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廠家的合併潮即將到來了嗎?適合留下哪幾個品牌?

普慈賢


合併潮應該不會很遠了,此次疫情也算是促進了這一過程,一些本來能力不強,資金不充裕的車企,現在已經是難上加難,全靠當地政府的輸血才能勉強度日,距離破產或者被收購合併是沒有多遠的!

首先19年就傳出破產傳聞的四個難兄難弟——華泰、眾泰、力帆、獵豹汽車日子就不太好過,華泰在2019年就被曝出股份被凍結、拖欠貨款被起訴,實際上,華泰汽車早已風雨飄搖了,三大生產基地已經全部停產,北京辦公總部去年就已經人員稀少!華泰汽車太依賴於合資,早年和現代合作,也有像聖達菲和特拉卡這樣的產品,但是總體來看華泰還是更專注建築、房產、採礦領域,汽車已經成為其“娛樂項目”了!

除了這四個出名的以外,海馬汽車在19年也有一個驚人的操作讓人明白了“實業不如房地產”的事實,一口氣甩了上海、海口的房產商鋪共計400餘套,硬生生扭虧為盈!而2020年開年受到了如此打擊影響之後,不知道全年財務狀況會如何,如果依舊虧損嚴重的話,不知道海馬手裡的房子還剩幾套呢?

更嚴重的比如青年汽車,完全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公司而已

,活著的目的就是騙補貼、騙經費以致“劣幣驅逐良幣”,早該倒閉了!

至於適合留下幾個品牌,雖然我說了肯定不算,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在我們分析之前,不妨看一下美團CEO王興的預測,雖然他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多少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王興的結論3+3+3+3來角逐下兩輪,三家央企是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地方國企是上汽、廣汽、北汽,三家民企是吉利、長城、比亞迪,而三家新能源造成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小鵬!其實基本是沒有問題的,除了沈暉說的威馬以外,我們可以大膽補充兩家車企——奇瑞和華晨!

華晨的話,靠著與寶馬合資,日子其實過得不錯,華晨的寶馬鐵西工廠也是全球最好的幾家寶馬工廠之一了!但是華晨總得來說有點不思進取,也可能就是因為靠著寶馬這顆大樹太滋潤了吧!

而奇瑞就不一樣了,奇瑞喜歡搞獨立品牌,野心很大,但是往往效果卻不盡人意,目前的話捷途其實已經比較成功了,銷量一直穩步上漲中。星途的話我就持懷疑態度了,舉個例子,星途TX作為瑞虎8的豪華款,內飾在整體感和豪華感的營造上面還不如瑞虎8,兩者除了平臺不一樣之外,起碼在外觀、內飾、配置甚至做工上面,體現不出兩者的差距!

所以說,奇瑞比較難確定,如果多品牌策略失敗,估計就沒法進入下一輪,而成功了的話,估計可以笑到最後!

結論

新能源不提,第一輪篩選,成功留下者為: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北汽、吉利、長城、奇瑞總共9家,除了奇瑞不確定性之外,我看好吉利、長城、長安、廣汽進入下一輪成為最終的王者,中國的大眾和通用!

而新能源的話,應該是比亞迪、蔚來,再加另外一家不確定的,會在理想、威馬、小鵬之間產生!


趣品車


現在國內汽車行業競爭已經白熱化了,國產自主品牌的淘汰潮即將來臨。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不少主機廠就已經顯現出被淘汰的結局了,比如眾泰、華泰等,海馬在疫情之下銷量歸零,顯然也離被淘汰不遠了。那麼哪些品牌能堅持下去並不斷壯大呢?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測一下。

(1)比亞迪

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早在1993年就進軍電池領域,在2003年,比亞迪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經過多年的經營,比亞迪掌握了電池硬件技術、芯片控制技術、電動車平臺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多方面的核心技術,比亞迪早已在新能源領域打造了難以逾越的護城河。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這些未來發展方向上,比亞迪將不斷展現出非同一般的實力。

(2)奇瑞

曾經的自主一哥奇瑞,在過去的連續9年自主品牌銷量第一的時期,就毅然決定正向研發,奇瑞老總尹同躍宣稱寧願銷量跌到谷底,也要沉下心來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皇天不負有心人,奇瑞經過痛苦的V字型戰略轉型,如今終於開始展露出技術一哥的實力。打造出T1X、M1X、M3X和電動車平臺,新車的開發、上市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湧現出來。第三代發動機1.6T直噴讓原本銷量較為出色的瑞虎8和捷途系列,銷量持續走高。奇瑞在發動機動力技術、平臺技術、新能源、智能網聯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等核心技術領域碩果累累,已累計申請專利17889件,專利的質量以遙遙領先的優勢穩居第一名。正是技術奇瑞的口碑號召,讓奇瑞在整體車市下行的大環境中依然實現了逆市上揚,奇瑞以技術為立身之本,在未來必然能佔得一席之地。

