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公元1818年,出生於湖南湘西的郭嵩燾,少年時即顯露出非凡的才華,不僅入讀當時著名的長沙嶽麓書院,還順利考取秀才,兩年後又中得舉人。


但人生之路並不都是坦途,此後的郭嵩燾,一直在科考路上艱難跋涉,直到公元1847年,才中得進士並被選為翰林院庶士。

那時,郭嵩燾的夢想是好好學習,將湘學文化傳播開來,併成為嚴謹治學的學者,但是,以“湖湘弟子”結成的朋友圈卻左右了他的人生。


時任兵總右侍郎的曾國藩創辦湘軍,於是,一介書生郭嵩燾被招至麾下,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助手。

此前一直苦讀詩書的郭嵩燾,開始接觸到另一番天地,而正是這次的人生轉折,才讓郭嵩燾在中國近代史上,變成舉足輕重的人物。

身在官府之中,郭嵩燾有機會出去宦遊各地籌餉和視察,有時也去外國人開辦的圖書館或者輪船上參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西方的文化,以及在機器製造方面的先進技術,給他的觸動很大。

此後,他有時間就研究西方文化並收集有關資料,並向當時的咸豐帝進諫,建議選拔通曉外語的人才入京任職,並在天津設局仿效外國建造戰艦等等。

咸豐帝當時很鹹興趣,只是還沒來得及具體實施,郭嵩燾就因與兩廣總督意見不合而罷官回家了。

在逐漸沒落的清王朝,郭嵩燾的思想先進而又與舊勢力格格不入。

所以,他的言行言論總是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打擊和詆譭,但郭嵩燾本著富國強民的心態,還是努力堅持著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引進先進技術,摒棄落後愚昧而狹隘的思想,接受新事物。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公元1875年,經同僚舉薦,郭嵩燾再次出山任福建按察使。

彼時,清政府也開始籌辦洋務,郭嵩燾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他把自己的主張以及積累的資料寫成《條陳海防事宜》上呈給清廷,他用“如是以求自強,恐適足以自敝”來強調,學習西方的政治和經濟策略,中國的工商業才能有出路。

郭嵩燾的建議終被採納。

然而就在郭嵩燾準備繼續推行洋務時,雲南發生的“馬嘉理案”卻讓他成為中國第一位外交官。

當時,英國人馬嘉理與隨從,擅自進入雲南境內,並與當地居然衝突而被打死。英國以此要挾清政府賠禮道歉,並派公使前往英國。

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雖然代表的是清政府,但個人名節也會受到詆譭,郭嵩燾的親朋好友紛紛勸說他,讓他辭掉此行。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郭嵩燾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很尷尬,不去覺得有負國家之託,去了就是賣國求榮。,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郭嵩燾認為只有對外“悉通其情偽”,對內報效國家才是士大夫所為,於是決定出使。

郭嵩燾的行為,迅速招來諸多文人的謾罵與羞辱,更有甚者,在他的家鄉,有人揚言要挖他家的祖墳。

頂著重重壓力,年近六旬的郭嵩燾如期出使英國,在處理國事之餘,還不忘研究西方文化及西方制度等等,並在出使途中,寫了一本《使西經程》,裡面詳細記述了西行見聞,並呼籲保守的國民,多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技術等。

而郭嵩燾為此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六十多的老人,每天要學習英文,外出實地考察,並時時將建議寫成書面材料彙報給政府。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在郭嵩燾的建議下,清政府也在海外設立領事,以保護在外生存的華僑利益,郭嵩燾還強烈建議清政府,禁菸必須採取嚴厲措施。

而在處理清政府與西方國家的諸多事件中,郭嵩燾表現得不卑不亢,由此贏得英國政府的讚賞。

但是,郭嵩燾的新式思想與守舊的頑固派時時發生衝突,守舊派頻頻上書彈劾郭嵩燾,郭嵩燾內外交困,終於請辭歸國,並稱病回到老家。

對於中國第一位外交使,郭嵩燾的成績是可圈可點的,他的超前思想與意識,是希望國家富強而不受欺凌,但他的努力,卻讓自己揹負千載罵名,以至於,他的晚年淒涼落莫。

雖然隱居於鄉野,每天荷鋤種花,但郭嵩燾依然時時關注國家大事,偶爾還會上書朝廷直言政事。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雖然時人給予郭嵩燾種種不公,但歷史終究是最公正的。

因為郭嵩燾的無愧於心,從而推動“西學東漸”的思想逐漸被接受並迅速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