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張那部分肺葉,沒有氣體交換會壞死嗎?

得手掂


肺不張是指一個或多個肺段或肺葉的容量或含氣量減少。由於病變部分肺泡內氣體減少,肺不張通常伴有受累區域的透光度降低,鄰近結構向肺不張區域聚集,有時可見肺泡腔實變,其他肺組織代償性肺氣腫。

肺不張原因主要是支氣管阻塞,常見於支氣管被粘稠的分泌物阻塞,形成粘液栓,支氣管內腫瘤、支氣管內異物,肺不張也可由於支氣管狹窄扭曲,或者周邊縱膈腫大的淋巴結、惡性腫瘤等壓迫所致。肺部受外界壓迫也可出現肺不張,比如大量胸腔積液、氣胸、血胸等等,從外面壓迫肺組織,肺泡無法張大,引起外壓性肺不張。肺炎、支氣管炎、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等也會引起侷限性阻塞性肺不張。

肺不張的肺葉,壓縮變小,雖然沒有氣體交換,但血供可以是正常的,肺部血管網非常豐富,一般來說,像支氣管阻塞、氣胸、胸水引起的肺不張,並不會出現肺壞死的現象,只是此部分肺失去功能。

肺壞死多是由於局部的缺血或是嚴重的感染引起的,局部缺血引起肺壞死,專業術語叫肺梗死。它由於肺外的栓子引起肺動脈栓塞,這些栓子有血液栓子、脂肪栓子、腫瘤栓子、羊水栓子、空氣栓子等。當肺血栓發生後,若其支配的肺組織因血流受阻或者中斷而發生組織壞死。實際上,由於肺組織的多重供血與供養機制,肺血栓中僅約不足15%的患者才會發生肺梗死。肺梗死可出現肺段或者整個肺葉的壞死。

重症感染引起的肺壞死,通常是各種病原微生物,比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感染,當感染蔓延,無法控制時,會出現肺組織化膿性、壞死性改變,這個就是通常說的肺膿腫,肺膿腫發生後通常是膿腔所在的肺組織液化、壞死,一般不會出現整個肺葉的壞死。肺膿腫發生早期胸部CT呈大片濃密陰影,邊緣不清,多有含液平面的空洞,內壁光整,周圍有炎性浸潤。後期可出現局部瘢痕癒合,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兒童大葉性肺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感染未控制,出現壞死性肺炎,也可能發生整個肺葉壞死,在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時,有時候需要手術治療。

肺不張的部分肺葉,即便沒有氣體交換,一般來說,如果血供良好,沒有繼發感染,通常是不會出現壞死的。


胡洋


肺不張分兩種情況:壓迫性肺不張和阻塞性肺不張。不管哪種情況,只要血管(肺動脈和支氣管動脈)沒有破壞,一般就不會發生壞死。

關於壓迫性肺不張

當氣胸、胸腔積液等原因,胸膜腔壓力增大,會壓迫肺組織陷閉,發生壓迫性肺不張。通過抽氣(負壓吸引)、抽水等對症治療,解除壓迫,肺組織會重新復張。

像這位老人,劇烈咳嗽後胸悶,CT發現左側大量氣胸,造成左側肺組織壓迫性肺不張。這是一位老菸民,他的肺組織表面存在薄弱區(常見的是胸膜下肺大泡),劇烈咳嗽後肺內壓力驟升,吹破了,氣體從肺組織內湧入胸膜腔,導致自發性氣胸。

這種情況下,肺部血管只是受到擠壓,及時處理,不會發生肺葉壞死。醫生為他放置了引流管,兩天後複查氣胸基本消失:

這種情況如果處理不及時,肺血管長時間受到擠壓,也可以發生壞死,甚至能引起死亡。



關於阻塞性肺不張

當氣管異物、腫瘤等阻塞支氣管,空氣進不到肺裡,肺泡內殘留的氣體逐漸吸收,就會發生阻塞性肺不張。及時去除異物,切除腫瘤,可以恢復。當然如果是惡性腫瘤,相應的肺組織一般需要同時切除。

這也是一位老菸民,胸悶咳嗽做CT檢查,發現左肺下葉肺不張,氣管腔內有低密度物填充,支氣管鏡發現是濃痰栓,做了抽吸沖洗,兩天後複查肺組織恢復正常。像這種情況只是堵塞支氣管,沒有影響到血管,不會發生肺壞死。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肺組織壞死?

