻止这些因素发展到诱发农民暴动的事态程度。

无论如何,农民暴动都是破坏性的。但这种破坏不仅仅是参与暴动的农民所致,而是整个社会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是整个社会成员都参与制造的悲剧。

前面那个问题的提出方式,所能讨论的是以下二点:1,该不该发生这次农民暴动?2,李自成在这个农民暴动的是非和功过?

在这两点中,第一点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无论谁认为该或不该都已经发生了。

讨论第二点,基本上就是等于把朝代的更替,以及农民暴动的成败责任都放到李自成一个人的身上。让李自成一个人来担负所有的责任。并为未来的农民暴动的领袖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这种讨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当然用它来做社会调查,以了解今天的人们对这个成史事件持什么态度,也许还是有些作用的。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该给题主一个正面直接的回答了。

我认为,李自成是农民暴动中众多草莽人物中的一员。站在今天独立的第三方的角度,评价历史上的那个李自成:他既算不上英雄,也说不上是罪人。李自成的所有行为都是他那个时代社会矛盾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评价,他是一个好汉,是一个有英气的男人。

如果一定要从“民族英雄”和“历史罪人”这两个选项中作选择的话。那就要看作这个选择的人,站在什么政治立场上和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角度了。也就是说,看他选哪一边,站什么队了。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