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飛輪戰士”!

了不起的“飛輪戰士”!

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者等,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和救治患者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市新聞傳媒中心推出系列報道,聚焦、致敬這些可敬可愛的群體。

當一輛救護車疾馳而過時,相信許多人都會心生敬畏,因為這是生命的生死時速。

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奔馳在湖州大街小巷的每一輛救護車都是一部“戰車”,36名急救人員,都成為了飛輪戰士。他們時刻準備著,以飛速旋轉的車輪,與時間賽跑,同病毒抗爭。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0日,市急救中心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病例轉運制訂了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為保障急救人員的安全,及時組織了轉運、個人防護、洗消等專業技能培訓,並模擬案例進行病例轉運實地演練。“模擬演練之後,心裡就更有底了。”駕駛員嚴培芳是一名“老急救”,他說,“每一次緊握方向盤,都會有一絲緊張,這次疫情也不例外,因為我們的速度有時就決定著病患的生與死。”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手握方向盤,傳遞著希望和信念,有時,還需要克服身體極限對病人施以援手。2月28日,嚴培芳接到任務,有名四川來湖人員需要轉運。到了家裡一看,該男子是個160斤左右的壯漢,頭暈已不能自行走動,隨車又沒有擔架員,嚴培芳就和急救醫生一起,艱難地將他從5樓上抬了下來。

雖然防護服裡僅是單薄的一件內衣,嚴培芳還是溼透了,腰也是半天都直不起來。“再難,克服一下也就過去了,可不能耽誤病人。”他說。

李洪傑是市急救中心醫務科科長,這次疫情中,主要負責統籌協調。2月中旬,同事妻子生產,為了讓他安心照顧,本沒有出車任務的李洪傑果斷把自己安排上。

連續工作,李洪傑眩暈的老毛病犯了。被同事勸回時,他不斷埋怨自己:“這毛病來得真不是時候!”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他們沒有豪言壯語,用實際行動克服各自困難,把疫情防控挺在了最前面。急救醫生吳豔明妻子懷有身孕6個月,年初二那天,他就把妻子勸回了孃家。“我知道他的心思,我不在身邊,他就可以一心一意工作了。”妻子說,“期間,我說想回來,他說接我回來就得隔離14天,怕耽誤工作。”這一分別,就是一個多月,直到3月3日,吳豔明才接回了妻子。

駕駛員方潛龍,妻子是一名護士,兩人忙起來都是沒日沒夜,根本無暇顧及在家的孩子。“孩子也大了,應該趁著這次機會鍛鍊一下。”夫妻倆相互寬慰。

轉運任務一多,他們日夜兼程,吃飯睡覺都是奢侈。每年年初一,為當班人員安排一頓火鍋,是急救中心的傳統。但今年的這頓火鍋,熱了七八回,來回奔波的急救人員都沒能吃上一口。

年初二凌晨4點多,急救醫生朱豔曼剛轉運好病人回到辦公室,由於之前已跑了7趟,體力已透支。突然,調度室電話響起:南潯一例確診病例需要轉運到定點醫院。朱豔曼瞬間清醒,叫來同事劉揚幫她穿防護服。“我小心翼翼給她穿好,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之前也模擬演練過,但還是擔心。”劉揚說。

帶著同事的牽掛,朱豔曼趕到了指定地點。病人上車後,焦慮不安,一直拜託她告訴醫生,自己沒事。“對,沒事的,我們只是去檢查一下,你只要配合治療就可以。”一路上,朱豔曼安撫著病人,病人也漸漸平靜下來。

凌晨,寒意侵人,因為防護服裡不能穿厚衣服,這一趟轉運後,朱豔曼感覺身體不適。“會有一些擔心,但我判斷是受寒感冒了。”朱豔曼說,為確保安全,她把孩子都送去了老人家。所幸,休息一天後,發熱症狀消失了。她又投入一趟又一趟的轉運工作。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疫情發生以來,市急救中心既要確保相關病例的轉運及防控工作,又不能耽誤日常急救,忙到飛起時,急救車輛都要等著排隊消毒。令人欣慰的是,他們的付出得到了市民的理解支持。

一天,一名老人因高血壓引起身體不適,因為疫情管控,子女沒能陪在身邊,只能打急救電話求助。老人上車後就連連道歉,“給你們添麻煩了,本想自己走去醫院,但是身體實在吃不消。”在場的急救醫生劉揚說,“聽到這些話,瞬間就滿血復活了。”

就這樣,36人團隊用一趟趟安全、穩妥的轉運,讓每一個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患者都能到達指定區域,接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截至3月6日,共轉運相關病人625人次,其中轉送疑似、確診病例共38人次,轉送各排查點、集中醫學觀察點、發熱門診可疑人員共587人次。

記者:王煒麗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仙山湖晨曉

3月,攝於長興仙山湖

攝影:湖州城攝隊 鄒黎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了不起的“飞轮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