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戲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哪些意義?

夢隨心想2


有很多家長都下載不少APP,以幫助孩子學習外語、學認字,或玩網上游戲;認為這樣能使孩子學習之餘,亦能令他們安靜下來。玩平板電腦的確會令孩子接觸到各種新奇的知識,但同時,玩電腦會容易令孩子成為被動式的學習者。長期依賴平板電腦,更會令孩子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阻礙正常的社交發展,令學習變得單向,久而久之,令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互動遊戲的好處

助長創意、促進溝通和社交能力

根據(FrombergandGullo,1992)互動遊戲能幫助孩子有效地表達自己,從而促進語言和社交發展,並能加強創意思維模式及組織能力。適當的互動遊戲,更有助孩子的大小肌肉發展。例如:家長能與孩子玩製作漢堡飽遊戲,透過互動的溝通,為對方製造作漢堡飽,從而促進指令理解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遊戲中,孩子更能加入自己的創意,製造新穎的口味。

連繫真實和虛擬世界

年紀較輕的孩子未能分辨真實和虛擬的世界。平板電腦的遊戲會令小朋友沉迷於虛構的世界當中,混淆真實和虛擬世界。根據Piaget(1962),互動遊戲能有效幫助孩子於玩具中連繫真實環境,促進認知發展,例如:解決難題的能力。象徵式遊戲,例如:用梳替公仔梳頭,用牙刷替公仔擦牙等,能令小朋友學習物件的用途,並把事情連繫於真實生活之中(Baren-Cohen,1987)。

親子關係

放下電腦遊戲更有助建立優質的親子關係,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亦鼓勵放下電腦遊戲更有助建立優質的親子關係,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與孩子能共同製作玩具,創出無限可能。例如:用棉花和雪條棒製造玩具屋。在沒有玩具的情況下,玩角色扮演,這樣能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之餘,同時亦讓家長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建立優質的親子互動關係。


兒科醫生鮑秀蘭


你好,我現在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都會花半個上午和孩子在家裡玩遊戲互動,但我的遊戲是分類型的,如益智類、蒙氏教具、還有英文歌、繪本類,我認為對他的成長有四個方面的好處:

1、益智類遊戲互動——鍛鍊邏輯思維

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雙向思考能力。通過一些益智類的遊戲,讓孩子學會邏輯思考。


2、蒙氏教具遊戲互動——促進精細動作及感官發育

通過蒙氏教具,可以讓孩子加強“手”的操作能力,促進精細動作發育,以及感官發育。蒙氏的教具很多都是和數學幾何、形狀等相關的,顏色也是固定的紅、黃、藍、綠,對寶寶的感官思維、形狀認知、顏色大小認知等的培養,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英文歌類遊戲互動——提升英文理解能力

我會每天給孩子選一首英文歌,用於邊唱邊跳、做遊戲,讓孩子從遊戲中理解單詞、句子的意思。

4、繪本類遊戲互動——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關於繪本也是我每天和孩子必玩的遊戲,我會選一些情緒管理類的繪本和他互動,比如《我的感覺》這套繪本,裡面有八種不同的情緒,我會試著和他扮演繪本中不同的角色,讓他來體會不同的情緒,以及要如何處理面對這些情緒。



總結:任何遊戲都有其背後的含義,我們只需要掌握正確的互動方法,抓住孩子感興趣的點,都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點親身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夏與橙的育兒手記


寶寶具備了在短期內記住某些經歷、細節的記憶能力,他可以做更為具體的事情,比如媽媽曾經教過他玩兒某種玩具,那麼他仍然能自己操作。寶寶現在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既有助於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有利於親密親子關係的建立,媽媽和寶寶做些模仿遊戲吧。

模仿遊戲

寶寶是模仿界的天才,他在模仿大人活動的同時獲得個人技能的提升。即便媽媽並不刻意教寶寶什麼,其實他都在旁邊默默觀察學習,甚至在遭遇某項難題時開動大腦自己想辦法。除了鼓勵寶寶模仿媽媽動作表情,媽媽也可以和寶寶一起玩玩具,藉助寶寶善於模仿的特點,將遊戲方式示範給寶寶看。例如為寶寶示範玩積木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目前寶寶的手指尚不能支配得那麼靈活,且他對空間關係的認知尚需完善,還不會把一個積木按意願堆積在另一個積木上,但模仿嘗試的過程有助於鍛鍊寶寶的模仿能力、提升手眼協調性。同時,媽媽可以趁機教給寶寶積木的特性,告訴他“這塊積木是綠色的、正方形,這塊積木是紅色的、三角形。”

水上樂園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營造出快樂的氣氛吧,寶寶愛上洗澡會給媽媽減少很多麻煩。在洗澡時,給寶寶準備一些戲水玩具,甚至是一把噴水槍,讓他在玩耍的同時增進手眼協調性和對身體部位的認知。教寶寶捏響小黃鴨之類的戲水玩具,甚至指導他將小黃鴨摁在浴盆底灌滿水,再拿出水面把小黃鴨肚子裡的水捏出來,寶寶會喜歡上這個遊戲。