(3)長安

長安在技術方面也是投入巨大,如今的藍鯨發動機動力性能強勁,其高壓直噴技術在行業內居於領先位置,一個衝程內可實現5次燃油噴射,是當前噴射次數最多的發動機。不過長安的藍鯨發動機也存在機油乳化、油耗過高的情況,因此在技術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至於現在如日中天的吉利,本人並不怎麼看好,因為其在營銷和公關上劍走偏峰,離踏實造車這個方向越走越遠。營銷可以一時,技術才能長久,如果吉利不改變現在的狀態,風水輪流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長路漫漫2020


個人認為汽車廠家合併高潮沒有到來!回顧歐美日汽車產業的整合經歷,合併高潮期到來需要兼具內外多種因素促成,汽車主機廠是高投入高產出,退出成本一樣巨大,這必然導致都會想方設法支撐前行,這是企業基因!外部因素若油價持續上漲維持在130美刀以上,以傳統燃油為主主機廠則會難以支撐繼續發展,合併高潮的外部條件就有了,另一個就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或氫燃料的安全性實現革命性突破,成本大幅降低,一樣會催生傳統燃油汽車主機廠的整合。內部條件則為主機廠的戰略規劃是否匹配行業發展,產品是否對路,成本控制是否得力,業務重組選擇方向,綜合盈利能力是否支撐企業發展等!目前國內汽車主機廠大規模整合的內外部條件還沒顯現,更多的是前期受行業井噴現象附帶的泡沫和水分擠一擠。


典師


吉利肯定首當其衝,作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多年。靠收購沃爾沃等大品牌的技術輸入,強大的產品營銷宣傳能力,在業界都是有口皆碑

理工男著稱的奇瑞汽車,也在國產車中深更多年,以技術出生的產品技術研發,1.6t發動機已經可以與合資產品不相上下,新出的車子不僅顏值,內飾做工用料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產品力很值得稱讚

比亞迪汽車,國產車中的新能源領導者,以電池起家的它,也沒有浪得虛名,他的雙模技術,以及即將推出的刀片電池也是技術的積澱,新能源的浪潮推進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亞迪會有更強大的產品力帶動著國產新能源走向新的臺階


考拉推車


首先是吉利汽車,銷量國產車冠軍車型,19年銷量超過136萬量,連續3年自主品牌銷售量冠軍,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打造了中級車模塊化架構CMA,開發了很多重量級車型,吉利的CMA模塊化架構和大眾的MQB,豐田的TNGA並稱全球三大架構,三足鼎立。出自CMA架構的車型有吉利星越,沃爾沃XC40,領克全系列車型,他們的性能,做工,整體實力超越大多數合資車。其餘的自主品牌沒有模塊化架構,還沒有成功研發,有的也是車輛的生產平臺,技術比較落後。吉利旗下還有寶騰汽車,倫敦出租車,路特斯等品牌,實力雄厚。第二就是長城汽車,畢竟銷量也是排名第二,旗下的SUV車型暢銷多年,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再下來要數比亞迪,比亞迪汽車在電動車方面全球領先,電動大巴銷往世界各地,很多世界大廠也找比亞迪進行合作建廠,為的就是比亞迪的電動車方面的核心技術。其他的很多國企車型都是外資車的代工廠,本身的技術方面還不如上述三家車企。


愛車的老許


我覺得我國汽車廠家現在正在上升期。合併在未來十幾年左右是不可能的。

個人覺得適合留下的品牌有:吉利 長城 長安 比亞迪。這幾品牌都很有實力,旗下車型眾多。技術也不斷提升,都有自己研發的發動機。在未來肯定也會不斷進步,也越起來越受大眾喜歡。


小岑說汽車


中國的汽車行業已到了新的變革路口,多、雜、亂是當前的現象,根據西方國家汽車工業的歷史來參考,目前的確已到了該合併整合的階段,很多跨行業的電商也能造車,浪費了不該佔用的政策和資源,最終的結局都是紛紛出局或倒閉,產能過剩是當前最大問題,供大於求,勢必造成行業亂象,雜草叢生,當前中國具備整合能力的依然是國企,以一汽二汽為首,上汽,長安等國字頭企業為主,最終要做到資源整合,合理化利用政策,健康良性發展,增大增強體量來對抗和保留國產品牌的基本優勢,抵禦外資品牌的啃食,只有如此才能使國有品牌不倒!!!


江東一哥


在競爭激烈的車企中,國產品牌裡面其實也就吉利.長安.長城,榮威,這些品牌能夠生存,其他的個人感覺生存堪憂。


灰機哥說車


一汽集團,吉利,byd,廣汽,奇瑞,長城


我想上天入地


本人看好吉利,長城,比亞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