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了很多文章,寫作文時還是寫的不多?

曉進736


看了很多文章,寫作文時卻無話可說,這樣的窘迫我也經歷過。

我想,這是因為我“看熱鬧”式的閱讀習慣所致——只求瞭解情節,讀完一本接一本,卻從沒有認真咀嚼、仔細思考過。


對於寫作來說,閱讀是極其重要的。我們要從閱讀中學習寫作,要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的能量。但是,對於“讀了很多,卻依然寫不出”的人來說,可能在閱讀中忽視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什麼讀?

大體來說,讀書的目的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消遣;一是讓自己從中有所收穫。

  • 如果你的讀書是為了打發時間,僅僅想知道一個故事的始末,或者看起來有事情做的樣子,那麼這樣的讀書益處有限,對你的寫作來說益處更是微乎其微;

  • 如果你想從閱讀中有所收穫,那麼你就會在閱讀中有意識地積累、學習、思考,這樣的讀書對寫作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二、讀什麼?

作品質量很重要

  • “讀”是輸入,如同吃飯一樣,得看你吃的是有助於身體健康營養食物,還是能滿足一時口腹之慾的快餐。

  • 明星八卦、奇聞怪談、愛恨情仇都可以成文章,也可以讀,但如果以此為主,就像頓頓吃快餐,長期於身體無益。
  • 因此,在讀書時作品質量一定得關注,一般來說,經過“大浪淘沙”的經典作品質量上乘,需要多讀。那麼,如果在閱讀時就需要認真選擇閱讀作品,從優秀作品中“取其精華”。

三、怎麼讀?

  • 要注意廣度與深度。

讀書不能只侷限於一類書,要有廣度,文學、心理、社科、經濟都可以去讀,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進行深度閱讀,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很大收穫,對你的寫作會大有幫助。

  • 要注意方法

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每本書都做到精度,對於一些書、一些章節可以跳讀、瀏覽讀,而有些內容則要精讀,反覆品味。

  • 要注意積累內化

我們都知道輸出對於寫作的重要性,那麼怎麼輸出呢?我常用的方式有:

跟別人談論;

思考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到書中的語句、寫法;

隨手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想,哪怕是一句話。

因而,只有進行真正有效的閱讀,才能於寫作有所幫助。


區區77



想寫這篇文章,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和同事聊到了一個話題,同事問我,你覺得自己有什麼才幹?我略加思考,寫文章。同事很驚訝,完全看不出來啊,一個徹頭徹尾的工科女,只會一根筋思考問題的我,居然好這一口。

嚴格來說,這隻能算的上是興趣愛好,並不是特長。

因為寫的很爛。

事情還得從七年前說起。

第一次萌發這個念頭的時候,是我的一片作文寫的很棒,得了全班最高分,我喜歡的語文老師拿著我的作文朗讀給同學們聽,並且大作點評,我看著他很驕傲的樣子,心中暗暗想,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作家,可是怎麼成為一個作家?那就每天寫日記吧。

每天寫日記成為我這麼多年唯一堅持的一個習慣,說不清好壞。

迴歸正題,為什麼我總寫文章,卻沒有成長?

昨天把近四年的所有電子版的筆記感想整理了一遍,一共四十萬字有餘,多數是一些碎碎念,情緒的宣洩,日常生活的雜技,很亂,沒有思想性,沒有邏輯,沒有任何筆法、鋪墊,如同一杯白開水,平平淡淡,索然無味。

可是我這些年並不是這樣過來的啊。

經歷過大起大落,悲喜無常,恨不得賠上整個青春,為何竟如此淡定的述說?

1.碎碎念,小家碧玉,難登大雅之堂。

2.沒有添油加醋,沒有提煉精華,沒有使用任何文章該有的結構,倒敘,欲揚先抑等手法,句子大白話較多,感覺是和紙張聊天。

3.沒有中心思想,很平庸,不張揚沒個性感情色彩不鮮明。沒有立場的文章如同水面的飄萍

4.完全沒有一大段一大段的例子,對身邊人或者事情的看法理解。

5.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精闢句子,觀點,理論,文字也未經過雕琢打磨。

一句話總結:三無文章,如何成長,丟在人群之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如何成長?

