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孙权有什么?

鸢飞九天2018


刘备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曹操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是最厉害的人。但是孙权可是一点都不弱,他有四大都督,这个个都和诸葛亮一样厉害。这个四大都督分别就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4个人都不是什么厉害的武将,而是几个指挥战场的主将。虽然只在营帐里面出现,但是却决胜于千里之外。

吴国看似是最弱的,但是拥有了这4个人,绝对比曹操和刘备他们都不弱。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吴国在东部,那里地形非常的险峻,要想到达那里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认为很多次战役都是凭借着地形的优势,但这个想法只是错的,最主要的是依靠人才的力量,江东自古以来是出人才的,尤其是这4个人才为代表的。

在真正历史上的周瑜可是非常厉害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

在三国演义里面我们看到周瑜是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就是因为诸葛亮比周瑜非常的厉害,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但是这是给我们一种错觉,诸葛亮比周瑜要厉害一点。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周瑜可是非常厉害的,赤壁之战的主将就是周瑜。就算在三国演义里面,我们也可以发现蛛丝马迹,当时指挥的仍然是周瑜。只不过增添了借草船,借东风这些奇特的东西,增加在诸葛亮身上,给他增加了一点光亮。


历史上真的是存在着草船借箭,不过这个主人公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周瑜这个人真的不是那么小气,而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英俊的年轻人。就连我国伟大的诗人苏轼都非常的赞美着周瑜,他认为赤壁这一站就是周瑜的功劳,在他念奴桥赤壁怀古里面。将周瑜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但是后来这个形象逐渐的转化成了诸葛亮的形象。


那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描写的就是当年周瑜的英姿飒爽。而且周瑜不仅是打仗方面也非常厉害,更重要的是他很多东西都是会的。比如音乐方面就很有才就,在历史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曲有误,周郎顾。

鲁肃看起来是一个老好人,但是历史上是很有心机的

在三国演义上面看起来鲁肃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不仅是把荆州给了刘备,而且是极力的讨好刘备他们,想要让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一起去抵抗曹操,不愿意让别人吃亏,就是一种老好人的心态。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鲁肃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正确考虑,因为当时孙权被曹操已经打得喘不过气来了,必须要刘备的帮助才能够抵抗曹操。所以鲁肃才会向孙权建议把荆州建给了刘备,但是最后为了要回荆州还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像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单刀赴会是关羽找到了鲁肃,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就是鲁肃单刀去寻找关羽。虽然他没有什么功业,但是一心一意为东吴考虑,而且胆气十足。其实他也算是非常的有功劳,那就是在赤壁之战中,告诉孙权一定要联合刘备,告诉孙轩一定不能够投降,最后孙璇还是真的打赢了赤壁之战,要不然孙权投降了,可是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吕蒙看上去很坏,但是人家有实力

很多人看三国演义都觉得吕蒙特别的坏,要不是他杀死了关羽,关羽可能就最后真的是打败了曹操,帮助刘备统一了中原。但是吕蒙也是有自己本事的,没有本事怎么可能打败这么强大的关羽呢?虽然他是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负面形象,但是他也是自己非常的厉害,不然也不会让很多人感到这么震撼。


都是因为荆州这一个事情。这完全是鲁肃惹的祸,最后还是靠吕蒙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必须让刘备膨胀下去的话,蜀国真的会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这样下去就对吴国不怎么有利,所以必须要发生改变。


于是吕蒙建议孙权一定要夺回荆州。而且吕蒙得到孙权的同意之后,可是花费了很大心血,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关羽的对面的话,关羽一定是不可能的放松,所以假装自己生病了,换了一个人。最后通过将所有的士兵假装成新来的客商,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烽火台,一个又一个的消灭,然后逼迫守城的将士投降,让关羽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最后关羽就死于他的手里。

陆逊是最厉害的年轻人,超越了所有人

关羽的死,陆逊也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当时吕蒙所坏的人就是陆逊,要是陆逊在这个地方的话,关羽就会松懈下来,因为关羽觉得这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没有什么真正的本领。而且陆逊又是给关羽送来了很多的礼品,夸奖了关羽,让关羽更加的骄傲。这个目的就是让关羽露出破绽,然后被他们所攻破。


