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直播“带货”!滞销农产品火了

陈曦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乔地 刘昊 叶青 雍黎 朱彤

在日前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部署。总书记指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际上,面对因疫情影响而造成的农民品滞销现象,从政府到企业层面的行动,早就开始了。地方官员“直播带货”、院士为橙子牵桥搭线……农产品也因此火遍网络。

领导干部成了“带货王”

如何足不出户实现农产品产销高效对接?眼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走进直播间,为农产品“带货”。

“融安金桔清香甜脆,甜过初恋,入口化渣……希望全国的网友赶快下单,各企业来融安采购。”日前,广西融安县县长陈文敏以“吃播”和融安金桔代言人的身份,向广大网友推介融安金桔。

3个多小时的直播,总播放量1亿次,最高在线人数10万人。3小时订单25000单,12万斤果,极大提升了融安金桔的“网红”热度,也带动了融安金桔的网络销售:截至直播当天,销量4.251万吨、销售额15.81亿元。地方官员直播“带货”!滞销农产品火了

重庆云阳网络直播主持人正在果园直播卖货。云阳微发布供图

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叶县,春节后因疫情影响,已带动84个村共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绿筑菌业,出现了产品积压。县委书记古松在调研中获悉此情况后,通过微信群为企业充当推销员,两天内,4吨食用菌销售一空,“滞销菇”成了“畅销品”。

在“菠萝之乡”广东徐闻县,副县长许彩娟刚刚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八妇女节。3月8日,她和其他几位女县长组团在腾讯微视直播,为当地的菠萝“吆喝”。就在上个月底,率先“试水”直播带货的副县长李逸,也创下了在线人数超过2万人的佳绩。

30位院士专家爱心助农

“湖北秭归有品质最好的橙子运不出来”。这个春天,橙子销路受阻,在湖北学习工作近四十年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柑橘院士”邓秀新的手机被打爆了。在秭归,许多果农都有邓秀新的手机号码。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邓秀新便和团队一直扎根秭归,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协助政府对接产业资源。是他从国外引进伦晚柑橘品种种在当地,又是他带领秭归从柑橘种植之乡走向柑橘文化旅游之乡。

听到农户的诉苦后,邓秀新院士选择向阿里巴巴反馈。随后,邓秀新领衔,30位农业院士专家携手阿里巴巴“爱心助农计划”,为滞销农产品进行产销对接。

针对物流难,菜鸟联合物流伙伴,为秭归专门打造了一条出省绿色通道;针对复工难,在秭归县各级政府指导下,农民与商家严格遵循不超过15人的规定,在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情况下,开展采摘、分选与包装;针对品控难,钉钉上线“云品控”,从农户采摘到进入加工厂全程跟拍,监控农户防疫防护措施,监控采摘过程、橙子品质,并现场云评测酸甜度。

“水果不长腿,不会(将病毒)传染人。”在邓秀新的呼吁下,阿里巴巴联合秭归县政府,通过紧急打造的数字供应链,将首批8万多斤秭归脐橙发往全国。

政企合力助推农货出山

万州玫瑰香橙、奉节脐橙、梁平柚……只需要手指点一点即可实现配送到家。这是正在举行的2020三峡柑橘国际(网上)交易会,重庆通过网络“一键订购”方式,开启“三峡柑橘,全球配送”便捷通道,半个月时间已实现交易11.09万吨。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商务系统迅速行动,广泛发动和组织电商网商打通“出村进城”路,帮助农产品特别是滞销农产品触网销售,有效纾解农产品“销售难”。据第三方统计,重庆市各区县及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触网销售,2月份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44亿元。

地方官员直播“带货”!滞销农产品火了

广西融安县县长陈文敏(右)通过网络直播,为金桔做推介代言。韦荣军摄

在新疆轮台县阿克萨来乡阿克萨来村,旅游采摘变身互联网送货上门,县统计局驻村工作队通过互联网帮助草莓种植户找销路,没有让草莓烂在大棚里。目前,全县8个草莓扶贫大棚,卖出了800公斤。

企业也在行动。阿里巴巴率先发布“爱心助农计划”,设立10亿“爱心助农基金”,聚合数字经济体力量,为全国滞销农产品紧急打造“爱心助农专线”。截至3月4日,“爱心助农专线”已覆盖海南、四川、广西、福建、云南、山东等20个省份,淘宝天猫上线近4000种滞销农产品,售出8.7万吨。阿里宣称,“爱心助农计划”不仅仅局限于短期卖货,而是要真正提高这些农产品从原产地源头到消费者端的全链路整合能力,“造血式助农”。

农货出山光靠“带货”还不够

何星辉

受疫情影响,多地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战“疫”正酣,又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地方官员坐不住了,于是纷纷走进直播间,变身农产品“带货主播”。

地方官员主动拥抱新媒体,为农民站台,为农产品代言,这对于农货出山、农民脱贫,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也是一种秀,那我们乐见越来越多这样的“秀”。

农货出得了山,农民才脱得了贫,乡村振兴才有希望。我们看到了,在滞留的农产品面前,官员的作为、院士的担当、政府的努力和企业的责任。所有的种种,最终都汇聚成了一股磅礴动力,把滞销的农产品一“网”扫尽。

应该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农产品加快触网,变危为机。但,仅仅靠加强产销对接,仅仅靠为农民卖货,可能只能解决农产品滞销的一时之困。从长远来看,真正让农产品能走出大山的,可能还在于品质和营销。如何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原产地的数字化能力?如何打通农产品流通的产业链条?如何帮助农产品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总之,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能让货贱伤农的事情一再发生。这种“造血式”的助农行动,远比“直播带货”更有现实意义,也更需各方的助力和合力。

不过,一切都任重道远。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