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的晚年困境

翁同龢出身高貴,他的父親曾做過體仁閣大學士,屬於正一品的官位。他自己也是清朝末年的中樞大臣,還做過同治、光緒兩任帝王的老師,顯赫的地位,優渥的收入,使他從來都不用操心家庭生計的事情。

到了晚年,翁同龢被罷官,在家閒居,靠經營著數頃田地過生活。地裡獲得的收入不夠家庭用度,這一年到了年底,年節的開支大,家庭經濟顯得窘迫。

翁同龢因為生理上的原因,沒有親生的後代。他有個侄子叫翁曾桂,當年翁同龢做軍機大臣時,一手把翁曾桂提拔起來,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啊!

當下,翁曾桂做浙江的藩司,大概相當於現代的省長。江浙地方富庶,他的灰色收入也不會少。翁同龢就給侄子寫了一封信,想著向侄子借點錢,來緩解年節的用度不足。

常熟到杭州相距只有一天的路程,侄子收到信後,竟然棄置一旁不予搭理。

翁同龢非常生氣,但也沒有辦法,只好從以前收藏的書畫和用過的朝珠中選擇了幾件送到當鋪,當了一些錢財,勉強度過了這個年節。

翁同龢在朝為官多年,京城裡有不少他的同事,許多人還珍惜他們在一起工作時的友情;也有不少他當朝時選拔任用的官員門生,好多都不忘他提攜的恩情。他們聽說他生活困窘,一個接一個湊錢,把湊到的錢託付給翁同龢在京城的老鄉孫雄寄送。

孫雄也是翁同龢的弟子,和他學習過駢體文,文風效仿孫洪一派。孫雄得到了這筆錢,全部佔為己有,根本沒有告訴翁同龢。

翁同龢去世後,他的書法名氣引起轟動,一幅楹聯價值二十兩銀子。當他在世時,雖然缺乏錢財,但因為做過兩朝帝王的老師,又是朝廷的中樞大臣,這些顯赫的身份,不方便,也不好意思靠賣字維持生計。

翁同龢平時喜歡寫詩,來了詩興,就隨便寫在一張紙上,慢慢的也積攢了一箱子詩稿,他親自把箱子封存保管。後來被府上的家人偷著一點一點的賣掉了,零零散散的流散到社會上,也不能彙集成書,白白的耗費了他一生的心血。


翁同龢的晚年困境

翁同龢書法和詩 楊柳依依木四圍,垂杆不為鱖魚肥。蜑船萬里扶南水,回首松南舊釣磯。


選自清胡思敬的《國聞備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