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和狄仁傑是什麼關係?除了君臣關係之外?

秉燭讀春秋


武則天和狄仁傑是君臣關係,當然,除了君臣關係,肯定是還有其他關係的。



題主問這個問題,是不是想問武則天和狄仁傑之間有沒有男女關係?

如果真是這樣,那恐怕要令題主失望了,儘管武則天喜歡養男寵,但狄仁傑絕不會成為武則天的男寵,所以,如果說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君臣關係之外還有其他關係的話,那就是他們還同是山西老鄉。


武則天我們就不用多說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早些年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的身份入宮的,後來勾搭上了皇子李治,李世民死後,武則天成了皇帝李治的皇后。

由於李治天生體弱,後來又得了眼疾,作為皇后的武則天便逐漸開始替李治批閱奏摺,久而久之,武則天慢慢地架空了李治,成了大唐帝國的實際控制人。後來,更是直接將李唐王朝篡改成了武周王朝,武則天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任女皇帝。



狄仁傑,少時家貧,但自身有非常傑出的政治才能,後因獲得武則天的賞識,迅速成為武周王朝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曾多年擔任武周王朝的宰相,被武則天親切地成為“老夥伴”。武則天多疑,但從未疑過狄仁傑,終武則天一生,狄仁傑都是她最重要的心腹大臣,對於武週一朝來說,狄仁傑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針。


所以,不要過度去解說狄仁傑跟武則天之間的關係,他們就是簡簡單單的君臣關係、老鄉關係,老夥伴關係,僅此而已。


史海鉤沉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想入非非。

狄仁傑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就已經出道了,不過在武則天時期在得到重用。武則天在位時對狄仁傑非常信任,兩人年紀也相仿,所以就有人懷疑兩人是否有說不清的關係。



其實並沒有,這一點單從狄仁傑和武則天的個性上就能看出來。

武則天雖有很多男寵,但她為君者 確是個明君,識人善用。在他看來狄仁傑就是值得重用的難得的人才。

狄仁傑是個不畏強權, 敢於直言的人。武則天男寵很多,晚年非常寵愛張氏兄弟,更是為二人單獨設置了控鶴樓,兩人經常插手朝政陷害當朝宰相弄的朝局一片混亂。狄仁傑知道後非常憤怒,直言表示武則天這樣做不對,必須關閉控鶴樓。在狄仁傑的建議下武則天才作罷。



從兩個人的性格上看是不可能存在什麼曖昧關係的。不過兩個人除了君臣關係之外確實存在其它關係。那就是——老鄉、朋友。

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可以說是踩著家人、朋友、敵人的屍骨一步步走上來的,為了達到目的她心狠手辣、六親不認看似冷酷,其實內心卻無比孤獨,人心都是肉長的。當她坐穩皇位之後,面對她的威嚴大部分臣子都是唯唯諾諾不敢直言,表面一套 心裡一套 馬屁拍的很溜。更別提真正敢跟她交心的了。



但狄仁傑不同,狄仁傑敢於直言。比如,在武則天選擇接班人的看法上,是選侄子還是兒子?自古以來,這種問題是最忌諱的,一旦說的不對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但狄仁傑卻直言不諱:你就是李家的兒媳,傳位給兒子,將來兒孫供奉你香火,傳位給侄子,你見過侄子給姑媽上墳的?因此武則天最後選擇了兒子李顯繼位。



在武則天男寵的問題上,狄仁傑也是直言不諱。史書記載:“仁杰好而引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

除此之外,狄仁傑與武則天還是老鄉。兩人都出生於幷州。所以武則天面對這個老鄉就又多了些親切感,加上狄仁傑為人剛正不阿才獲得武則天的信任和重用。


歷史湮滅的足跡


下面在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1.武則天上臺以後,狄仁傑才被重用,所以有很多人都說兩個人有不可告人的關係,其實這些都是胡扯,

2.我們都知道,狄仁傑為官,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曆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3.其實武則天跟狄仁傑真正關係,

歷史上,武則天晚年間,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在當時很信任狄仁傑。武則天當時跟狄仁傑兩人都是山西人,老鄉見老鄉總會有一種親切與信任感,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正說歷史的方老師


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君臣關係外還有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很有趣,津城沐雨來回答。

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是君臣關係,更多的是知己吧。



武則天作為女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時代裡,打破先例,成為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女皇,一方面表明她的確有很多過人之處,另一方面也的確不容易。

武則天為了鞏固地位,大用寒士,很多平民有了鯉魚躍龍門的機會,使關隴門閥勢力被削弱。武則天重用能臣,像張柬之、狄仁傑等有才能的大臣得到重用,尤其是狄仁傑,深受武則天的敬重和信任。