就像我現在的狀態,沒有感染力,沒有個性,不愛表現,如何脫穎而出?每每頹廢而居,週末別人出去參加各種活動,認識一些人,開闊眼界,我窩在家裡,頭不梳衣服不洗,抱著手機,又怎麼會有進步,長此以往,差距就明顯了。

有句話說的很在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篇好的文章是富有生命的,我彷彿看到作者嘔心瀝血的模樣。

對於寫作這條路,我有點跑偏

1.人生閱歷不夠,思想深度太淺

2.活得太過冷漠,沒有多少感情

3.不喜歡思考不喜歡折騰,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熱情。


公務員之路


看文章只是看,還得去好好的背誦,每天背誦兩句話,因為知識的輸入再輸出,這是真的融會貫通了,而不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就比如我,在抖音開課,以前看還是不行的,現在學著給大家講課就一點不一樣了,記得特別清楚。所以真正的學習還是需要輸出…謝謝大家,這是我的理解。


醫學僧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1、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古人曾經說“開卷有益”,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但必須要在良好的閱讀環境前提下。很顯然,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為什麼古人可以把文字駕馭得那麼好,寫出那麼優美動人或是氣勢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讀的書不一樣。古人在幼年的時候,靠“三、百、千”這樣的啟蒙讀物,不僅紮實地掌握了漢字書寫和應用方法,且對歷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很全面的學習,這就是基本功。所以舊時的學生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閱讀障礙”。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中外的經典與名著,都是眾人、幾代人甚至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且經受住了歷史長河的檢驗,方能流傳至今,所以,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所以,第一個問題出在,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2、讀得太浮,沒有沉下去體驗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語文學習一定要重積累,把真心喜歡的詞句,一定要通過某種方式積累下來,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錄,但量絕不可太大,如果這一步沒有做,就沒有做到讀轉寫的第一步驟,後面的基本都是失敗,簡言之:要動手。

比如,有的同學愛讀動物書,讀了一小時,茶歇的時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哪個情節?這動物你為什麼喜歡,因為長得可愛還是什麼?哪句話是這麼說的?給媽媽看看,哦,是這句啊,我建議你就把這一句話寫一寫,或者看了一篇童話,有很多擬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讓他說說,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裡。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暢通了嗎?

3、積累書面語言,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去學習

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講話,只能哇哇叫。後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

這個語言環境到哪裡去找?一本 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著。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範的語言環境裡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乾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薰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我們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亂墜”,謀篇佈局的技巧“銘記在心”,但看到了個東西,想表達自己的感情,卻張口不能言,為何?沒詞兒唄。同學們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裡儲存一二百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裡沒詞兒了。

4、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識的營養,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對一個事物,認識透徹,感情充沛,知識豐富,材料充足,便能順利地寫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對這個事物既沒認識,又無感情,知識貧乏,材料不足,是寫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來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蠟。這說明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對於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的思想和知識從哪裡來呢?當然,主要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從實踐中來。但是,宇宙是那麼廣闊,歷史是那麼悠久,什麼事都要事必躬親是辦不到的。

在讀書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感情,再提筆作文,自然會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把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寫作能力,要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溝通讀和寫之間的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多讀的過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積累,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就能達到一個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5、任何人興趣都來自於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興趣,或者任何人的興趣都來自於兩方面:自我的感知與外在的肯定。像積累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很好的“輸出口”讓嚐到甜頭,積下來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評,那很可能就沒有興趣了。西方管這個叫“任務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法。任務只要適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對文字、文學、文化本身的理解會不斷深入,參與感和悟透感就會越來越強。到了那個時候,你也就不再會為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而擔心了。



黃岡學霸


作文要寫好,這三點必需要做到:

1.感受生活,勤于思考。

其實作文寫的就是你的感受,你的認識與看法。比如讓你寫《一見難忘的事》這樣的作文,你感覺所有事情都平平淡淡沒啥可寫,這就是對生活的觀察不夠、體驗不夠、思考不夠。我們要善於觀察平常的生活,善於思考。朱自清把父親買橘子的過程以及走後的背影寫惟妙惟肖,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作者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2.提高你的敘事能力。

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有了好的立意,與寫作方向。下來就是我們如何有條理的寫出你的想法了。

在寫作的時候要抓住與主題相關的部分重點描述,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3.要善於積累。

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我要學會閱讀。在閱讀過程中總會有好詞、好句、好段,這就需要你把它記錄下來並且最終也記住。這樣能豐富我們的素材,使我們在寫作文時能下筆如有神。

閱讀需要堅持,它對作文的幫助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所以需要我們堅持閱讀,善於思考,體驗生活。這樣下去一定會使你的作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愛學斯坦悟理


感謝分享此問題。看了很多文章,作文還是寫的不多,寫不好,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估計看的文章與作文的內容關聯不大。要多讀一些優秀的作文書,另外博覽群書,特別是多讀一些對自己寫作有幫助的一些經典名著,汲取書中的精華部分。所以,一定選擇正確的文章來讀,並且要認真地消化。

其次,讀文章時不投入,不細化,走馬觀花式地去讀。所以,一定要深思熟慮地去讀,靠理解記憶和掌握。平時讀文章時,一定要注重知識的積累。例如,準備好一個摘錄本,把自己喜歡的,經典的句子或者是有教育意義的句子摘抄下來,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讀書時要細細品味,不能囫圇吞棗式地去閱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可見重複性地讀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文章的寫作規律,把文章的寫作方式和規律恰當地用在自己的作文裡,架起讀寫之間的橋樑。

第三,可能是平時積累的詞句太少了。萬丈高樓平地起,靠的是一磚一瓦的堆積。好的作文也是靠平時的一詞一句堆積起來的。平時,一定要多積累一些書面語言,要多讀多背,深思熟慮,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可能是平時自己練的作文太少了。比方說要從每天堅持寫日記開始做起,從最基礎做起,多實戰化訓練。如果不多練的話,讀的文章再多,估計對寫作文也沒有什麼幫助。估計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一定要多練,因為熟能生巧嘛。

第五,估計寫作文時,沒有從自己的親自經歷的事情,寫出的文章沒有真情實感。有種虛構文章的疲勞感,變成應付性寫作了。一定要把自己讀文章時積累起來的好詞句和實際經歷結合起來寫,文章才會顯得有血有肉,更有神,這樣作文就會拿高分。

以上所言,僅供參考,不足之處,多多指教。



帶你上塔尖


這種情況很大的原因在於,懶於動腦。


一,看的文章很多,但是好文章看的少;看段子,看網絡小說這一類的,看的過程會比較輕鬆,比較爽,但是對提高文筆一點用處沒有。


二,閱讀的過程只限於在看,很少進行深度思考;從來不去想同樣一個話題,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如果是我寫的話會怎樣寫,思考不夠,所以導致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欠缺,詞藻方面匱乏。


三,從來不動筆,當閱讀到一個好的段落,比較心儀,能夠用在某個主題上的時候,怎麼辦,抄下來啊,考試用到的時候變通一下,轉化成自己的話,就是很好的一段。


四,繼續加大閱讀量,好文章的閱讀量,讀書沒有最多隻有更多。

針對應試寫作文的話,可以突擊一下:

1.買一本高考滿分作文集,根據題目自己寫一遍,然後再對比和滿分作文的區別在哪裡,找出差距,隔幾天再重新寫一遍。


2.在作文中,開頭結尾,寫好了能夠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感覺,多揣摩練習一下。


3.可以引用的名言,詩句,典故,整理熟記,這些一定要準確,典故選擇不是太大眾化的人物,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歷史人物必須真實存在)。


4.看完一篇文章之後,寫讀後感是個好習慣。


5.平時多看看新聞,多瞭解一下身邊的小事,也會對寫作有幫助。


6.相信自己,千萬不要因為一兩篇的作文受挫,就否定自己的努力。


語文的提升靠的就是不斷的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的量,才能突破瓶頸,一飛沖天。


無根萍


有一個少年朋友向我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說:“人們常講,要想把作文寫好,一定要多讀書。可是,為什麼我讀了很多書,作文還是寫不好呢?”他講的是實情,這個同學讀書之多,在班裡可算是“冠軍”了。但是,他的作文成績總是剛剛及格,不光內容簡單,語言的毛病也多,這不是怪事嗎?

