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崛起和白起有多大的关系?

俞之学史


没多大关系,秦国的崛起来自于包括但不限于秦穆公开疆辟土和秦孝公改革变法等历代大能数百年的努力,贾谊《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说的很清楚了,里面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与白起有关系的部分在于他提前几十年把赵国打成了残废,让始皇帝一统天下更顺利了。


东南篇北


白起只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虽被称作“战神”,但还达不到影响国家命运的地步,他只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秦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秦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时期开始的。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增,在秦孝公晚期,秦国的国力已经比肩六国中的强国——魏国和齐国。秦孝公之后,继任者秦惠文王虽然处死了商鞅,但并没有废除新法,秦国的变革继续推行,国力进一步增强。白起是在秦惠文王晚期登场的,但真正大放异彩的却是在之后的秦昭襄王时期。此时秦国的国力已经是战国七雄里面的佼佼者了,东方六国之中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也就赵国,但也仅是军事力量方面的,论综合实力,赵国还是略逊一筹,后面白起指挥的长平之战就是证明。在亲昭襄王前期,白起与宰相魏冉一武一文相互配合无间,在削弱六国的同时,把秦国的国力又抬高了一个台阶。之后秦国更是通过长平之战彻底打垮了东方六国,让六国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国统一的步伐。

在整个秦国崛起的过程中白起所起的作用仅是军事上的,在治国安邦上,魏冉、范睢等文臣也功不可没,不过起决定作用的的还是历代秦王的英明决断。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王朝中,一个开明的君主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基本条件,相反,一个昏庸的君王可以很轻松毁掉一个繁荣昌盛的帝国,之后的秦二世就是很好的证明——一人便断送了秦国六代贤君的心血。即便没有白起,秦国照样会崛起并统一中国,白起只是秦国众多优秀将领的领头羊,王翦、蒙恬随时都能接替白起的位置。白起在长平之战之后被罢免,并再没有上过战场,之后秦国虽吃过几次败仗,但无伤大体,依旧很轻松的灭了六国。

所以白起跟秦国的崛起的崛起关系不大,顶多只是加速了秦国崛起的过程。


足下三尺


白起是秦国战功赫赫的名将之一,力压廉颇、李牧、王翦,独占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但白起还不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秦国的崛起归根结底是历代秦国君主不懈努力,以及商鞅变法之后制度的变化,让秦国不论是农业还是军事,都成了七国中最强盛的。

白起对于秦国的强大起到的作用是,是改变了之前战术思想,战国时期,诸侯争雄,从来都是只把敌人打服或者打跑,不会赶尽杀绝。

就连乐毅率燕国大军连下齐国72座城池,差点把齐国灭国,最危急的时候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但依然没有撼动齐国的大国地位。

为什么?就是因为乐毅不是以杀人为主要目的,是以占领城池为目的。而到了白起这里,就不同了,他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手段。

来看看他的战绩:

公元前296年伊阙之战,击败韩魏联军24万人;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击杀魏国和赵国联军15万人;

公元前264年,陉城之战击杀韩国5万人,几乎是韩国的整个军队;

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军队45万人,白起一战封神,这一战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歼灭战。

加起来达90多万人,“杀神”称号名不虚传。

以当时秦国的政策,即使没有白起,也会有另一个“白起”出现,秦灭六国,也只是推迟几年而已,白起只是加速了秦国的崛起,让六国统一的时间提前了。


铛铛历史


秦统一六国做出最大贡献的两位秦国帝王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极大削弱六国实力的秦昭王秦稷。而为秦昭王削弱六国实力的大将就是“万人屠”白起。说起秦军主将白起,“万人屠”的称号名不虚传,据统计整个战国时期共战死约两百万人,与白起有关的就有一百万人。

主要战绩

白起自秦昭王十三年领兵攻打韩国新城到秦昭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攻下大小城池70余座,使秦国领土面积成为六国之最。夺取土地还是其次的,白起在这期间共歼灭六国军队近百万人,使六国再无力对秦国发起进攻,只能被动防守。