在陆逊和吕蒙的联合下,关羽最终是被打败了,但是因为关羽不肯投降,最后也死于他们的手里。而当时刘备听到了这件事就非常的生气,尤其是在张飞被杀之后,就派遣几十万大军一起去讨伐东吴,当时孙权就是想要割地来解决,完全是没有任何办法了。而这个时候有几个人推荐了陆逊,并且以全家人的性命担保,最后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陆逊果然是不辜负孙权的所望。刚开始就是陆逊下来面对刘备的几十万大军,他知道自己如果硬拼的话没有什么好处。等到了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刘备实在是忍不住了,将自己的士兵驻扎在森林旁边,而这个时候陆逊放了一把火,就将这几十万大军烧的片甲不留。

你们认为这4个人谁最厉害呢?欢迎在下面评论。


最帅汪公说


东吴孙权的人才库实际上也是相当完美的,有著名的“江东十二虎臣”和“东吴四英杰”。尤其是“东吴四英杰”都是帅才在历史上可一点不比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差。

江东十二虎臣

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把东吴的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后人也将这十二人称之为“江东十二虎臣”。

这十二人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是东吴武将的代表。

程普,东吴老臣,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程普追随孙坚讨伐黄巾、董卓,之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辅佐孙权,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赤壁之战为副帅,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黄盖,也是东吴老臣,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黄盖前往曹营诈降,使得周瑜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

韩当,东吴老臣,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蒋钦,东吴名将,孙策扫荡江东时加入,屡立战功,孙权时期也表现突出。

周泰,东吴名将,深得孙权喜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东吴诸将皆对其拜服。

陈武,东吴名将,孙策扫荡江东时的功臣,孙权时代也立下汗马功劳。

董袭,孙氏老将,功劳卓著,不过这家伙作为东吴将领居然水性很差,是溺死的。

甘宁,东吴名将,初为刘表部将,后归顺孙权,功劳甚大,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偷袭曹营,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

凌统,东吴名将,孙权时代表现优异,讨伐山越、合肥之战均有优秀表现,曾救孙权于乱军之中。

徐盛,东吴名将,最初因讨伐山贼有功而被加为中郎将,后于濡须口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孙权的赞赏。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

潘璋,东吴名将。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自麦城逃走,潘璋与朱然一同率部拦截关羽,他部下的马忠生擒关羽及其子关平等人。

丁奉,东吴名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江东十二虎臣大多官职不高,因为孙权称帝很晚,只有丁奉活得长,最后官拜大将军。

东吴“四大都督”

东吴“四大都督”又称东吴四英杰,指的是东吴杰出的四员统帅: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

周瑜,字公瑾。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和孙策即是主臣也是朋友,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后,周瑜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英年早逝,在公元210年就病逝,年仅36岁。

鲁肃,字子敬,鲁肃早年为地方豪族,后受孙权招揽为宾客,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曹操率大军南下时。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周瑜逝世后,孙权令鲁肃代周瑜的职务,后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守陆口。鲁肃也是英年早逝,去世时不过46岁。

吕蒙,字子明,早年是孙策的部将。孙权时代逐渐受到重用,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在濡须数御魏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白衣渡江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为孙吴夺得了荆州,后来病逝,享年42岁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陆逊早年入孙权幕府。此后长期与山越作战达十余年。公元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在夷陵之战中以逸待劳,防守反击一举击败了刘备,一举成名。公元228年,陆逊又取得对魏石亭之战的胜利,孙吴建国后被拜为上大将军。陆逊主持吴国军政十余年,后为丞相,去世时年享63岁。

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鲁肃、吕蒙生前官位也不高,因为孙吴当时没有建国,这三人寿命也断,都是英年早逝。陆逊是最大的赢家,后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拜上大将军、丞相。

“江东十二虎臣”和“四大都督”基本囊括了孙氏集团的大部分优秀的武将和统帅,这个阵容是相当豪华的。


我家的猫叫皮蛋


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孙权有什么?孙权有江东四英杰,江表十二虎将,同样是人才济济,水平不比曹操、刘备差。