狄仁傑也瞭解武則天,盡心盡力幫助武則天料理朝政,尤其是後期,武則天私生活混亂,豢養男寵,荒廢朝政,狄仁傑成為武周王朝的重要支撐。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很是傷心,在痛失重臣的背後,更是失去了一位知己大臣,再沒有其他大臣值得這麼信任,也不會有其他大臣這麼忠心於武則天。



不久,張柬之等人就脅太子逼宮,武則天被迫退位。

可見,武週一朝,狄仁傑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大臣,狄仁傑也不負女皇信任,專心辦事,支撐朝政。

所以,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是君臣關係外,更重要的是君臣知己。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倆人都是山西人,狄仁傑是有名的能臣,武則天重用他很正常。唐高宗死後武則天稱帝打破上千年的男尊女卑綱常,再加上其稱帝后私生活混亂,豢養男寵。男尊女卑推崇者後世的文人添油加醋傳些亂七八糟的很正常。他們就是君臣關係而已




移鼠石麻


武則天與狄仁傑能有什麼其他關係?

怪只怪武則天身為女,要揹負更多非議。

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權力中心更是如此。

男人之間,可以是明君賢相,女人當政,必定就有曖昧。

譬如契丹蕭太后,掌遼之權,必與謀臣韓德讓有一腿。

又明李太后,和張居正夾纏不清。

總之,女人靠自己是不可能的。

所以,武則天和狄仁傑有超出君臣的關係?

這是什麼邏輯!

認真論起來,狄仁傑算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開明人士,他欣賞女皇的才幹,認為她能治理好國家。

狄仁傑不像其他迂腐大臣,一味反對武則天,認為女子當政是個異事。

也因為他才幹突出,被善於運用人才的武則天倚重,稱他為“國老”,以師事之。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很是痛惜,聲稱“朝堂空矣”。

雖然狄仁傑骨子裡還是維護李唐宗嗣,但他和武則天君臣相得也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若說他倆之間還有啥曖昧,那真是太小瞧兩人了,要滿足情慾,大可另找他人。


錢多多讀文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的女皇陛下,狄仁傑是中國歷史上曾經輔佐武則天開創清明大治天下的一代名相。他們二人,同在武周屋簷下,一君一臣主次分明,但其關係卻讓一些喜好事者揣摩萬般,究其原因,因為狄仁傑的多才能幹,忠心耿耿,不遺餘力效忠朝廷的正常現象,用在了異性君臣的朝堂。

▲ 一代女皇武則天與宰相狄仁傑

正論:歷史上“異性君臣”武則天與狄仁傑的歷史“關係”

當我們放眼世界,歷史上女性作為國家君主的現象其實很普遍。英國女王都是一代一代地持續傳承下去,大家更加習以為常。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唯一隻有武則天開了個特例,以女性身份君臨天下,而且留給後人的話題頗多!從實事求是的角度,以及歷史的角度來講,那究竟武則天與狄仁傑應該屬於怎樣的一種關係呢?

武則天與狄仁傑,他們二人在關係上,除了君臣關係外,他們是老鄉,而除這二者外,另外,他們二人在普通的君臣關係之上,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有別於其他臣子而至關重要的關係,那就是“人與鏡”的關係,“物與照”物的關係。說白了,就是如當年唐太宗與魏徵不出其二的關係一樣。一個敢冒死犯顏直諫,一個虛心若谷善於聽納忠言!

▲ 武則天與狄仁傑

首先,說到武則天與狄仁傑的“君臣關係”,歷史明面擺著,毋庸多言;其次,說武則天與狄仁傑是“老鄉關係”,根據史書記載,這個也很容易查到,兩人都出生於幷州,在此,我們仍然不需多言。但是,提到武則天與狄仁傑“人與鏡”、“物與照物”的關係,這點可能就有一些人頗感疑惑,啥意思呢?

朝堂空矣!道盡則天皇帝對狄仁傑歷史至高評價!

想必,大家都聽說,曾經,唐太宗將魏徵比作自己的一面鏡子。原話的出處是在魏徵病亡後,唐太宗痛心地說出瞭如下這麼一流傳千古的名句: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當然,對於武則天來說,在狄仁傑亡故後,武則天雖然沒有像唐太宗那樣悲愴的直言“遂亡一鏡矣”,但她所說的一句話,也能夠讓人十分明顯的感覺到作為武則天這麼一代曠古女強人的帝王,對於狄仁傑這樣的一代千古賢臣病故的萬般哀悽。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故,武則天聽到這個消息後,她的悲痛並不亞當年唐太宗聽到魏徵病故時的消息一樣。在過了許久之後,逐漸緩過神的武則天緩緩吐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朝堂空矣!”

