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vlog?該怎樣做?

三V先生


vlog是一種新興視頻方式,時長約在五分鐘至二十分鐘不等。

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小到家常炒菜,大到一場選舉都可以被拍攝成一支vlog視頻。

但是vlog對剪輯需要比較大,內容需要剪得相對緊湊一些,無用的場面儘量剪輯掉。


同時一些新手會對視頻所用的器材有些猶豫,究竟是使用手機好,還是單反好,亦或者是gopro。

這裡如果是剛入門其實並不建議使用單反,因為實在是沉,偶爾還需要各種鏡頭,價格不菲。

剛起步手機就可以,現在市面上比較先進的手機一般的相機功能都有,只是較為遜色一些。

在時間長了之後可以購買一臺gopro運動相機,他的性能介於單反與手機之間,但勝在輕便。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寧可秋驊


vlog是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短視頻,比如說今天做了什麼美食,去了哪些地方,你的日常生活等等,這些都可以拍成短視頻記錄下來去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你的生活。vlog雖然是短視頻但不僅僅侷限於短視頻,它可以積極的傳播正能量,讓讓很多的人去像你一樣熱愛生活學習你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在拍vlog的過程中會讓你發現生活中平時看不到的沒,發現生活中的樂趣,你會精心的去做一頓美食,細心觀察去過的地方的每一處美以及日常生活中那些很平凡但卻很積極的態度,這些都可以再拍vlog的過程中被發現。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拍vlog呢?對於初學者來說,剪輯是最基本的,現在剪輯軟件有很多,用起來也都很方便,花點時間學習一下就ok了,但即便會了剪輯也很難拍出那麼好的精美vlog,但是萬事開頭難,堅持下去就會慢慢找到感覺,你也可以多看看別人的vlog認真揣摩思考,學習他們的技巧,但是不能去完全模仿別人的,因為那會讓你失去特點,你的作品也會因此失去特色。堅持自己的特點,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別人,這才是vlog。

加油!



悟空找劇


VLOG — video blog/視頻播客。通過拍攝/製作影片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生活思考等內容,是一種新興的博客形式。目前YouTube上已集結了眾多vlogger。

vlog該如何製作?

▼ 內容準備。

想清楚你的vlog定位和內容。

旅行、生活、家庭還是閒聊隨想,都是你可以選擇的題材。有些人用中高端的機器拍著流水賬,也有人用三千塊的手機挖出了皮囊之下的有趣。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希望你能發掘更有意思的內容和自己。

▼ 拍攝器材。

拍攝工具的好壞,不會根本性的決定影片的質量。

不管是手機還是相機,只要具備錄影功能、足夠大的內存,都是很好的器材。

▼ 學習準備。

在計劃拍攝的前幾天,最好廣撒網式的看vlog。無論質量如何,都能為自己提供一定的畫面感儲備,同時能提醒自己避免發生他人的錯誤。有能力的可以認真學習一些拍攝手法和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影片中。

▼ 注意光線。

儘量不要背光,不要在太黑的環境下自拍。

光線太過強烈的時候,也要及時調整相機參數設置。

▼ 使用技巧。

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拍攝手法。比如手機app就能實現的延時攝影,慢動作,或是定格動畫。

有意識地拍重複式或相似的片段,例如在不同的地方做同一個動作,能為影片增加不少趣味性。

▼ BGM。

好的配樂決定了vlog的一半質量好壞。儘量選副歌有高潮的。

因為剪輯過程中反覆播放等同於洗腦,我會偏好於以前沒聽過的歌曲,能降低我對那首歌的厭煩度。

// Tips //

如果你的曲庫不足,YouTube的創作工具箱裡有非常多優質的音樂和音效(點擊右上角頭像,進入創作者工作室-創作工具箱),網易雲搜“vlog”也有約15頁的歌單可以參考。

而且現在我會習慣mark電影或電視劇裡好聽的配樂,感覺會有用。


Python精神


視頻博客(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簡稱 vlog),源於"blog"的變體,意思是"視頻博客",也稱為"視頻網絡日誌",也是博客的一類,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

或許有人不知道vlog的製作方法,下面就讓我來一一列舉製作vlog的幾個技巧。

<1>鏡頭跟隨主體移動。拍攝時保持鏡頭與主體一起移動,可以突出主體,移動速度上跟隨主體,主體移動快鏡頭就跟著快,主體速度放慢鏡頭也移慢,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主體的位置和大小基本不變,拍攝者要與觀看視頻者處於同一角度,增強視頻的現場感與參與感。

<2>旋轉鏡頭。以拍攝主體為中心旋轉鏡頭,能夠讓觀看視頻的用戶產生視覺衝擊,可以採用拍攝時直接旋轉鏡頭或後期採用軟件出來實現。

<3>利用前景。拍攝時先拍近景再拍整個場景,先拍靜態物再拍動態物,這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拍攝效果。

<4>近距離平移。這種拍攝方法主要通過調節鏡頭的遠近,來突出主體的整體效果或某個細節,通過推、拉鏡頭把畫面從大場景過渡到小場景或特寫,抑或是把畫面從小到大、從近到遠、從局部到整體展現出來,從而增加整個視頻的層次感

<5>轉動拍攝設備。 在一段視頻結束時轉動拍攝設備,保持鏡頭與vlog主體不動,旋轉稍快一點可以產生畫面模糊效果,在下一段視頻拍攝前繼續延用該效果實現轉場。

<6>畫面銜接。利用空鏡頭可以實現兩個畫面之間的切換,以防視頻跳躍太快,使轉場更加自然。

以上幾點就是我列出來的製作vlog視頻的幾個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風視頻咖


Vlog:(video weblog 簡稱 vlog),源於“blog”的變體,意思是“視頻博客”,也稱為“視頻網絡日誌”,也是博客的一類,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上傳到網絡或者短視頻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的一種視頻形式,我們稱它為Vlog!Vlog一般強調真人出鏡,記錄發生在你身邊的真實事情,也就是說強調紀實性。就像你寫的日誌或者日記一樣,真實記錄,簡單而言,就是真實記錄個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種視頻拍攝製作形式!

