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民间的藏品即使是真品也得不到承认?

走街串巷吊儿郎当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可以说地大物博,历朝历代遗留下了大量的好东西,这些东西大多分散于民间,为众多的民间藏友所收藏,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又保护了藏品的传承性。

但是,在中国,藏品的真实与否往往并不取决于藏品本身。只有在特定的平台、特定的圈子里呈现的藏品才被认可,才被称之传承有序,价值也被无限地夸大,而民间的藏品即使在真,受制于平台以及可交流的范围太小,往往很难被认可。一些所谓的大家便可借助这种情况,纷纷捡漏,然后摇身一变又大加炒作。

另外,由于利益的驱动,造假、仿制者大有人在,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的出现让这个圈子更加混乱。如此以往,真的也变成假的,假的却堂而皇之的登场入室。

如果想让收藏的圈子人人都爱,绵延有序。规范管理,有效认证势必不可缺少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石头季2015


我搞收藏几十年了,说说我的经历吧。早年的藏品,不愁卖,港澳台藏家接长不短到北京扫货,官窑就是官窑。也没有鉴定一说,我们和藏家不存在,传承有序的问题。对方来了,一看东西,直接就谈价钱。民窑就在店里卖了,游客,收藏爱好者,等等。也没有鉴定一说,都是靠个人的眼力。当年在后海摆地摊的时候,冯先铭,耿宝昌都去过,也聊聊所摆的东西。当然,当时也不知道他们是谁,等人走了,有认识他们的人,就说,这是谁谁谁,那个是谁谁谁。我们当时抓货,就去潘家园,赶早去,记得有一次看到赵忠祥,拿这个电筒,在看东西,那会儿,潘家园假货少,真货多。

到了零几年,突然全民搞收藏了,砖家也出来鉴定了,有一次,一个公司给我发短信,说有个专家(女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反正那会儿经常在电视里给人鉴定),交400元,可以鉴定3件瓷器。我脑子一热,拿了三件宋代瓷器去。到那里交了钱,排队叫号,等轮到我了,看到专家带着一个小姑娘,给计数(数人头)三件瓷器,全部鉴定为“东西不对”,大家记住这个词,我当时就晕了。冷静下来,在旁边观察,发现了一个规律,比如很好认的东西,就告送你,比如清代,等等。不认识的,就说东西不对,反正也不是考试,也没人考核她鉴定的水平,主要是尽量的,多数人头,拿提成。东西的真假,是其次的问题,钱赚到兜里,才是最主要的。

再说说,拍卖行,我曾天真的认为,大拍卖行,能够拍好东西,先去嘉德送东西,拿的官窑瓷器,都说不行,去了几次,都被告知:“这个东西,不符合拍卖条件”注意,人家不说新旧,只告诉你,不符合拍卖,搞得我有点怀疑自己了,后来一想,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找了一件永乐天球瓶,拿过去了,苏青料吃胎,非常明显,按说从品味,到年代,都够拍卖了。到了嘉德,人家看了一眼,还是相同的话,打发你走。后来,拿到保利,人家也是相同的话,不收。诸位藏友,从我的遭遇,大家就能看出,不是你的东西不好,而是人家根本就不收你的东西。所谓的传承有序,云云,只不过就是一个借口罢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民间的藏品,要想卖出去,还要等等,第一别信砖家,第二,别往什么拍卖行送,都是浪费时间,等到国家完全放开拍卖市场,国外大拍卖公司,进了中国,你的好日子才回来。


永宝斋斋主


那是胡扯,民间藏品只要找好下家问题就解决了。一位上海中间人给咱毛驴太君联系一位下家,照片都传过去了,人家找了好几个行家看了,东西真品到代的,过两月中间人回信,说是下家的钱还没倒腾出来,东西要的,这不留着哪。下家确实遇到资周转问题,如果人家不要的话,中间人早就说了,昨天还通气呢?下家早惦记上了,要说价确实少点,一个元青花梅瓶能给三十万呢,红翡翠镯子,红宝石,都想要呢。不着急慢等待,好货不多,不怕没人买的。





多垴河之波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遗留下的古代文物多得数不胜数。许多私人收藏的文物,有些还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精尖艺术品,却得不到官方有关部门认可,散落到世界各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没有一个国家组建认可的官方文物鉴定机构,也没有一整套文物认定的规章制度,对文物判定,随意性太强。

文物做为历史的载体,它呈现着那个的代的文化艺术符号。如何判断文物的真伪,优劣,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机构,故任何一个部门的说法都是无效的,对文物真伪优劣没有任何准确答案,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是非。在这种鉴定文物的混乱局面之下,大量的官方博物馆行政人员,冒充专家,以赢利为目的,为广大收藏爱好者鉴定文物和开具证书,骗取钱财。他们不但没眼力认清文物真假,而且开具的证书一文不值,得不到任何人认可,让花钱买到证书的人不仅折财,还沦为世人笑柄。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文物鉴定部门还在沿用千年的古老眼学鉴定办法,落伍于任何一个行业。文物鉴定排斥科学,提倡眼学,目的是保住少数人的饭碗,好让他们浑水摸魚。

中国文物鉴定从来是不讲科学,排斥异己的地方。当国外文物鉴定有碳14,热释光等科学方法出现时,中国的官方文物机构却是百般挑剔,并不认可。他们想保住眼学供其胡说八道,从中渔利。文物鉴定部门现在是唯一科学阳光晒不到的最阴暗的地方,他们出据的文物真伪判断结论是几个人投票,以多者为准,缺乏科学依据,完全是靠猜的唯心论作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珍贵文物在私人手上,是没有地方确认的。一种无法确认真伪的古代艺术品,更谈不上优劣的赏析,因此,在中国文物界,混乱还将持续,欺骗还在实施,上当的人还在不断增加。


瓷说历史


分享一下







手机用户88157863582


很好看的,是真品吗





蓝天白雲76


我的祖传钱币有人说是假的,哎!










追念轻狂年少


唐代至北宋年间和田白玉簪一对





8775219499166


大家自己看








用户86587884691


民间的藏品即使是真品也得不到承认!一提到这个问题,相信不少藏家会咬牙切齿的恨。前段时间曾写过一篇关于汝瓷的文章,引用了官方的现在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认为有65件的数据。不少藏友对这一数据提出质疑,并在评论区展示了众多私人收藏的汝瓷。民间的藏品即使是真品也得不到承认,我认为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少展示的机会,没有吸引公众的眼光。其实,民间是不乏精品藏品的,甚至有国宝级的藏品。但是受各方条件的限制,这些精品藏品只能在小范围内展示,很难让大众、特别是专家们知道。没有展示的机会,仅凭个人的摇旗呐喊,吸引不了公众的目光,也就得不到大众认可、特别是权威机关的肯定。

二是民间藏品鱼龙混杂,败坏了名声。博物馆的藏品几乎都传承有序,有历史出处,并且得到了权威部门和知名专家的鉴定,因此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民间藏品,受鉴赏水平的限制,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充斥着不少的赝品、仿品,甚至有以假欺骗大众的违法行为,败坏了民间藏品的名誉,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藏品即使是真的,也让人生疑,得不到承认。

三是一些专家为了“捡漏”,欺骗大众。如今,在收藏界存在一些追求经济利益的伪专家,他们不具备德高望重的素质,经常打着“鉴宝”的旗号,帮助市民鉴定藏品,一旦发现有收藏价值的真品藏品,便故意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说成是假的,给自己制造“捡漏”的机会,让藏家受骗上当。

上述就是“民间的藏品即使是真品也得不到承认”的主要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藏品的收藏和保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改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