诸葛亮当年曾孤身过江,舌战东吴群儒,就感叹过东吴是卧虎藏龙之地,英杰辈出。在东吴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了周瑜、鲁肃、陆逊、吕蒙四位杰出的国之栋梁。四人都是孙吴早期的重要大臣,都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肱骨之臣,都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功业。四人合称“东吴四英杰”。

一:周瑜


南宋大诗人范成大有诗赞曰“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长的资貌英奇,精音律,通兵法,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陈寿著《三国志》赞美他“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他有“王佐之资”。周瑜少年时就与孙权兄长孙策结成莫逆之交。孙策起兵攻打江东,时年21岁的周瑜追随左右。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后,孙权继任吴侯 ,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辅佐孙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三十万攻打荆州,周瑜率八万东吴兵与刘备结盟,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此后,又率军大败攻打南郡的曹仁。建安十五年(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病逝于南郡太守任上。

二:鲁肃


鲁肃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及年长,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好读书,善骑射,是一个才气纵横的青年。鲁肃与周瑜是相知好友,投奔孙权后,两人一文一武共同辅佐孙权,而且卓有远见的为孙权立足深耕东吴出谋献策,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30万大军南下争夺荆州,觊觎江东。当时以张昭为代表的东吴士大夫慑于曹操的威势力主投降,只有鲁肃和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鲁肃作为东吴特使往来荆州和江东之间,最终孙、刘两家联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周瑜病逝之后,鲁肃代周瑜之职统兵在外,且治兵有方深得将士爱戴。孙权夺取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因与关羽有旧交,遥其相见,关羽不敢相逼。鲁肃病逝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终年46岁。

三:陆逊


在“江东四英杰”里面,陆逊是其中唯一当过大都督的。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为报关羽被东吴杀害和荆州被夺之仇,刘备尽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以逸待劳,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 ,最终击败了刘备,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迹。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在石亭之战中又大败曹魏大将曹休。

孙权称帝后,陆逊于赤武七年(244年)得拜丞相、荆州牧。晚年在孙霸、孙和二宫之争中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陆逊一生辅佐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长达二十多年,为人深谋远虑,忠心耿耿,一生出将入相,堪称“柱国基石”。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享年63岁。

四:吕蒙


吕蒙很早就跟随孙策,素有勇略,英武不凡。孙权继位吴侯之后,吕蒙渐得重用。吕蒙一生战绩卓越,破曹仁、擒郝普,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窥视荆州。

关羽旧占荆州不还,吕蒙很早就提出应以武力夺回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吕蒙率领两万士兵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用计生擒零陵守将郝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吕蒙代替去世的鲁肃为都督驻军陆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联合陆逊大败关羽,关羽父子败走麦城,最终在离蜀境不远处的临沮,为潘璋部将马忠所害,孙权遂夺回荆州六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江表之虎臣(也叫将表十二虎将)


这十二虎将,都以勇猛善战而著称,在江东极具盛名。陈寿在著《三国志》的时候,把这十二人合一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并盛赞他们是“江表之虎臣”。

此十二员虎将根据《三国志》为其列传的先后顺序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大国布衣


曹操最会揽才,刘备最会收心,孙权最会用人。

曹刘也会用人,但是相比孙权似乎稍逊。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曹操一封书信,外加乐进劝解,张辽李典团结起来,获得大胜。

和这个例子差不多的,是东吴的甘宁、凌统。因为甘宁射死凌统之父凌操,自此结下冤仇,凌统处处想置甘宁于死地,但是凌统差点被乐进杀死时,正是甘宁主动放箭射伤乐进,救了凌统,两人也因此结成莫逆。

刘备手下就不如这两家,就因为听说马超武艺高,关公就想放下驻守的要地——荆州,去益州和马超比武,二哥这是想挑起内斗啊?最甚的是杨仪和魏延,到死都解不开疙瘩,杨仪甚至跺脚踩着魏延的人头大骂,这也太过分了吧?

但是曹操虽然能劝解张辽李典,看着是最会调解,但是后来射箭争袍就差点引起徐晃许褚(有点记不清了,记得是许褚)的争斗。

孙权想表彰周泰,按说周泰是跟随先将军孙坚建功立业的,直接表彰也没人会说什么,但是孙权怎么做的————裸衣劝酒。一处伤疤一盅酒,周泰大醉而归,群臣动容,没人不佩服周老将军。

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孙权有什么?孙权有抱成团的一群将领。


禁街虎1


众所周知,曹操有五子良将:于禁、张辽、徐晃、张郃、乐进,刘备在正史中只有四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而在《三国演义》 中再加一个赵云凑成五虎上将。

那么孙权有什么?

