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之窮途末路

前一篇我們講到西楚霸王項羽的崛起,在鉅鹿救援戰中,他以破釜沉舟的氣勢一戰成名,無奈造化弄人,項羽在咸陽城遇上了宿命對手劉邦,雙方因為關中的利益分配,而劍拔弩張,這一場世紀會面是命運的糾纏,或者是戰亂的起點,請我們繼續看下去。


西楚霸王項羽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之窮途末路


這一次宴會就是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鴻門宴上項羽非常享受劉邦的花言巧語,又是和他稱兄道弟又是奉承他英雄出少年,無論謀臣范增怎麼屢屢暗示他趕快殺了劉邦,項羽都猶豫不決,范增的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自作主張派出了項羽的堂弟項莊表演劍舞打算在酒宴上面直接刺殺劉邦,索性把劉邦他重金買通的內應項伯這個時候發揮了價值,他看到了自己的侄兒在那邊舞劍目露兇光,一副要致人於死命的模樣,項伯也不得自己一把年紀連忙拔出腰間的長劍說是要雙人對舞,實際他只是擋在劉邦的身前,用身體保護劉邦,範曾在一旁看的是手心冒汗,劉邦陣營這邊的軍師張良又何嘗不緊張,他三步並作兩步兩部通報在外面留守的王牌保鏢樊噲“抄傢伙進來保護老闆”。這個樊噲,他是從年輕的時候就跟劉邦一起喝酒玩女人的兄弟,原本的以屠宰為業,劉邦起兵之後就一路跟隨有忠心耿耿,他沒有在管什麼宴會禮儀,聽到張良說大哥有難,哪還有第二句話,手持劍盾就直直闖進營帳當中,守門的衛兵攔都攔不住,直接被他連人帶盾撞飛在地,宴會上眾人的目光都被這陣騷動給吸引了,樊噲現身在大門口咬牙切齒,眼中像是要噴出火來。項羽感受到來人的敵意,手按長劍緊盯對方。劉邦看到原本舞劍的項莊、項伯被這麼一段已經悄悄退下,連忙了哈哈大笑打個圓場“哈哈哈哈,項老弟你別見怪啊,這位冒失的粗人是我的兄弟樊噲,大概是在外面站久了,口渴,可以跟你討點酒喝嗎?”項羽他最欣賞勇士,打量眼前這個人確實膽色過人,隨即命手下送上酒肉。樊噲接過酒來一口乾了,隨即開口說“我家大哥劉邦先進咸陽只是為了幫項羽大人開路,秦國皇宮中的寶物分毫未取,就等大人你來點收啊,您不感謝他就算了,怎麼還可以處罰劉大哥呢?這個就像是老公下班回家老婆來開門,怎麼隔壁老王也在,老婆跟你說老王啊,他順路經過就來我們家幫忙打掃客廳,這話你會相信了,我也是醉了。但是項羽聽完樊噲的解釋覺得有理,竟然就此原諒的劉邦。范增在旁邊聽著只怕是氣得折壽十年!他拔劍砍斷劉邦獻上來的白玉斗,怒罵項羽”你這樣猶豫不決,日後奪得天下必定是劉邦,你們都會成為他的俘虜。“但有人說鴻門宴項羽縱虎歸山,埋下了敗亡的種子。要細說起來了,項羽後來做了另外倆件事,更是讓他大失民心,那就是他進入咸陽之後放火燒城,還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搜刮大量的珍寶後返回彭城。分封的諸侯,把楚懷王架空為異地,自立為西楚霸王。亂世中的百姓,對於這樣的行為的無疑是大失所望,他們感覺像雨要的只是權利名聲,而非胸懷社稷。項羽自立為王沒多久就流放了”義帝“,並且在途中派人暗殺他。劉邦就以此為藉口出兵討伐,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西楚霸王項羽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之窮途末路


漢王劉邦趁著項羽仍在齊地作戰的時候,聯合五國的諸侯,兵分兩路共56萬大軍攻進彭城。在城內開派對慶祝,然後項羽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聽聞大本營竟然被劉邦偷襲,親自帶著三萬兵馬從齊地返回,行軍神速猶如電光石火。因為其在彭城的北方,漢軍原本以為楚軍會從北門或者是東門攻入,哪知道項羽卻繞道西門強攻。駐紮在周邊的衛星城市將領不是被擊潰,就是來不及回防,項羽早上看見彭城的城牆,中午就已經在城內插旗把漢軍殺出城外,殲滅敵人有十餘萬之多。楚軍們後續一路尾隨尾追殺,甚至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只可惜最後還是被劉邦本人給逃脫了。楚漢爭霸一開打,項羽就用實力證明拳怕少壯,打仗還是我西楚霸王厲害。

其實項羽還有一次能把劉邦除掉的機會,那就是漢軍曾經在滎陽這個地方與楚軍僵持不下,原本一度有機會有再次圍殲劉邦,但是項羽的他中了劉邦手下謀士陳平的反間之計,和忠心耿耿的范增漸行漸遠,又一次錯過了時機讓劉邦逃出生天。而心灰意冷的范增就申請提早退休,病死在返鄉的途中。機會只敲三次門,項羽錯過了鴻門宴,錯過了彭城追殺又錯過了滎陽包圍戰,勝利女神已經掉頭而去。