一句簡簡單單的四字“朝堂空矣”,留給世人無盡遐思!留給狄仁傑至高無上的殊勝評價!

▲ 一代女皇武則天

當然,作為一個帝王的臣子,一個人的過世,能讓帝王感到“朝堂空矣”的歷史人物,恐怕只有狄仁傑曾經獲此殊榮,可見,狄仁傑的存在,對於武則天一介女流能夠作為一代明君治國安天下的幫助究竟有多大!

客觀上說,滿朝文武,人才濟濟,按規則論,狄仁傑一人亡去,舊臣故去,新人替補,武周的朝堂怎麼會空呢?顯然,狄仁傑不在了,不是朝堂的人真空了,而是真正可以對武周清明治世既有著支持,又有著忠心,而又對天下有著公心,時刻能夠站在歷史客觀立場的這麼一個足以推心置腹的臣子——狄仁傑沒有了。

只能說,對於像狄仁傑這樣的臣子,可遇而不可求,好在武則天遇到了,當然,現在又失去了,所以,女皇武則天第一反應的感慨當然是:“朝堂空矣!”。

實際上,武則天對狄仁傑亡故所發感慨與李世民評魏徵“遂亡一鏡矣”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儘管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分量不打折。誠然,歷史的千秋功過也證明是一樣的。只不過魏徵與狄仁傑,這兩位千古名臣他們所輔佐的一個是男性帝王,而後者則是女性帝王罷了。但這兩個帝王的共同點,他們都是歷史上的明君。因此上說, 武則天與狄仁傑是“人與鏡”、“物與照物”的關係,一點都沒錯。

“朝堂之上,與卿推心”詮釋狄仁傑之於武周朝堂的“明照”作用!

▲ 女皇武則天

狄仁傑之於武周清明朝政的歷史作用,除了武則天脫口而出的那句“朝堂空矣”的話可以做參評外,另外,還有個一個可以捕捉到的歷史“痕跡”,而這個痕跡也是在狄仁傑過世後被發現的,它正是藏於狄仁傑遺物中多年而不曾被人知曉的武則天贈與狄仁傑的“八個字”,這個八字為:“朝堂之上,與卿推心”!

▲ 宰相狄仁傑

在狄仁傑過世後,他的家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居然發現有藏匿了很多年的一張字條,而這張字條則是由武則天親筆寫給狄仁傑的,上面沒有太多累贅的話,只有簡簡單單醒目的八個字“朝堂之上,與卿推心”。顯然,在武則天的心中,狄仁傑已經是無可替代的有似知己的忠正良臣。這正與武則天脫口喊出那句“朝堂空矣”的話前後呼應。因此說,在武則天的心中,狄仁傑的存在,正如一面明鏡般,可以“明照”武則天的朝堂。而當狄仁傑不在了,自然,明鏡沒了,鏡去人空,武則天也沒有鏡子照了。在武則天的心裡,朝堂不空誰空呢?

武則天遇上狄仁傑:歷史的常規之外更加是一種巧合!

歷史上的武則天,僅從為政為治的帝王角色出發,她算得上一代明君,但自古的明君也並不一定都能夠遇到像狄仁傑那樣敢於冒死犯顏直諫的忠正臣子,尤其是像武則天這樣,以一個女子的身份而挑戰古代數千年封建帝制男權帝國的特殊皇帝,也許像狄仁傑這樣既正直,又能幹的臣子朝堂並不缺乏,但是能夠誠心誠意、公正客觀、心無偏私來輔佐她的,恐怕歷史上除了狄仁傑,便不可再多得。

▲ 武則天與狄仁傑

尤其是在狄仁傑之後,就連狄仁傑舉薦的張柬之雖有宰相之才,但終究也沒有像狄仁傑那樣忠於她一世,最後還是硬來了場“神龍政變”,儘管當時的武則天也早有還政李唐之意。

結語:

歷史,總是驚人般相似!但有時卻也有那麼幾分不神似!彼時,唐太宗得魏徵開創貞觀之治;此時,武則天得狄仁傑得武周清明大治,併為之後的開元盛世奠定基礎。而對於後者武則天,女主強大沒錯,而宰相狄仁傑肚裡更加能撐船也不假!



淳幀通安


武則天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明君。因此,她要啟用有能力、不貪腐、忠誠忠心、明辨是非的大臣。因此重用狄仁傑。

由於她是一位女皇,而世代儒家最看不得女子當權,淨給她潑髒水。另外,唐朝非常開放,有“髒唐”之稱。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皇帝有三宮六院,一個寡婦皇帝有幾個面首也可以。但這些與狄仁傑絲毫沒有關係!