按理說,書讀得多的人,作文應當寫得好。古代有個學者,打了個比方:讀書好象化銅,化銅是很費氣力的事,作文好象鑄器,鑄器就不太費力了。只要銅化成銅液,倒進摸子裡,便鑄成一個個器物。所以他說:“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意思是:讀書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長進。

但是,確有一些少年朋友,書讀得不少,作文卻寫得不好,是讀寫規律在他們身上不靈驗了嗎?當然不是,關鍵在於他們讀書不得法。沒有在讀和寫之間溝通一條渠道。這樣說來,怪事也就不怪了。

分析起來,讀書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學,有三個毛病。

一、讀書不注重讀“破”,沒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

唐朝詩人杜甫,寫起詩來,“下筆如有神”,他的重要經驗之一是“讀書破萬卷”。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

讀書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學,恰恰犯了一個讀書不“破”的毛病。他們是“好讀書,不求甚解”,一本書,一篇文章看完,“好啊好啊”讚不絕口,可是你要問他好在哪裡,說不出個所以然。如果再追問幾個為什麼,那更是無言答對。這樣囫圇吞棗地讀書,連文義都沒有理解,又怎麼能吸收到作文裡,有益於寫作呢?

讀書要注意消化。我們讀一本書,看一篇文章,不僅要搞清作者寫了什麼,還要想想作者是怎麼寫的;不僅要弄清作者是怎麼寫的,還要弄通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尤其是一些短小的好文章,我們要仔細琢磨,認真分析,看看作者是怎樣開頭和結尾的,選擇了哪些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用什麼樣的詞表達思想內容。

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裡。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溝通了嗎?

二、讀書不注重吸收語言,沒有在背誦上下功夫。

多讀而不善寫的人,一般都沒有在背誦上下過苦功。有些同學寫作文感到沒詞兒,詞兒從哪裡來呢?

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講話,只能哇哇叫。後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印度有兩個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長大,後來被獵人抱回來,發現她們只能象狼一樣地叫,不會講話。這說明,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

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這個語言環境到哪裡去找?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著。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範的語言環境裡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乾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薰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少年朋友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裡儲存一二百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就不愁肚裡沒詞兒了。

三、讀書不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沒有在吸取思想、知識的營養上下功夫。

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識的營養,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對一個事物,認識透徹,感情充沛,知識豐富,材料充足,便能順利地寫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對這個事物既沒認識,又無感情,知識貧乏,材料不足,是寫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來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蠟。這說明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對於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的思想和知識從哪裡來呢?當然,主要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從實踐中來。但是,宇宙是那麼廣闊,歷史是那麼悠久,什麼事都要事必躬親是辦不到的。如果一個人的視野,只侷限於直接見聞,僅僅是從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那點點材料瞭解世界,那麼,他的知識一定很貧乏,認識一定很膚淺,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會豐富。這就需要通過讀書,吸取知識和思想的營養,積累寫作的原料。

讀一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可以學到生活的準則,幫助你樹立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理想;讀一部《李自成》,可以瞭解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運動,幫助你樹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讀了《十萬個為什麼》,可以解答你各種各樣的疑問;讀了“少年百科叢書”,你就能像蜜蜂在花叢採蜜一樣,得到豐富的營養;每天堅持讀報,可以瞭解世界上發生的許許多多事情。

在讀書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感情,再提筆作文,自然會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寫作能力,要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溝通讀和寫之間的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多讀的過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積累,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就能達到一個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羅皓愛讀書


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首先表揚孩子能夠用心讀了很多文章,這就相當於孩子是對閱讀很有興趣的。所以這樣的孩子提成作文是指日可待的!