後來,劉邦手下兵仙韓信在濰水這個地方,擊敗了楚軍得力大將龍且,項羽聽完戰報知道大勢已去,自己的軍隊數年征戰下來,糧食短缺又損失了多名主力戰將,心中第一次產生了要和劉邦共享天下的懦弱念頭。原本項羽他是想要勸說韓信中立,讓劉、韓、項三分天下,但是韓信不同意,於是項羽只好和劉邦親建立了和平協議,約定楚河漢界互不侵犯。可惜,項羽失去了范增,劉邦卻還有張良,陳平等優秀手下。在謀士大力督促下,劉邦撕毀了和平約定,命令韓信等大將繼續追擊項羽,完全不留給敵人喘息空間。

公元前202年,項羽的軍隊被漢軍漢各國諸侯重重圍困於垓下,兵少糧盡夜間,他突然聽見敵人傳來陣陣楚國的民謠,士兵們都以為劉邦已經攻下了所有的楚地,心想再戰下去也沒有意義了,士氣跌落谷底。這一夜,項羽只想要和一個人共度,那就是他最寵愛的虞姬,兩人在營帳中合唱了著名的《垓下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多麼希望明天不要到來。


西楚霸王項羽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之窮途末路

虞姬自刎


項目虎目含淚,左右的親信部將也泣不成聲。相傳那天夜裡,虞姬在營帳中自盡,項目咬著牙率領自己最精銳的800名騎兵突圍而出,逃到了東城這個地方,終究還是被漢軍給追上了,他們在一個小山丘被團團包圍,項羽他欽點四周人馬只剩下寥寥28人,再看看眼前的數千名敵軍,知道自己今日在劫難逃了,是時候發表最後演說了。項羽騎在馬上,眼神再次發出光彩,彷彿回到了幾年前渡過漳河,準備破釜沉舟的那一刻”我騎兵抗秦以來,打過大小戰爭70幾場,所向披靡,從來沒有失敗過,今天落得這個下場,不是我項羽打仗不行,是老天要滅我,今天我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了,我陪眾兄弟痛快打一場,讓你們看看三件事,我一定衝破眼前包圍,我一定取下敵將人頭,我一定砍倒對方的軍旗。“說完,項羽將僅有的騎兵分成四隊,從山坡上面四面衝下,項羽腳跨烏騅馬衝在最前頭照準敵軍一名將領直奔而去,一刀將他砍落馬下。說也奇怪,除了項羽的怒吼之外,戰場上的其他聲音彷彿被抽離了。負責包圍項羽的騎兵隊長是赤泉侯楊喜,他忙著重整旗鼓,向仗人多勢眾把項羽擠下馬來,哪知道項羽調轉碼頭睜大眼睛對他喊了一聲,”還有誰來送死?“楊喜的部下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經過這陣衝殺,項羽讓敵軍防線崩潰,漢軍明明有數千人,卻像是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敵人的蹤影。只得兵分三路,重新啟動包圍,項羽殺得興起,再次衝進敵陣,砍倒軍旗加碼斬的一個都尉陪葬。項羽集合了手下騎兵之後,清點人頭,發現僅僅少了兩個。項羽抹了抹身上的血跡,笑問左右”我說話算話吧“,這一群手下果然是鐵粉啊,只能夠瘋狂按贊加分享了。項羽這一支孤軍抵達了烏江江畔,這個時候追兵還沒有全數趕到,烏江上有一個警備隊長,也許是於心不忍,他拉來一艘小船停在岸邊力勸項羽渡江,項羽覺得無顏以見江東父老拒絕了,還把自己心愛的烏騅馬送給了這一名隊長。回過頭已經能夠看見黑壓壓的敵軍,他身邊的親兵的默默下馬,圍繞項羽四周保護。楚漢之爭的最後樂章,就在烏江畔響起,項羽他以一人之力,又斬殺了數百名漢軍,身受多處創傷,最後自刎而死。


西楚霸王項羽真的對得起這個名號嗎?之窮途末路

項羽自刎


項羽壯烈的最後一戰,讓後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司馬遷在記載過程中的文采人也是功不可沒。他驍驍勇善戰,天真單純,至情至性的人格特質在史書上非常鮮明地顯現出來。然而,他殘忍暴虐,剛愎自用,愛好面子的缺點也讓人為之扼婉。大家很熟悉的郭嘉,諸葛亮都曾對此有過批評。小編的提供另一種思考給大家,很多人提到項羽的殘忍好殺,因為他曾經有多次大殺降兵屠城的記載,但就這一點的批評我認為是有失公允的,為什麼呢?因為在當年那個時代啊,軍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打勝仗,因此對於戰俘的權利或者是人道關懷是不會考慮這麼多的。譬如秦國的名將白起,也曾經在長平這個地方坑殺了趙國士兵20萬人。活在21世紀的我們完全可以用人道主義去監督當前這個時代裡面的諸多領導者,但是如果要拿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數千年以前的將軍殘忍好殺,這真的公平嗎?項羽他在人生的歷練,還有處世的智慧,都嫌不足,而他天真浪漫地認為有辦法用分封諸侯的方式讓天下太平,這個是他的硬傷。但是這樣的浪漫,也讓他的人物性格更加的立體飽滿。項羽的生平無疑是一個經典的悲劇英雄人物的原型,加上司馬遷的文學造詣也高,他鋪成了足夠的史料留給後人。因此才有杜牧所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感懷,也有了李清照筆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遺憾。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他的人生目標不是什麼造福蒼生也沒有什麼國家大義,他在乎的只是無論如何我都要戰鬥到最後一刻,或許有人覺得這是幼稚可笑的執著,但是,小編覺得這大概也是他在烏江畔,最後沒有選擇卻懦逃生的原因。如此一來,你可以摧毀他的肉體,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抹滅他的精神,他就是唯一的西楚霸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