當肺不張發生時間過久,肺血管長時間受到擠壓,可能發生血栓、壞死等情況,造成不可逆的肺組織壞死。因為如果腫瘤、炎症破壞肺血管,也會發生肺梗死。

上圖是一位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組織侵襲左側肺動脈,引起嚴重狹窄,遠側肺組織供血不足,發生了肺梗死:

這種肺梗死跟炎症的區別就是增強掃描沒有強化,比炎症吸收慢,近端可以看到肺血管的破壞或狹窄。


影像科豪大夫


我是小影大夫。肺不張那部分的肺葉,沒有氣體交換會壞死嗎?沒有氣體交換短時間內不會壞死,因為這部分的肺組織交換的氣體不是給自身用,而是給全身用。而供應自身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的是肺動脈,不是自身的肺泡。只要肺動脈沒事,這部分的肺組織短時間就會沒事,但是長時間的不張,會引起肺組織黏連感染,出現壞死,從而永久的喪失功能。


肺組織肺泡的功能是氣體交換,把氧氣融入血液中,供應全身的氧氣,而不是自給自足。

我們的肺組織肺泡的功能是把氧氣吸收入血,把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吸收入血的氧氣隨著血液流動,在動脈裡供應全身。所以肺組織交換的氧氣不是給自己用。當肺不張的時候,自己不能氣體交換了,但是供應自身氧氣的肺動脈沒有問題,其他肺組織還可以正常活動的時候,肺組織短時間就不會壞死。

如果全部的肺組織或者有80%的肺組織出現了肺不張,那麼肺功能就基本喪失了,人體就沒有足夠的氧氣供應全身,人就會缺血死亡,這就不是肺組織壞死這麼簡單了。

引起肺不張的原因有哪些?

肺不張有阻塞性肺不張和壓縮性肺不張,肺的體積會縮小。阻塞性肺不張,就是有東西把氣管或者支氣管堵住了,比如小孩吃了花生米嗆進去支氣管把一側的肺葉,沒有氣體交換,肺就沒辦法張開。如果花生米堵在氣管,整個肺部堵塞了,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的隨時會窒息死亡。


老人們出現阻塞性肺不張的原因常見的是腫瘤,長了肺癌,長在支氣管裡堵住了。右肺的中央型肺癌,就會出現典型的右肺上葉不張反"S"徵。

還有一種原因是壓縮性肺不張,很容易理解是外面或者周圍的東西太多了,壓迫這部分的肺組織,就無法膨脹,出現壓縮性肺不張。常見的原因是氣胸,大量胸水,腫瘤壓迫等。

短時間的不張,如果積極解除了原因,肺組織可以恢復,但是長時間的不張,肺組織容易黏連、感染,引起非物質壞死,而不是缺氧引起的壞死。比如有大量氣胸的,一定要放置引流管把氣體引流出來,否則這一邊的肺就要廢掉了。


小影大夫


肺不張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肺部局部性的氣體消失,失去氣體交換功能的一種表現,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肺部的實變。

我們知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肺的結構就像海綿一樣,裡面都是空泡狀的,醫學上把它叫做肺泡。

人體經過呼吸,空氣進入肺泡中,肺泡壁上有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就會進入血管,然後通過心臟輸送到全身,供全身各種組織臟器組織器官使用。

肺不張時,由於肺部組織發生了實變,空氣無法進入病變的肺組織當中,也就無法進行氣體交換,所以嚴重影響呼吸功能,病人會表現出胸悶、氣短。

肺不張的原因常常是由於氣管或者支氣管的堵塞,導致空氣進入不到肺內所引起的支氣管堵塞。其原因主要有腫瘤或者痰液等等引起。

另外,肺部感染的時候,由於炎症刺激肺泡腔會產生液體,也是造成肺實變、肺不張的原因。在肺部感染存在的情況下,病人還會表現出發燒等等炎症表現,因此出現肺不張時應該尋找引起肺不張的原因,並進行抗感染等對症處理。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短期內不會。

壞死是因為組織缺血引起,不張的肺雖然沒有空氣進去,但是血液供應不受影響,支氣管動脈仍可以供應血液,所以不會壞死。

但是,肺不張如果持續存在,會引起肺部感染,肺組織實變等改變,正常肺組織會被破壞,形成膿腫壞死等改變。


張健醫生


肺不張發生後,支氣管阻塞, 肺會發生萎縮,然後因為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造成組織缺血缺氧,會發廣泛滲出、肺水腫。

如果阻塞原因消失,肺部通氣恢復,感染控制,肺組織可恢復正常。如果阻塞不能緩解,感染持續存在,則可能發生支氣管擴張和纖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