经典战役

1、伊阙之战,击杀魏国军队二十四万人,赵国元气大伤;

2、华阳之战击杀魏赵联军15万人,使联军计划灰飞烟灭;

3、陉城之战斩首韩国五万人,韩国自此再无力反抗,直至被秦灭亡;

4、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人,这一战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歼灭战,白起一战封神。

总结

白起奉行的战略是击杀敌人有生力量,尽可能的减少他国的人口,而不在乎城池的掠夺。因此,他经常对敌人穷追猛打,追击百余里。

古代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就说明这个国家越强,因为无论开垦田地还是训练军队,都需要一定的人口。白起深知这个道理,在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中,将六国的人口削减了近1/3,掠夺城池70余座,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世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知涯说历史


作为一代战神,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而作为秦国崛起途中战绩最辉煌的名将之一,白起也足以担当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名声。

只不过虽然秦国的崛起脱离不开他,但又不单单只是因为他,历史可以考究的更加久远。

白起生在一个好时代,一个连年战乱的时代,乱世出将才,所以他可以得到秦国相国魏冉重视。这时候秦国已经很强大,但远远称不上崛起。

公元前298年,秦军从武关入楚,攻打楚国南阳重镇淅。这一战,秦军大败楚军,攻克包括淅城在内的十五座城邑,斩首楚军五万。魏冉帐下第一大将白起,因功封为左庶长。使得白起真正开始进入了秦军高层。

可是福兮祸所依,齐、魏、韩三国大军,很快就兵临易守难攻的函谷关。按理说只要闭关而守,联军迟早会撤兵。

可没想到联军毅力强大,经过跨年的坚韧,还是啃下来了这块硬骨头,这也给了白起机会,在函谷关大战两年后,秦昭襄王开启重夺武遂的战争。白起,领一支偏师,埋伏韩军增援,取得大胜,连升两级。也加剧了魏韩联军的决心。

正是因为强大的对手,以及秦王的信任,才将秦国生死一战的指挥权交给了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这一战,也开始了秦国的崛起,因为这时候秦军的兵力大幅减少。可调动的兵力,恐怕只有区区十五万,这其中还包含临时从咸阳禁卫军中抽调的精锐。

如果不崛起,就面临着覆灭的危险,白起临危受命扛起了这面大旗,出函谷关,到伊阙迎战魏韩联军。

所幸,他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伊阙之战中,秦军生擒魏军主帅公孙喜,斩首联军达二十四万,相当于每个秦军要砍近两个对方的人头,这让他担负起来了秦的崛起,和树立了军神的形象。

虽然之后长平之战,也就是白起最出名号称坑杀四十万人的战役,让秦国再无对手,不过恐怕说起来,还是之前的伊阙之战算是崛起之战。

当然,这单单只是白起,可以我们再往前看,白起的祖先是百里奚,原本是齐国没落宗室子弟,后来成为虞国大夫。

不过最终还是在秦国被秦穆公拜为大夫,并升任秦相,这秦相之印百里奚执掌了七年。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

其实说起来,从这时候起,就已经为白起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否则秦国孱弱,纵然是白起这般名将,恐怕也无力力挽狂澜了。更不可能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为秦国最终统一奠定牢固基础!


井夫子


白起作为战国四名将之首,号称“人屠”。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杀人四十五万,斩首二十四万,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

白起是天生的军事家,能武力,能善谋,善于打大规模战争,他作战风格硬朗,常常以少胜多,若是用等量秦军对战诸国,那经常是白起的屠杀歼灭战,例如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攻破楚国都城歼灭楚军10万,华阳之战杀敌15万,长平之战更不用说了,世人皆知坑杀45万赵军。

白起在作战中勇往直前,常常置死地而后生,他对战场,特别是大规模战争的战场具有强大的宏观掌控力,白起不仅是将才,更是帅才;勇猛善战的白起,

生活在崇尚武力的秦国,这里武将的地位比文将高,又有因功授爵的法律支持,又耕战制度的维护,秦国更注重培养武将,而激励机制又吸引着白起,当天赋和努力叠加在一起,生又逢时,又有明君支持,综合因素造就了战神白起。

