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或许是公司制的黄昏?

疫情倒逼,远程办公成为新常态。

它像一面“照妖镜”,

到底谁效率高能出活儿,谁在磨洋工假认真一照就知;

又像一个“过滤筛”,

贡献大的注定被留下,可有可无的将被过滤。

疫情过后,或许是公司制的黄昏?


此时,很多老板,CEO,创始人开始重新思考:

“我到底需不需要花大笔钱租用办公场地?”

“我需不需要,以及需要多少全职员工?”

“按时间支付工资还合不合理?”

……

而这些思考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

“公司制的黄昏”。

疫情过后,或许是公司制的黄昏?


如果把公司制看作为一套操作系统,

那这套操作系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打补丁”后,

已然进入了“山穷水尽”的时期,

尤其眼下在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中,

平时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标准动作”可能是多余的,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公司的边界和组织形式。

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保持对商业变化趋势的敏锐察觉,

是每一个优秀创业者必备的技能,

因为这一能力里暗藏着“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

疫情过后,或许是公司制的黄昏?


成就阿里巴巴的投资人、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曾说:

“我从来没有发明过能够改变世界的东西,

但是和普通人相比,我有一个独特的优势,

那就是我对范式转移的方向性及时机有着浓厚兴趣。”

所谓范式,就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大的行业和社会变化趋势。

远程办公印证了公司制的黄昏,

这个趋势,希望大家都能看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