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在接觸中國品牌車型的若干經歷中,我曾不止一次被它們精妙的內外設計、花樣繁多的功能配置所吸引,也在隨後的駕駛體驗裡感嘆著或多或少的遺憾與差強人意。誠然,隨著部分中國車企的壯大與強盛,它們擁有了納入和吸收發達國家先進車輛技術的能力,但我一直希冀能有更多的中國品牌車,從設計到研發更加純粹地自主化、中國化,同時達到完善且均衡的全方位產品實力,真正做到內外兼修。在與長安CS75 PLUS邂逅之時,亦是如此。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當我得知這次試駕活動提供兩種動力組合的車型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搭載2.0T 8AT的一款,因為在我心中,它充滿了更多未知與期待。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先聊一下動力總成,2.0T發動機屬於長安集團的藍鯨系列,與它匹配的是來自愛信的8AT變速箱。這套組合聽上去就“真香警告”了,當然實際表現還是要開起來看。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對於長安來講,在傳統AT變速箱耕耘的時間和經驗會比一般的中國品牌都要長,就CS75 PLUS上的表現來看,它完全達到了我的預期。首先在平順性方面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多擋位變速箱綿密的齒比貢獻了一部分,更多的還是來自於精密的調校匹配。無論何種油門開度,也無論速度快慢,我幾乎感受不到這臺變速箱的存在感,即便全油門加速,在紅線轉速附近的升擋動作也被處理得“潤物細無聲”一般。其次它對於駕駛員油門踏板的指令響應也比較到位,升降擋動作算是精準、適時。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2.0T發動機在高速動力表現可圈可點,得益於較大的後備功率,這臺車的中高速加速比較有底氣,相對而言中速行駛時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爆發。需要指出的是在低速幾個擋位,發動機渦輪的介入感還是比較明顯的,大約是在2000rpm左右。這個時候需要駕駛員刻意控制一下油門,但整體不算太突兀。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底盤和懸架方面的表現算是同級別的一般水準。整體調校偏柔軟舒適,過一些較大坑窪時也沒有明顯的撞擊感,而且支撐性也還算不錯。只是避振器的調校不太細膩,在稍快速過減速帶等凸起時前後橋都會有一定的顫動感。在優良的動力總成匹配水準的映襯下,我還是希望這副底盤能夠跟上步伐。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除變速箱之外,轉向手感也是給我比較強好感的地方。它的阻尼足夠線性均勻,回正力非常自然,並且提供了三種不同設定。日常駕駛我更願意放在“標準”一擋,這樣低速行駛時沒有太多沉重的感覺,高速也能提供較大阻尼和中心感,給駕駛者一定信心。

自動駕駛輔助體驗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我們試駕的這臺車配備了L2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和其他競品不同之處在於,它擁有一套名為IACC的集成式自適應巡航。在方向盤左側有一個按鍵,可直接用來開啟自動跟車和車道保持功能,不過代價就是每次啟動後都需要進入車機相關界面設置並激活它。據廠家技術人員介紹,此次試駕的車輛並非最終量產版,後續上市車型還會作一些調整。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有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是一個水準,能做的好用則是達到了又一個高度。長安CS75 PLUS的車道保持功能對路面上車道線識別比較精確,據廠方人員介紹,它甚至能夠暫時地依靠單側車道線來判斷並保持功能開啟。此外在一定曲率的道路上,它施加的轉向力矩也很自然,但更大麴率的彎路還需要駕駛員自行控制。自動跟車方面,判斷頭車距離後施加的加減速比較舒緩柔和,更容易達到駕駛員預期,當然它的邏輯是和當前駕駛模式所聯動的。

APA5.0遙控代客泊車體驗

長安CS75 PLUS的又一大亮點在於遙控代客泊車功能,它可以實現完全自主化的無人駕駛自動泊車入位,開啟後車輛可以尋找附近20米內合適的車位。

強中自有強中手 試駕長安CS75 PL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