崔玉濤育學園


所有早期教育學家都同意這句話:要增加親子相處時間,父母多陪孩子玩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但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陪伴時究竟是要做什麼?難道只是簡單的一起看電視讀故事去遊樂場?在這裡,小G告訴各位家長,陪伴孩子時,遊戲永遠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兒童的心理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除了日常生活活動外,幼兒的活動無外乎遊戲、學習和勞動三種基本形式。

學習和勞動是幼兒園和學校的責任,而作為家長,應當在與孩子相處時,多做遊戲。因為對於幼兒,遊戲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途徑,是幼兒通過實際行動探索周圍世紀的一種積極活動。遊戲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水平,對幼兒的心理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費城兒童醫院的兒科醫師肯尼斯·金斯伯格說過,“遊戲給予孩子一個發揮他們創造力,增強他們自信心的途徑,他們通過玩耍學會自己探究嘗試,掌控環境。”

遊戲在親子活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學齡前兒童(3~6歲)已經能夠較為獨立的進行基本的運動,如跑、跳、走,思維和語言正在發展,這讓他們對於探索周圍世界有強烈的興趣,渴望參加成人的一些社會活動。

但是由於年齡小,無論認知能力、運動能力、體力還是自身能力,都讓他們不能真正的同成人一樣參加社會活動。這導致了此階段的孩子主管願望和客觀實際之間產生了矛盾。

而這種矛盾,只有通過唯一活動形式解決——遊戲。

在遊戲中,孩子可以虛擬的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燒飯、開車、上班等),通過假想物來替代現實物品,達到參加成人社會活動的心願,而且不受自身條件限制影響。這使得其主管願望與實際行動統一,解決了幼兒心理發展的矛盾。

遊戲幫助孩子認知的發展

遊戲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

例如,孩子在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時,可以通過扮演各種角色,瞭解社會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行為準則和相互關係,掌握初步的社會知識;在做表演遊戲時,可以獲得相對應的美術、音樂等基本知識;在做情景模擬的遊戲時,能瞭解不同工具、物體的特點和使用方法等等。

遊戲也可以促進兒童的觀察力,從而幫助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

孩子通過各種不同的玩具來進行遊戲,而對各種玩具的使用可以幫助發展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和觀察力。根據英多維茨卡雅對幼兒視覺敏銳在遊戲中發展的研究,發現幼兒在遊戲中通過練習,視敏銳度有顯著提高,錯誤率減少。

“玩遊戲的天才之處在於,當我們沉浸其中,新的認知模式能夠得以創造。在創造新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方法。”——Brown & Vaughn, 2010

遊戲還可以促進兒童記憶能力發展。

由於孩子會在遊戲中不斷重複生活中經歷的事件,因此遊戲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加強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孩子去扮演不同的職業和角色,會自覺主動的追溯該角色的人設,包括行為、職責、權限、能力等等,這就發展了孩子的有意記憶。伊斯托米娜研究遊戲對有意記憶的影響,發現了兒童在遊戲條件下,有意記憶的數量和質量都超過實驗室條件下的有意記憶。

遊戲還通過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發展和想象力、創造力來幫助他們發展認知能力。

孩子對遊戲是積極主動的,所以他們會獨立的或者有分工的去制定遊戲規則、明確遊戲主題、設計遊戲情節、創造遊戲角色。而且孩子對遊戲的創造,不會拘泥於現實,他們只是藉助真實社會活動為藍本。這樣遊戲的假想性為孩子的想象和創造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使得他們在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上有極大的發展。

心理學家鄧思克(J.L.Dansky)曾對遊戲中的孩子進行觀察研究,在10分鐘遊戲後對孩子做思維測試,發現遊戲中的孩子(被觀察時間裡用25%時間來玩象徵性遊戲)得分高於非遊戲中的孩子(象徵性遊戲時間比例低於5%)。

遊戲對孩子的其他幫助

遊戲除了可以提高孩子認知發展,還能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這點上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無論是和爸爸媽媽做遊戲,還是和小夥伴做遊戲,都需要進行交流。無論是遊戲前規則的約定,還是遊戲中內容的交流,或是遊戲後經驗、感受的分享,都會讓孩子主動交流。

同時,遊戲也有利於孩子個性的形成、情感的發展。

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時候,利用遊戲幫助孩子學習新事物新知識的同時,更能幫助自己舒緩壓力,這才是真正積極健康的親子活動。

小G老師在這裡也提醒您,把運動融入進遊戲,更可以同時幫助孩子智與力的共同發展!讓孩子在遊戲中運動,在運動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真正做到“玩”出體智硬實力!