曹操唯才是举,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刘备仁义重情,以情义感动人才。孙权靠父兄两代,留下的人才班底,世居江东,称霸一方,积极进取平定江东的同时,多方招揽人才。



孙权年仅19岁就接手江东,主少国疑,但孙权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父兄留下的基业,不仅成功守住江东,而且还发扬光大,到了后期,东吴能与曹魏、蜀汉鼎立三分天下,人才至关重要,孙权有四大都督和江表十二虎臣。

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江表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四大都督,这个就非常有名了,江东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周瑜最早就跟随孙权的兄长孙策打天下,在孙策去世后,辅佐孙权,力主抗曹,赤壁之战领导孙刘联军大破曹操,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之后在南郡之战后,攻占江陵城,只可惜英年早逝。

鲁肃,东吴战略型人才,谋士,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战略的人才,赤壁之前力主联刘抗曹。

吕蒙,东吴猛将,与孙权一起谋划了袭取荆州,有勇有谋,是东吴的栋梁之臣。

陆逊,东吴后期的全能型人才,夷陵之战大败刘备,守住荆州,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国曹休,之后出将入相,因太子之争,被孙权逼死。



江表十二虎臣是孙权雄霸江东的主要功臣,为孙权在历次战争中立下不少功劳。

程普,东吴名将,资历最老,程普跟随孙氏父兄三代征战,程普曾跟随孙坚平定过黄巾军,讨伐董卓,协助孙坚杀华雄、破吕布。后又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各郡,在赤壁之战中,程普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一起合力击败曹操,南郡之战大败曹仁,一生战功赫赫。

黄盖,也是江东老臣,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主,最有名的是在赤壁之战,黄盖以诈降为名,率蒙冲舰队火攻曹营,为赤壁之战立下赫赫战功。

韩当,也是江东老臣,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主,参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蒋钦,最早跟随孙策,随孙策征战,后随孙权征战,在合肥之战,孙权遇险,力主护孙权脱险,因功升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在219年征讨关羽时病逝。



周泰,蒋钦同乡,与蒋钦一起加入孙策,随之征战,周泰在随孙策征战过程中得到孙权的赏识,之后长伴孙权左右,随孙权讨伐黄祖有功,参与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周泰作战勇敢,身上全是伤痕,是孙权较为敬重的大将。

陈武,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孙策死后拥立孙权,因其作战勇猛,多有战功,成为孙权的近卫军将领,合肥之战中,张辽率800壮士夜袭孙权大营,宋在谦、徐盛皆被击溃之际,陈武挺身而出,力战而死。

董袭,在孙策平定江东过程中加入孙策,后拥立孙权,因叛贼作乱,董袭带兵仅用十天平定鄱阳数万山贼,所向披糜,随孙权黄祖,董袭作为敢死队员,英勇作战,亲手持刀斩断绳索,为全军进攻立下功劳,后随孙权在濡须抵御曹操而战死。



甘宁,山贼出身,先投靠黄祖,不得重用,后在赤壁之战前投靠孙权,参与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数有战功,甘宁是少有的有勇有谋的将领,曾与周瑜一起力劝孙权伐蜀,但未被孙权接收,甘宁作战勇敢,随孙权在濡须抵抗曹操时,甘宁率数十兵士力闯曹营,斩杀数十人,被孙权称为东吴的张辽,多次参与合肥之战,功劳依次于吕蒙,是孙权较为倚重的大将之一。

凌统,其父凌操是孙策部下,凌操死后,凌统被孙权提拔,随孙权征战黄祖,立有战功,在随孙权征战合肥时,孙权因被张辽击败亲自断后,结果陷入张辽包围,凌统拼死保护孙权,身受重伤,一直到孙权安全才肯撤离,既忠心又勇敢。

