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寨市位於今綏寧縣城長鋪鎮南16公里處,巫水一級支流界溪中段旁,四周環山,為湘中通往雲、貴、黔古驛道的必經之處。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征伐南蠻期間駐兵於此,用石頭築城,故名石城,又名諸葛城。唐代為徽州治所,稱為飛鳳徽城。宋代元豐四年(1081),以徽州地置蒔竹縣,遂為蒔竹縣城;崇寧二年(1103)改蒔竹縣為綏寧縣,成為綏寧縣城。1954年,綏寧縣城遷往長鋪鎮,結束了寨市873年的縣城歷史。從三國建城至今,寨市已有1800多年城建史。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在明、清、民國時期,寨市鎮作為縣治所在地,不斷擴建,留下大量文物古蹟和文化遺產。

明代,縣城設提醒按察司分司、縣衙、稅課局、惠民藥局4座衙門,建郵傳總站縣前鋪。辦有縣學1所,後改為虎谿書院。設僧會司、道會寺,有勝力寺、安平觀、社稷壇等宗教活動場所。洪武六年(1373)夯築土城牆,周長約2裡,開東門、西門、南門。成化六年(1470)改築石城牆。萬曆二十五年(1597),官民一起疏通西河,寨市開始通舟楫。

清代,城牆多次修葺,計長336丈5尺,底寬8尺,頂寬7尺,內外俱砌方石,頂鋪石板,雉堞高3尺5寸。

民國時期,建有多個事務機關、多所中小學及師範學校、衛生院、體育場等,形成8條街道、六條巷子的城建格局,並有8廟、3館、2庵、1觀、2祠、1亭宗教文化建築,可惜毀於1954年與1956年兩次大火。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由於寨市地處交通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正統元年(1426),縣城被蒙能率領的苗民義軍攻破。改築石城牆後,官府在城牆設有督備哨,駐兵84名。清雍正六年(1728),為彈壓少數民族,在綏寧黃桑設綠營,駐遊擊一名,統領全縣400多名兵丁;縣城設縣汛,一名千總、100名兵丁。城西山坡上建烽火臺,南連黃桑,西連靖州,北連長鋪、水口等地,用於傳遞緊急軍情。咸豐十年(1860)與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國石達開先後兩次率部攻佔寨市。民國期間,這裡更是戰事頻發,1915年底,本邑護國義軍攻佔縣城;1916年2月,護國軍黔軍聯合本邑農民護國軍大敗北洋軍,再次攻佔縣城。1930年12月,鄧小平、張雲逸等率領紅七軍攻佔寨市。1949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軍解放綏寧縣城,並於11月1日成立臨時縣政府。1950年5月6日,龍懷麟糾集國軍殘部、土匪武裝組建成中華民族自救軍第三方面軍第五縱隊,攻陷綏寧縣城,成立偽縣政府。10月20日,人民解放軍再次解放綏寧縣城,從此,還寨市長久的安寧、祥和。由於遭受數百年多次戰火的洗劫,寨市鎮大多數古建築與歷史文化名勝遭到破壞、毀滅。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儘管遭受戰亂、水火災害的洗劫,寨市鎮依然有幸遺留下來一批珍貴的歷史文化勝蹟和文物。明代遺存至今的文物、古蹟有:鑄造於成化七年(1471)的安平觀鐵鐘,方石城牆殘段,仰高亭碑等。清代保留下來的有:虎谿書院章程碑、一批古代保護山林碑等。民國時期保存下來的名勝和文物有:鄧小平臨時住所、高功山碉堡、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雲霧山、西河古街等。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和綏寧人民非常重視保護和恢復文化古蹟。名勝西河橋修復後,就成為一個著名景點和一張金光燦燦的文化名片。西河橋原名萬年橋,是一座古老的橋,在清代,屢毀屢建。最近一次修建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橋長68米,設計為24排,並在主橋之側加修副橋,人畜分橋而過。橋中部有塔,瓦蓋五層,每層八角。正橋橋面中軸線鑲嵌108塊石板。橋之兩端設計為牌樓,上部雕塑著一些古裝人物,活靈活現,似乎在講述著一個個歷史故事。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河風雨橋保存完整,成為寨市集商貿、觀光、休閒為一體的最佳場所,贏得“遙望雪峰八百里,堪稱湘西第一橋”的美譽。1956年毀於火災。二十一世紀初,寨市籍愛心人士杜勤德捐資116萬元,按原樣重建西河橋,於2010年竣工。湖南省委原書記熊清泉題寫橋名,刻於牌樓上端的石碑。花橋夕照成為寨市名景。另外,古街夜市、高井懷古、城牆殘影也是遊客必去的新景點。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

由於寨市鎮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2009年入選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