第一步、確定我們的主題,Vlog也是視頻,所以,一條好的Vlog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性,你想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給大家或者說給你的粉絲,那麼你的整個Vlog就需要圍繞這個故事展開話題,介紹、敘事、用主線把故事講完整,這就是一個好的Vlog的第一大主要組成要素或者說部分。

第二步,我們要理解A-ROLL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主線劇情”一個好的主線劇情,也就是A-ROLL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比如說:旁白解說,比如說鏡頭語言,還比如說主人公獨白等等,但是無論何種方式,都需要把事情講清楚才可以!

第三步,錄製Vlog要注意時間、空間的變化(可能會有)這裡還有的就是說鏡頭間的轉換或者說轉場的設置也是非常的重要

第四步,和A-ROLL相對應的或者說相輔相成的B-ROLL,也就是輔助主線劇情,就等同於我們文章裡邊的暗線,他的作用在於強化故事性,緩解視覺疲勞,給人以美的享受。一般來說就是具有美感的畫面或者背景以及電影感(比較高大上的鏡頭)這個有時候可以和第三個結合起來實現。

最後一個就是好的開頭和結尾,那什麼樣的開頭和結尾算好的開頭和結尾呢?舉例說明:設置懸念的開頭,製作或者拍攝開放式的結局,引人猜想等等,這些都算是好的開頭和結尾。

加油,創作屬於你的vlog



電影看視界


打開一瓶可樂有兩個視角,搭一趟公交車有三個畫面,完成轉場需要四段音樂。不少人正拍攝 Vlog,部分觀眾正觀看 Vlog,而更多的人並不瞭解 Vlog 到底是什麼。

在 Vlog 風口尚未到來的當下,我們選擇與一些創作者及相關行業者對話,討論 Vlog 的形式、內容創作及商業化,設法理解 Vlog 這種陌生的視頻形式。本文是第一篇。

每當一個新的內容形式出現時,往往無法被準確地描述。在博客、微博、公眾號、抖音短視頻之後,大家開始追問「Vlog」到底是什麼?

無法定義的 Vlog

從字面理解,Vlog 由 Blog 演變而來,即 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意為視頻博客、視頻日記。其「策源地」YouTube 的定義也非常簡單粗暴:一種個人創作的視頻類型,最大特徵是有人對著鏡頭



彬彬看影院


Vlog是博客的一種,全稱是video blog 或 video log,意思是視頻博客、視頻網絡日誌,源於blog的變體,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寫個人網誌,上傳與網友分享。

顧名思義,我們做vlog就是用視頻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日常,所見所聞,包括吐槽什麼事情都可以,包含量很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這些東西我就簡化了說,很好理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也是剛做vlog領域感覺很好做的。一起加油。\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716, "file_sign": "\

楊樹樹vlog


vlog,全稱為video weblog 或video blog,是源於“blog”的變體,意思為“視頻博客”和“視頻網絡日誌”,是博客的一個分類。 Vlog多為記錄作者的個人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或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或是日常生活瑣事的集合。Vlog是一種視頻形式,可以有兩種定義:一種是“video log-視頻日誌”,另一種定義成“video of log-日誌視頻”。區別在於前面一種定義的重心是日誌,本質上和文字日記,圖片日記是一個形式,是用視頻的形式承載日誌的內容;而後一種定義則是更在意視頻,日誌內容為視頻服務,vlog只是眾多風格視頻其中的一款形式,以日常記錄為內容的視頻。快節奏的剪輯快節奏的剪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趁觀眾的興奮點還沒有褪去的時候及時填補新的內容,這裡的快節奏指的並非單純速度上的快進;以慢襯快,靜止的定焦鏡頭配合Zoom in特寫的零碎鏡頭;勻速運動的畫面,配合慢速,加速的畫面;長鏡頭配合碎鏡頭等。畫質高質量的畫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清晰度、燈光、調色。清晰的標識標識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的識別內容,是區分於路人視頻的一個潛在門檻。


收集緣


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日常的視頻

目前VLOG是比較流行的,很多人以這樣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日常

或者用視頻的形式,記錄下自己覺得有紀念意義的時刻


再給你科普一個“PLOG”

這個呢,就是以圖片的形式來記錄啦

“picture log”

就跟我們發朋友圈差不多啦


分享一張我最近拍的


小易情感分析


Vlog這東西,你說它短,其實差不多也就三到十分鐘的樣子,足夠裝下幾乎十倍於原本短視頻的內容了;你說它長,其實也不然,等公交車或者在地鐵上,也有足夠的時間去看上好幾個了。

更重要的是,因為內容的充沛,它不僅能夠記錄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能夠為此分享自己的理解或是表達出自己的態度。也正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我。

因此,歐陽娜娜的vlog我當初還追了很久。儘管看著這種明星的vlog會有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感覺,但也會有很多內容我完全無法感受到共鳴(社畜到底做錯了什麼!)

也正是由此我開始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我看的Vlog是由普通人拍攝的,到底會怎麼樣呢?

畢竟鏡頭裡的那個人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或許做著和我不一樣的工作,但或許日常的生活軌跡也差不太多。這樣的vlog應該能讓人產生更強烈的共鳴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