徐盛,为孙权提拔,最早在柴桑抵御黄祖,后讨伐山贼立功,合肥之战与张辽大战负伤,在濡须口抵抗曹操,敢单独出兵上岸砍杀曹军,得到孙权赏识。

潘璋,孙权接手江后,潘璋开始跟随孙权,为孙权提拔,合肥之战中,张辽夜闯大营,很多士兵害怕逃跑,潘璋斩杀逃兵而稳定局势,在袭取荆州时,派兵截断关羽退路,其部下马忠擒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并斩杀,立下大功。

丁奉,生平不详,年轻时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人手下为将,作战时身先士卒,勇敢前往,孙权去世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后随太傅诸葛恪抵御曹军来袭,在大冬天不穿盔甲,手拿短兵器,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还用问?孙权有四大都督啊!

你就说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个人哪个比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差?

咱就说说陆逊,他跟随孙权四十余年,出将入相,于东吴之功不下于诸葛亮于蜀!特别是他智取荆州,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蜀国,更是成为经典之战。《三国演义》中刻画的陆逊深藏不露,足智多谋,临危不乱,正是因为他给吕蒙献计,才妙取荆州,让关羽败走麦城,让东吴强大,使东吴存活的时间更长。

当然了,拿他们来比有点欺负人了,他们是战略家,应该去和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比。

没错,说起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我想人人都能随口说上几个,吕布、曹仁、关羽、张飞、赵云、张辽……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英雄却没有一个是东吴的。 然而东吴能够存于三足鼎立之中多时,也必不可少地必须有能够率军作战的大将,他们并不是只有四大都督拿得出手。

黄盖,根植于我心里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武将形象,他历任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在赤壁之战时诈降,并趁机用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诈降之时他使苦肉计,被打得皮开肉绽方可让多疑的曹操相信,这才有了大快人心的火烧赤壁。不得不说,黄盖真乃东吴一猛将,为东吴三代奉献一生。

程普,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的程普,也是一位三朝元勋。他讨打董卓,斩华雄、破吕布、救孙策、平江东,又大破曹仁于南郡。连孙权都说:“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可见其在东吴地位之高,武功之卓越。


东吴的这些将士们,他们英勇骁战、功勋卓著,可以说,他们成就了东吴的辉煌,也成就了三足鼎立之势。


白话历史君


对于这个问题,要分清演义和史实。

在演义中,并没有提到曹操的五子良将,倒是曹操手下有八虎骑:许诸,张颌,典韦,张辽,夏候渊,夏候敦,曹洪,曹仁。

在《三国志》中,也就是史实中,确有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按照史实顺序是关张马黄赵,《三国志 蜀书》里面有关张马黄赵列传,由于关张马黄都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唯独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可见在历史上赵云的地位并不高,甚至还不及魏延。这就相当于刘备拿赵云当成自己的亲卫队,保护自家老小。

关于历史上的曹操的五子良将,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张郃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张辽果敢沉稳,徐晃却以严谨著称。附:戏作蜀之“五虎上将”与魏之“五子良将”比较:魏之良将,五子为先,此五子即:张辽(文远),张郃(俊艾),徐晃(公明),乐进(文谦),于禁(文则)。

东吴有四大都督 即(按时间顺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周瑜:火烧赤壁在历史上大部分是他的功劳 而且实施着与诸葛亮的隆中计相等的天下二分之计(长江南北)只不过英年早逝 即生瑜 何生亮是假的鲁肃:一向稳重、主张与刘备同盟共抗曹操、虽然没什么大战役 但在政治上还是值得认可的吕蒙:以前是个猛夫 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刻苦学习 最终有了一翻知识 这就是有名的 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的出处 后又听取陆逊的计谋 装病麻痹关羽 从而夺取荆州 这又是有名的白衣渡江陆逊:一副书生样 但却是一个难的的将才 夺取荆州没使他在当时出名 使他成名的一役是 夷陵之战 火烧连营 打的乱世枭雄刘备一撅不正 可于当时火烧赤壁的周瑜媲美。


卓er不凡


孙权的十二虎臣也丝毫不弱于五子良将及五虎将。

程普,给孙坚,孙策,孙权都打过工,战功赫赫,勇武过人,赤壁之战,作为周瑜的副手,也算是文武双全。

黄盖,三国杀玩家是不是脑中不自觉地跳出“杀一下”的声音。黄盖东吴水军大将,赤壁之战使用连环计,苦肉计诈降计,唬的曹操一愣一愣的。相传黄盖很会忽悠下属,跟手下士兵关系搞得很好,所以每次打仗口号喊得最响,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黄盖底下那帮士兵。