雲庭老人


近幾年來久播不衰的《神探狄仁傑》等系列電視劇,讓大家增加了對狄仁傑的瞭解,同時因為狄仁傑和武則天年齡相仿的關係,關於狄仁傑和武則天的關係也令人很感興趣,很多人疑惑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君臣關係以外還有什麼關係呢?

狄仁傑生於幷州的一個官宦人家,歷史上的狄仁傑人生歷程分為兩部分,早在唐高宗在位期間,狄仁傑就因為傑出的才幹先後任歧州、寧州、豫州刺史等,他是唐高宗時期辦事認真的能臣。

在武則天登基以後,因為武則天愛才,所以狄仁傑得到了重用,在天授二年,武則天升洛州司馬狄仁傑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狄仁傑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宰相生涯。

其實狄仁傑在剛剛為官的時候,並不認識武則天,因為武則天當時久居深宮,根本沒有和狄仁傑接觸見面的機會。

在狄仁傑得到武則天重用以後,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兩個人肯定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狄仁傑的被重用,其實更多的是因為他的才能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君臣關係以外,更多的是君臣知己的關係,同時狄仁傑是山西太原人,也和武則天是老鄉的關係,因此武則天每次有問題都會找狄仁傑開解。

武則天和狄仁傑不僅僅是君臣關係,其實狄仁傑也是武則天最得力的助手和知己,武則天剛登基成為女皇帝的時候,遇到問題都是狄仁傑出面進行勸解。

同時狄仁傑也對武則天直言不諱,在武則天晚年考慮傳位之事的時候,她不知道是傳位給李家人還是武家人,因此找來狄仁傑來商量。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如果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還可以死後享受香火,可是如果傳給自己的侄子的話,沒有哪個侄子會供奉姑姑的牌位的。

因此武則天被狄仁傑說服,選擇傳位給李家子孫,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狄仁傑和武則天更是老朋友那種關係,因為如果一般人這樣說,按照武則天的脾氣的話,這肯定是會被殺頭的,這也說明狄仁傑在武則天心中的分量。

綜上所述,狄仁傑跟隨武則天多年,一直對她忠心耿耿,而且武則天當政時期,狄仁傑也已經是老年人了,根本不可能和武則天有點其他關係,狄仁傑是完全靠自己的實力和才智才得到重用的,所以除了君臣關係以外,武則天和狄仁傑只是知己和老鄉的關係,再無其他。


小聰歷史客棧


武則天和狄仁傑除了君臣關係之外,她把狄仁傑作為可依靠的師長,她曾讚歎“狄仁傑為忠厚長者”,武則天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傑習慣於在朝堂上當面直言規諫,武則天則常常採納他的建議,即使這樣做違背了自己的本意時也是如此。狄仁傑曾屢次因年老多病的緣故而提出退休的請求,武則天都沒有答應。武則天在狄仁傑入朝參見的時候,還常常阻止他行跪拜禮,說:“每當看到您行跪拜禮的時候,朕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武則天還免除了狄仁傑晚上在宮中輪流值班的義務,並告誡他的同僚們說:“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都不要去打擾狄老先生。”狄仁傑去世,武則天流著眼淚說:“朝堂上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師長了!”

武則天曾經問狄仁傑:“朕希望能找到一位傑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誰合適呢?”狄仁傑問道:“不知道陛下想讓他擔任什麼職務?”武則天說:“我想讓他擔任將相。”狄仁傑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方面的人才,那麼蘇味道、李嶠本來就是合適的人選。如果您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他的年紀雖然老了一些,但卻實實在在地是一位宰相之才。”武則天於是提拔張柬之作了洛州司馬。

過了幾天之後,武則天又要求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回答說:“我前幾天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武則天說:“我已經給他升了洛州司馬。”狄仁傑回答說:“我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來作一個司馬的。”武則天於是任命張柬之為秋官侍郎。過了很長時間,終於任命他為宰相。狄仁傑還先後向武則天推薦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曲阿人桓彥範、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後來這些人都成為唐代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門下。”狄仁傑回答說:“舉薦賢才是為國家著想,並不是為我個人打算。”

武則天堅持要把皇位傳位給她的侄兒武三思。當時,武家之族勢力焰如烈火,而李唐之族冷如寒灰,且中宗難有有復返的希望,不死為幸運了!

狄仁傑舍死不顧,多次直言盡力規勸,屢以母子性天之道為言,使則天感悟,於是立中宗為皇太子。

狄仁傑去世後朝廷一有大事,如果群臣無法決斷,武則天就會嘆息道:“老天為什麼這麼早就把我的國老奪走呢!”由此看出武則天對狄仁傑這個師長是懷念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