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政策再出台,托育市场能否遇"暖春"?


3月8日,抗疫期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同时明确了不同类型托育机构登记备案的主管部门,对设置标准、卫生保健、安全监管、用地规划等进行指导规范。

从上海实施"1+2"文件,国务院、卫计委颁布"指导意见"、"管理规范",到北京、安徽、湖北、广西、广东等各省市出台实施意见……一系列鼓励政策,能否带来托育市场的"暖春"?

鼓励政策再出台,托育市场能否遇

托育登记备案,补全学前市场最后一块拼图

随着各省市陆续出台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制度,意味着补全了0-6岁学前教育培训市场的最后一块拼图。目前,国内稍微知名的托育品牌大多是早幼教、母婴、家政等既有模式的延伸。茂楷、稚梦、多乐小熊、纽约国际等托育中心的背后,可以看到金宝贝、红黄蓝、新东方、瑞思等"老字号"教育品牌的身影。

红黄蓝、金宝贝这些早幼教品牌为什么看重托育市场?其一,可能因为服务对象的一致性、早教服务模式的自然延伸;再者,既有的广阔布局和渠道,有助于托育市场的快速扩展和下沉。2019年,在中国幼教年会、亚洲幼教年会等等行业展会上,都可以看到托育市场的"火热",托育品牌的新店培育和连锁加盟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然而,在这个新兴领域,连锁加盟速度似乎不容乐观。


托育市场真的"火"吗?商业模式有待优化

从资本进入的方式来看,目前托育市场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教育培训集团的战略投资,金宝贝投资茂楷,红黄蓝投资的稚梦等;一类是早教品牌的一体化布局,比如金睿家、悦宝园、运动宝贝等;再者就是风投资本的进入,比如优儿学堂、纽诺、袋鼠妈妈基本上都完成了A轮融资。

在一系列政策红利、充足的资本,以及早幼教广阔渠道的助力下,托育市场真的"火"了吗?2019年的托育市场,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其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托育的鼓励支持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地。

国务院及各省市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虽然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登记备案、设置标准等问题,但是在政府投入、用地规划、福利补贴、安全监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地实施。参考北欧国家、日本等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政府的主导性和投入更多。

二、大多数家长需求的是普惠公益性托育。

据2019年底上海的一项调查,八成的家庭希望托育费用不要超过每个月三千元,三四线城市居民预期的托育费用更低。而社会资本更热衷于营利性托育机构,以北京、上海一线城市为例,中端托育机构服务费在5000元-8000元/月,高端托育的每月服务费在10000~元以上。家长对于"公益普惠"的实际需求与托育市场"高端化"倾向形成落差。


三、营利性托育机构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市场检验和持续优化。

营利性托育机构面临房租、人员成本等投入压力。托育市场不做"中高端"很难维持日常运营,但是"中高端"对于中国普通家庭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目前国内知名的几家品牌都给自己打上"高端托育"标签,国外引入的专业课程、进口外教具、低师生比、配备外教,实时监测等……简而言之,不断叠加的"高端服务"也是为了增加托育收费,但是普通家庭需要的是:能够暂时替代母职的普惠性托育服务,安全营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相对1万多托费支撑的中外双语环境,广大家长更需要孩子能够获得细致耐心的照护。


四、早教中心、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的可能性,面临安全、改建、师资等挑战。

在国家出台登记备案制度之前,很多母婴、早教、家政机构都开展过托育服务,民办幼儿园一般也开设有2~3岁的托班。随着政策的一再鼓励,早教中心、幼儿园的托育服务看似迎来的"春风",但也面临着设置标准、人员培训、资质考核等挑战。以三线城市的一家早教中心为例,2-3岁全日托的费用每月在2000元,其中还包含了早教、游泳等项目,但是早教中心在安全、卫生、师资等方面也许并不符合"登记备案"的要求。如果改造和提升,需要投入运营成本,就要增加托育收费,但是家长对于2000以上托费的接受程度不容乐观。

就目前行业形势,公办园可能并没有空余的学位接收2~3岁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办托班,在设置规范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面临着跟早教中心同样的问题。从安全监管的角度来看,早教中心和幼儿园开设托班的管理需要早日提升日程。


托育市场的"风口"在哪里?

家庭指导、资质培训、信息化系统、"轻加盟"……

疫情虽然让托育市场的热度冷却,却让局内人更加警醒。托育市场"冰火两重天",未来有哪些领域将成为"风口"?

其一,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

从中央到各省市的托育政策,"家庭教育指导"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指出0-3岁婴幼儿照护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上海、北京、广东的实施意见都着重强调了加强婴幼儿家庭的指导服务。北京"实施意见"提到,到2025年底本市每年接受6次以上科学育儿指导的适龄婴幼儿家庭占比达到80%。率先推进托育服务的上海市政府表示,未来将建立"家庭为主"的托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鼓励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差异化服务。早幼教、托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家庭提供早期发展测评指导,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

国内的家庭教育市场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托育品牌在推广的时候,都会提到"家长课堂"、"家园共育"等内容,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更多只是停留在育儿理念和育儿问题层面。儿童的早期发展,融汇医学、健康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和实践培训,没有深厚沉淀的机构很难做出专业内容。

其二,专业照护人员的资质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

此外,专业婴幼儿照护人员的资质培训、信息化支撑系统的建设也都是潜在的市场机会。目前国内提供婴幼儿幼儿照护人员的资格培训亟需进一步的扩大规模,并进行规范管理。政府对于托育服务中心的监管、规范和服务支持,需要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托育中心在动态监测、实时记录、家园沟通等方面也需要信息化技术手段。

其三,"轻加盟"模式的可行性探索

相对于传统的"特许加盟"的方式,还未开店就要投入一大笔品牌使用费、设计装修费、玩教具采购费等,在酒店行业盛行的免加盟费、有限装修、核心标准化的"轻加盟"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且试错成本低的解决方案。托育服务是新兴市场,品牌授权的价值并不凸显,但是大型综合性连锁机构在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师资培训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更多的沉淀和优势,而这也正是单体店需要借助的"巨人的肩膀"。


我国的托育市场犹如一棵多方力量催生的"新苗",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然而要避免"揠苗助长",就需要丰厚的培育。未来在运营管理、课程体系、保育照护技能培训、信息化系统建设扥各方面还要持续下功夫。相信在国家政策推动和各省市的落地,在托育机构的携手努力下,托育服务行业会越来越成熟,家长会越来越越理性,整个行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