參考文獻:張泓 高月梅《幼兒心理學》[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格姆思Games


有句古話“百聞不如一見”,理論太強,沒有親自實踐過總是會缺點什麼,缺什麼呢,體驗感!沒有親自嘗過大海與溪流的水,你怎知它們都是什麼味道。沒有騎過馬,怎能感受馬背英雄的豪邁。沒有漫步樹林的體驗,怎能描述出鳥的語言花的香氣,實踐出真知,智慧是從自己手腦心中結出的果子。親子活動顧名思義是孩子與父母一同參與的活動,在體驗的整個過程中父母扮演了一個協作者的角色,以執行者的身份進行平等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互相理解,尊重,鼓勵完成,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

有些活動需要體力支撐,有些需要腦力比拼,還有些需要協作,即給予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機會,也提供互相發掘對方隱藏的一些潛力,經過一個長期的觀察,讓父母更瞭解自己孩子的優劣勢,從來巧妙的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向。


心肝寶貝南希


經常在家與孩子一起互動玩遊戲,對孩子成長好處多多。

首先,父母與孩子玩遊戲就有語言交流,這對小寶寶來說是一個語言輸入好機會。我家小寶在於他玩躲貓貓時,他就會咿呀咿呀說個不停。

其次,高效陪伴孩子,增進親子感情。經常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可以讓孩子能感受到爸媽的關愛,同時也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

最後,讓孩子提早懂得遵守規則、相互合作、重在參與等。我家小寶十個月時就可以與哥哥一起玩丟撿的遊戲了。經常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孩子會活躍很多!


青青寶貝


在發展心理學中,一般認為,智力遊戲是將學習的因素和遊戲的形式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遊戲形式。今天在大眾中廣泛流行的智力遊戲是包含了腦筋急轉彎、推理題、破案題等眾多與智力相關的遊戲類題目的總稱。

心理學研究者米娜研究表明,益智性、變化性、趣味性是智力遊戲的三個基本特徵。米娜認為,智力遊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益智性。她認為,無論是棋類還是華容道之類的操作性智力遊戲,都需要幼兒具備一定的邏輯數理能力和較高的思維水平,同時由於智力遊戲有著較高的規則性,導致其達到結果的過程充滿變化性,因此對幼兒提出了更大的思維挑戰和更高的思維要求。同時,米娜認為,取勝方法的多變性使得遊戲充滿了趣味性,更加增強兒童的好奇心,鼓勵兒童進行深度思考。因此,可以看出,以上智力遊戲的整個過程所彰顯的智力遊戲的所有特徵都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除了上述研究之外,腦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表明,智力遊戲作為一種益智遊戲,與幼兒思維的發展息息相關,它以遊戲的形式鍛鍊了遊戲者的腦、眼、手等身體部位的相互聯結,增強了個體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敏捷性。同時,研究表明,智力遊戲可以促進幼兒的大腦開發,它以遊戲的形式刺激了幼兒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等的發育,將幼兒的各種感覺統合起來,促進了個體腦功能的發展。此外,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作為遊戲的一種,智力遊戲的獨特形式使其比較貼近幼兒、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在遊戲中無意識地鍛鍊了自身的言語能力、身體動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智力遊戲又促進了幼兒個性品質的健康發展,從而也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希樸羊


首先,套用一句時下最流行的一句話:“陪伴就是愛”——我認為親子活動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最高質量的陪伴。它在孩子成長中的意義首先就是愛的意義,這個就不必多說了。

其次,親子活動中,孩子往往是父母關注的中心,父母能放下平時的一切,儘量以一個玩伴的身份跟孩子互動,這會讓孩子充分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強他的自信心和價值感。

由此,足夠的親子活動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利於孩子發展內在力量,同時也促進了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



親愛的爸媽們,多多參加親子活動吧!


愛的成長


現在很多的小孩都在沉迷於手機遊戲,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增加高質量的陪伴,做好孩子的榜樣工作,家長經常和孩子互動玩遊戲,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具體原因如下:

【增進親子關係】

家長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互動是交流親子感情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而且還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育。尤其是親子互動性比較強的遊戲,這類遊戲活動對父母和寶貝均是有益的,它不只是娛樂活動而已,對於寶貝個性的培養也是有幫助的,能夠讓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經常和自己家的孩子一起互動玩遊戲,能夠培養小朋友的操作、認知能力,對他的實物類遊戲以及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的遊戲都是有幫助的;並且小朋友在這類活動中獲取的經驗也將充實親子互動的內容,讓孩子在玩耍中鍛鍊手腦靈活,在玩耍中提升你的智力,一舉多得。

【遠離電子產品】

在與父母的協作、溝通時,小朋友能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一定的體會,對其社會交際方面的能力有幫助,經常和孩子互動還能夠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增強親子間的創意思維模式和組織能力。

所以,建議家長朋友們,空閒時間儘量和孩子玩遊戲互動,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這樣才能保證親子關係的協調。


小呀嘛小兒郎兒童美髮


從心理學來講,親子游戲的重點在於親子。

親子意味著陪伴,意味著被關注,意味著對孩子至關重要的安全感。安全感缺失的孩子長大後心理有問題的比例相當高。

另外,人是社會學習性的生物。對孩子尤其是幼兒來說,遊戲是最好的學習路徑。知識的獲取,興趣的培養,規則的建立,都是始自遊戲。而親子游戲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語言、動作、表情交流都非常豐富,也常常會有一些肢體接觸如擁抱親吻,這些無論是促進孩子感知系統的發育,還是情感的豐富或心情的愉悅,都是很有好處的。

與你的孩子游戲吧!這絕對是回報率最高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