寫作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由字到詞語,到句子,再到文章的組合,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進行。而大量的閱讀積累詞彙就是前提,通過閱讀很多優秀的文章,孩子就慢慢的從他人的文章中汲取精華,並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那麼,我們該如何能寫出一篇好的作品呢?

第一,善於積累詞彙,優秀的句子,古詩,寓言,故事,歇後語,成語等等。任何文章都需要潤色,需要一些經典句子來提升文章的韻味。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就不能光讀了,把讀到的好句子摘錄下來作為備用。當然,不僅僅是課外讀物,語文課本上很多優美詞句都要記錄下來。有的孩子說,記錄下來也記不住啊。其實無需要特別記憶,而是每天翻看,21天養成習慣,習慣慢慢成自然。積累詞彙也要持之以恆,不能作文小有成就了就不去積累了,要知道學無止境哦!

第二,基礎打好了,我們還要學會運用。這就是我要回答的問題。我們在讀文章的時候要善於思考,不能一目十行,也不能敷衍了事。否則是沒有效果的。讀文章的時候你會發現,每個優秀作者寫作風格不一樣,有的擅長寫人,會把人物刻畫的活靈活現。那你就要好好拜讀了,他這個人物是怎麼刻畫的呢?寫人無非就是外貌,語言,動作,事件,最最重要的是寫出這個人的特點。是不是看到優秀的文章寫出的人就好像站在你面前一樣呢。這就是把作文寫活了。而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注重學習作者的人物塑造了。

第三,善於觀察。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觀察。尤其對於寫人的外貌和動作,寫景物更加如此。拿寫景物來說,必須要身臨其境,看,聽,聞,嘗,寫出內心的感受。寫景還需要按一定順序寫好,時間,空間等等,這樣寫出的文章層次分明。在觀察的過程中更好會用修辭手法,你看這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恰到好處的修辭能讓一篇文章有血有肉,鮮活起來。

第四,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就是畫龍點睛了。寫任何文章一定要帶有感情色彩,比如寫讀後感,觀後感,如果一本書自己都沒有認真去看,而是簡單寫了寫,那寫出的文章就蒼白無力!認真讀的任何文章,讀完以後都會學到東西的。人的品質,事情的精髓,全都可以表達出來,要延伸下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更要傳遞正能量,這樣的文章會讓讀者感同身受,受益匪淺,引起共鳴。那這就是好文章!

最後呢,要引導孩子喜愛寫作。我們的作品會傳遞出我們的性格,喜好,代表著自己的形象和魅力!一篇好的文章同時會幫助和感染很多同齡人,也同樣展示出了一個優秀的你!



樂姐愛分享123


想寫好作文,只是閱讀大量的文章,其實還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看文章和寫作是完全兩個不同的事情。

1.看文章看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是喜歡看書,但是輪到寫作,或者講出來則完全沒有靈感和邏輯。這主要的是看文章看的是什麼?有的人看文章是看故事,看的熱鬧,一個故事。尤其是一些平常的作文都是很熟知的。只記住了故事一分錢沒用。那應該看什麼呢?應該文章的結構,比如簡單的總分總,分分總。等等,另外看一些經典成語,經典的語句。甚至要摘抄下來,進行背誦,為自己的寫作尋找素材。

2.寫作文的時候如何應用

讀了半天的文章,寫作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用上。那不等於白讀麼。寫作的練習,可以通過一些之前讀過的文章。結構的模仿, 然後尋找自己表述的中心思想。再去總結不同的語句去不斷的整理和修改。然後請他人閱讀,然後進行再次修改。

通過不斷的鍛鍊,就可以掌握寫作的一些常見,正確文章結構,和表達的形式,通過大量的閱讀進行整理經典語句豐富自己的文章,相信你的寫作就會有所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