如果白起生活在秦国之外的其它国家,也许会默默无闻,如果在生活魏国则,没有明君支持,没有看中白起伯乐;如果生活在燕国,那固守传统的王道政治是不崇尚武力的;如果生活在楚国,其分治制度,楚军将帅绝对没有秦军将帅这么大的权力;如果生活在赵国,或许就是被赵括排挤的廉颇;总是,白起在生活在对的年代,对的国家,又遇到对的君主。



历史的真相l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辅佐秦昭王,对秦国的崛起功高至伟。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白起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包抄到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败联军主力,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公元前292年,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山崤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恒城。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公元前281年,楚顷襄王派使者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公元前280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党、汉水以北士地给秦讲和。公元前278年,秦再攻楚,楚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直至最后被秦灭亡。

公元前273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军二万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公元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收兵。冯亭不愿降秦,想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若接受秦国必攻赵国,这样赵国、韩国联合抗秦。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接受上党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赵国接受上党,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线。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贯了三道防线,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决心以逸待劳,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赵国的经济受到影响,急于想结束战争。赵国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领军。白起采用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进攻,秦军佯装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楔入赵军,伺机割裂,赵国粮道被断,秦昭襄王下达全国动员令,倾全国之力与之作战,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经长平之战,赵国进入亡国倒计时。

白起为日后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遗憾的是白起也难逃功高振主的魔咒。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秦朝的崛起和白起的关系很大又不是特别大,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及人物都是必然与偶然共存的,尤其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关键历史时代。具体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七国最终统一是必然的,就算不是秦国也会是齐国或其他五国之一,秦国统一的国君就算不是嬴政也可能是“嬴治”[我想静静],名将就算不是白起也会是“白落”[我想静静],总会有一国有一君有一将,这是必然性;

其次,完成统一的刚好就是秦国刚好就是嬴政刚好就是白起,没成为齐国没成为“嬴治”[我想静静]“没成为白落”[我想静静],这是偶然性;

最后,时代可以造就少数英雄,但是光靠这些英雄是改变不了一个时代的,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可能一个人去战斗,最终都需要方向一致的人民群众一起才能成功,但是英雄的存在可以扭转大众对一个团队的认知与崇拜。

谢谢!望采纳!





北斗日月


白起的人生无疑是辉煌的。他指挥了秦昭王发动的所有大战,严重削弱了楚、赵、韩、魏四个强国。白起一生没有打过败仗,而且打仗常以少胜多;他善于野战进攻,善打歼灭战,战必求歼的歼灭战思想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

他强调追击战,穷追猛打,较之孙武的“穷寇勿追”和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更进一步。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


不许人间见白头zzz


邯郸之战:不是白起不敢打。问题是白起要一鼓作气攻克邯郸。但是,被长平

之战胜利冲昏头脑的秦昭襄王中了赵国的反间计。阻止一鼓作气进攻邯郸。秦

昭襄王的理由是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需要休整。但秦昭襄王没有想到,秦

军这一休整,赵国得到喘息的机会。等秦昭襄王想打邯郸的时候,赵国已经组

织起保卫邯郸的力量,并且已经合纵诸侯,联盟魏国、楚国。当时的情形对秦

国非常不利。魏国、楚国出兵救援赵国。韩国进攻秦国。燕国、齐国支持赵国

。秦国完全被孤立。作为军事家的白起已经很清楚秦国的处境,所以坚决拒绝打一场必败的战争。特别是当时,赵王坚决抗击秦军,启用老将廉颇保卫邯郸,赵国平原君倾家荡产招募3000死士猛攻秦军。秦军受到重创。赵国用反间计离间秦昭襄王、秦国丞相范雎与白起,利用范雎与白起的矛盾,最后逼死白起。最后,果然不出白起所料,赵国反败为胜。邯郸一战,秦军惨败。赵国、楚国、魏国、韩国联军打得秦国退守函谷关。并最终割地结束战争。所以白起是战神。白起不是挑剔战争,而是不愿打一场必定惨败的败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