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示範幼兒園張怡:教師家長幼兒共“戰疫”

前幾天一個幼兒園小男孩的視頻火爆了網絡。男孩哭著說:“如果不讓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媽媽說:“但是有病毒啊。”男孩說:“我看不見,我迫不及待,想和病毒一起玩,嗚嗚”。一個被“憋瘋”的孩子為了出去玩,滿含眼淚的哭訴視頻,顯得既心疼又無奈。似乎他喊出了全國孩子和家長的心聲!可是在年幼的孩子眼中,這些看不見的病毒,傳染、得病這些詞彙著實不太容易感受和理解。他們只知道:一連二十多天,只能呆在家裡,不能像以前一樣出去和小朋友們玩耍,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種種壓抑。

临渭区示范幼儿园张怡:教师家长幼儿共“战疫”

為此,我園開展了線上分享活動,教師們利用雲陪伴與家長孩子們一同度過這段困難的時期。疫情突如其來,對年幼的孩子解釋清楚“新冠”病毒、人傳人,著實不是易事。因此,通過形象、生動的講解,讓孩子真正明白什麼是病毒、得病會意味什麼、會怎樣,孩子才能明白道理,“明理才能成事”,才會安心呆在家。在這段時期,我們選擇了形式多樣的內容和未曾間斷互動來指導幼兒生活。

一、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與家長幼兒共度“抗疫期”

1.利用“繪本閱讀”,增加形象認知。

小班幼兒的思維處在具體形象階段,需要通過對事物表徵現象的認知才能達到習得水平。我們向幼兒介紹了《戴花冠的病毒你為什麼那麼壞》等繪本,讓幼兒通過形象易懂的圖案瞭解什麼是“冠狀病毒”,明白了為什麼不能出門玩耍的原因。在家長向幼兒講解的同時,讓孩子“有事可做”,更促進了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2.利用典型事例,強化生命教育感悟責任。

在社會領域中,我們向孩子介紹了《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元宵節》、《謝謝你們》。很多社會角色如:醫生、警察、志願者等,拼搏在“抗疫”一線,孩子作為一個在家的“貢獻者”,不出門就是最好的社會責任體現。指導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要意識到生命來之不易、社會責任需要你我共同承擔。生活就是最直接的教育!

3.利用操作活動,共享親子時光。

教師們向家長介紹了很多科學小實驗、藝術手工活動、手指遊戲活動等,家長們與孩子共同學習,對孩子的活動進行指導。極大地增加了親子之間的濃厚愛意。家長們更是操作示範,讓幼兒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

二、如何指導家長進行線上活動。

1.指導家長開展活動

在教師將活動內容發出去後,家長們的認知水平不一,在群裡反饋的結果也是各有千秋。針對此,我在隨後的消息中會加上“愛心提示”。即提示家長如何觀察幼兒的學習、如何指導幼兒的實踐操作、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等等。待家長有任何問題時,我也會積極地進行回應。

2.指導家長學會了解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

在每天的活動反饋後,總會有個別家庭在指導幼兒學習上表現地非常出色,比如:家長提問的引導、與幼兒的語氣交流、耐心程度和支持反饋策略等等。教師在反饋評價中也會提到:xx家長的引導方式值得大家學習。這都是家長提升自身教養能力的良好途徑。家長們相互交流、相互取經,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3.指導家長如何應對幼兒的不良情緒

小班幼兒規則意識並未很好的養成,尤其是在祖輩代養下孩子更是我行我素、對線上小活動表現出極大地抗拒感。家長也會說:“孩子只要一錄音,就不配合,一會兒說自己嘴巴累了、一會兒又跑走。”面對這樣的情境,有可能是孩子內向膽小不願意拍照錄音、也可能是因為孩子對活動內容不感興趣。針對此我們及時調整策略:不一定非要求幼兒將視頻發到群中,只需要家長確保孩子積極參與本項活動。此外家長告訴孩子:老師們很想你也很想表揚你,希望看到你的展示;或者讓家長學會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待其情緒平穩之後進行活動的學習。循序漸進,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逐漸提高。

三、在實踐中探索具體的組織策略並做及時調整

1.起初家長的回應不強烈,有些家長看不到群消息,我們一個個私聊,確保家長收到提示,以免錯過每日精彩的線上小活動。在隨後的教學中,家長與幼兒相互提醒,堅持打卡,教師也堅持對孩子的學習過程給予評價反饋!甚至有家長反饋:孩子睡覺醒來就著急地要快點錄視頻學本領。

2.積極的回應策略是推動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剛開始我在觀看孩子視頻後只評價了特別優異和需要問題改進的幼兒,對中間水平的孩子關注度確實不高。這是需要我反思的一個地方。後面,針對所有的孩子的學習過程,三位教師都會進行全面系統地指導和交流,孩子們聽到回覆後也是很快樂地發語音感謝老師。正是在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參與度越來越高。

四、改進現存問題,提升指導經驗

1.加強與班級教師和年級教師之間實操經驗的交流。

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也是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反思評價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方式。每個老師與家長及幼兒的互動經驗都是值得學習。因此,應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

2.積累與家庭的互動經驗,提升自身的專業性。

在後面的活動中,我要關注家庭參與的差異性,對於長期未學習互動的家庭給予適當交談了解。同時用好幼兒居家生活的差異資源,鼓勵家庭之間的育兒經驗分享交流。及時根據幼兒家庭生活現狀做出互動內容的調整,確保用更加科學和正確的方法指導家長進行育兒。

初審:賈偉宏

終審:賀維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