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园主姓名:鲁贵

果园名称:宾川县贵橘家庭农场

基地位置: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金牛镇

种植面积:130亩

种植作物:4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90亩沃柑

供应时间:软籽石榴每年八月初,沃柑每年五月

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云南,因为其独特的光照和气候,出产了许多享誉全国的美味果品。

今天我们采访的对象就是来自云南大理市宾川县的果园种植户鲁贵,一位有着十七年种植经验的资深种植户。

宾川的葡萄和柑橘在全国早有盛名。鲁贵一开始种得就是柑橘,从10亩的柑橘田到如今130亩的混合大果园,从年销售额十万到如今年净收益一百万左右,鲁贵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种植品种多样化——沃柑,软籽石榴齐头并进

鲁贵的果园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金牛镇,占地130亩。果园内现有软籽石榴四十亩,其余均为晚熟沃柑。

由于云南全年气候多光照,少雨水,利用这种气候特点,鲁贵在果园里大批量种植沃柑,行距为2.5米×1.5米。

云南的雨季一般从七月开始,导致晚熟的沃柑可以挂果到五六月,充分吸收光照,积累糖分,产出甜度超高的优质沃柑。

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图片为五月份成熟期沃柑)

近几年,软籽石榴在中国越来越火热,凭借清爽可口,籽软汁多的特点如同一阵龙卷风般席卷了中国的水果市场。对于整个品种来说,云南的气候算得上是得天独厚,历经几年的发展,云南已经成了全国软籽石榴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图片为八月份成熟期的软籽石榴

根据以往的经验,果园里的沃柑平均每亩产出8000—10000斤,成本包含农资与人力管理,大概每亩每年要10000元左右,收购价则是喜人,每斤能够达到6元—7元。软籽石榴平均每亩产出4000—5000斤,每亩的总成本低于沃柑,在3000—4000元左右,每斤的收购价根据品质、大小会到4—6元浮动。

虽然软籽石榴的成本不高,但是管理难度比较大。引进果园才三年时间,经验跟技术都还不足,等到积累足够的时候,相信成本会有所降低,产量则会上升。

果园的管理全部依靠人工。云南多坡地,坡度陡峭,地势不平,无法引进机械化设备,所以除了铺设一些必备的滴灌管道,其余所有流程均为人工操作。

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不过云南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热衷农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人工成本很高,农忙时能达到150元以上1天,平常也要100元1天。

130亩的果园,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平常需要四、五个人来进行维护,农忙时期则需要十多人。分工明确,技术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其余员工负责喷药,控水等岗位。

虽然增加了很大的成本,但受地势所限,只能纯人工管理。

土地地租这两年也是翻倍增长,之前云南这边一亩地每年的租金也就五百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一千多元。

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调整农资投入

鲁贵给我们讲到了第一个因地制宜实践案例——病虫害预防。

对于柑橘种植户来说,特别是在广西等一些多雨水的省份,溃疡病的预防是每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减产。所以每年这些地方的种植户都会投入很多钱和精力在溃疡病等其他病虫害的预防中。

宾川每年的雨季只有三个月,而且通常从七月份开始,那个时候已经收果。所以鲁贵的果园每年仅在下雨时进行一到两次的溃疡病预防,间隔半个月到二十天,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精力。

除此之外当地的农资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农资服务做得非常到位,经常派技术员定期实地考察,给出技术指导和农资施用建议。

当谈到软籽石榴的时候,鲁贵又跟我们分享了第二个因地制宜的实践案例。

因地制宜——分析市场选准适宜作物

这几年,柑橘跟葡萄市场非常火爆,无数资本入局。全国各地柑橘跟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张,市场趋于饱和甚至过剩,造成价格下降,竞争加剧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滞销。

所以鲁贵并没有选择继续扩种柑橘或者是宾川最具盛名的葡萄,而是选择了软籽石榴。这种作物在国内正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宜,那就不存在严重的地域竞争问题。

事实正如鲁贵所预料,软籽石榴这几年在全国很受欢迎,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

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做农业不容易,坚持做农业更不容易。

鲁贵告诉我们,2002年之前他本来是做水果生意的批发商,后来身边很多朋友都投身于种植中,他顿时也萌生了这个想法:帮别人卖,不如帮自己卖。

这一种就是十七年。

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头疼的要数“水”。云南多坡地,少雨水,这对农作物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在水的引进和使用上鲁贵下了不少功夫,修建管道水库取水,购置滴灌设施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在2009年之后,鲁贵选择了扩建,但是农业是个高投入,慢回报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持续投入,这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最后就是管理方面,果园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高,需要投入许多资金到人员雇佣和人员管理上,极大地增加了成本。

好在销售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每年四月之后,广西的柑橘售卖一空之后,那些收购商就会来到宾川收购晚熟的沃柑,所以不存在滞销的问题,能够影响收益的只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品质。

至于软籽石榴就更不用说了,上市前就已经全部被预定,市场火爆程度令人惊喜。

谈到未来几年的计划时,鲁贵表示,暂时没有扩建果园的计划,接下来三年,果园的目标是做好品控,产出高品质的水果。

十亩到一百三十亩,基地化种植如何稳中求进?

当地已经有很多果园跟企业开始走品牌化路线,所以他也要开始往精品化水果发展,这是一种趋势,要顺应潮流,不然就会掉队。

目前果园的品控是根据每年的种植产出情况,在新一年种植时作出改进,比如同节令药肥的调整以及雨季的调整,都是为了一年比一年种出更好的果子来。

采访的最后,鲁贵想送给那些刚进入农业领域的新人一句忠告。

农业难做,量力而行。

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