甘宁,也算是路飞的前辈,一代水贼王。绰号“锦帆贼”,但是这位同志觉悟很高,自己觉得海盗最再久也还是海盗,于是从良了,开始在黄祖那当个小马仔。后来投靠孙权,孙权说过:“曹操有张文远,我有甘兴霸,足矣。”

蒋钦,孙策小弟,戎马一生,但个人清廉,生活简朴。徐盛曾抓捕过蒋钦一手下,并秉公处理,徐盛担心蒋钦会给自己穿小鞋,结果蒋钦逢人就赞美徐盛的优点,这样徐盛以及孙权都很钦佩蒋钦。

周泰,孙权的警卫队长,类似曹操的许褚,刘备的赵云。身上全是伤痕,多次救孙权于险境。三番救主,血洒战衣。其忠义勇气可嘉。

陈武,为人乐善好施深得孙权与百姓的喜爱。合肥之战,为了保护孙十万而断后迎战张辽,奋战不幸战死。

董袭,东吴名将,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因奉孙权之命,率五楼船前往濡须口,遇暴风,不肯跳船逃命而沉船溺死。

韩当,弓术骑术过人,率一万解烦兵讨平丹阳郡贼寇叛乱。其后没多久就病死了。可惜虎父犬子,儿子韩淙投降曹魏,韩当的女性亲戚女儿都被韩淙赐给部下。令人唏嘘。

凌统,东吴名将凌操之子,作战勇猛过人。逍遥津一役保护孙权,凌统是最后一个撤退的将领。孙权对其十分喜爱。其后病死,孙权为之减餐,并收养凌统两个孩子在宫中。

徐盛,曾率百余人杀败黄祖千余人部队,也杀的黄祖不敢再犯江东。曾获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张辽,徐盛获此殊荣。

潘璋,最出名的还是他与他的马仔马忠,擒获关二爷,也让他出尽风头。夷陵之战也率部斩杀刘备部将冯习。为人鲁莽勇武,晚年却好大喜功,奢靡之至。孙权念其之功,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丁奉,一员长寿的将领,万年小马仔,曾当过周瑜,陆逊,潘璋部下。却活到孙权长孙孙皓时期。保养的太好了,估计以前老哥们的儿子都死了不少了,他还活着。






幽都风广陌233


四大都督啊,也称为东吴四英杰。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容斋随笔》中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杰”。


曹操和刘备都是从镇压黄巾军就开始领军作战,自己本身就是率领千军万马的杰出军事统帅;相比之下,承父兄基业的孙权,身份真的就只是个君主,打战不行,在合肥被张辽揍得屁滚尿流。所以,吴国的实际军事统帅,一直是四都督。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大都督的重要性和地位,是要高于五子良将和所谓"五虎上将",因为他们实际上对标的咖位是曹操刘备。周瑜对曹操,陆逊对刘备,都是直接交手过,并且以弱胜强成为经典战例。


孙权和陆逊曾经评价过四人的功绩地位。没有周瑜,就没有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孙刘联盟则是鲁肃诸葛亮一手促成。吕蒙得荆州,陆逊败刘备。四人的功绩都很大。不过因为尊刘的三国演艺,周瑜被塑造为气量狭小的嫉妒鬼,鲁肃是个忠厚的老实人,吕蒙更是直接被关二爷索命,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地位。


周瑜历史上是气量恢弘的美男子,这点史书有记载。鲁肃更是比肩诸葛亮的大战略家大政治家,有鲁肃版的《隆中对》。


可惜天不成全,周瑜鲁肃吕蒙都逝世较早,陆逊出场的时候三分之势也已经稳定。但这四人都是吴国的顶梁柱,地位完全不属于五子良将和所谓的五虎上将。


一个表叔


曹操有五子良将

刘备有五虎上将

孙权有东吴四英杰和江表十二虎臣

东吴四英杰其实就是江东的四位大都督;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

江表十二虎臣就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