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退休后,远离城市喧嚣,环一面湖,觅一处庭,时时闻鸟鸣,处处听泉声……


年轻人背井离乡,安家后把乡下的父母接到城里养老再平常不过,但不少「会玩」的城市老人却反其道而行,选择「寄养」在农家养老。由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试点运营的「城乡联动」新型养老模式正在南京城东南隅的杨家村悄然兴起。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今天,祝博士邀请到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院长 许家仁和大家聊一聊这一「新潮」的养老模式。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保姆村」变身「养老村」 护者有其居,老人得其乐


江宁区湖熟街道徐慕社区的杨家村地处茅山老区,毗邻句容,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越。因为村里很多适龄妇女会在南京及周边从事保姆工作,这里也被人们称为「保姆村」。


童道云是杨家村里第一个开展寄家养老服务的人。十多年前,她离开杨家村去市里打工,她在医院里做过护工,也在居民家里做过住家保姆、 钟点工。


2012 年,南京的盛大爷因脑卒中住进医院,童道云被聘为他的护工。童道云细致的服务让老人和家属甚为满意,出院时,家属便请她回家继续当盛大爷的住家保姆。可没过多久,盛大爷家就面临拆迁,需要搬家过渡,而彼时童道云也想放弃工作回老家照顾孩子。


离别前,盛大爷万般不舍:「你到哪儿,我就跟你到哪儿。」


「好啊,您要是相信我,就跟我回农村吧。」童道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于是,她就将这位相识仅半年的老人带回了自己的老家养老,老人从此在杨家村一住就是七年,连春节都是待在杨家村里。童道云也没料到,自己这一无意之举开启了「保姆村」华丽变身「养老示范村」的序幕。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童道云为老人穿鞋 图片来源:CCTV-2《经济半小时》


2017年,由湖熟街道投资建设,江苏省老年病医院管理、运营的湖熟乡里乡亲助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种「城乡联动」的新型养老模式正式启动。


服务中心位于村东头,一幢仿古式的小楼里设有接待室、评估室、培训室、浴室、餐厅、棋牌室、书画室、复健中心等,设施完备,满足城里老人养老需求的同时,也为本地老人提供了全面的养老和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杨家村采用寄(居)家式、民居租赁式、机构集中式三大养老模式,为可自理、轻度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照护,并依托医院运营管理的江宁沐春园护理院的养老管理、医疗护理资源,以及江苏省老年病医院的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全面养老及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融入健康管理、营养膳食、保健养生、休闲娱乐等,逐步开展助医、助急、助行、助聊、助购、助餐、助乐、助浴、助学、助洁「十助」服务。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图片来源:CCTV-2《经济半小时》


这种吸引南京及其周边养老人群下乡养老的新模式,有效缓解了城市社会养老压力,又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皆属首创。


现在,杨家村一共收住了二十余位老人,他们每天与照护家庭和同房室友同桌吃饭,同屋睡觉,生活起居有人照顾,亲如一家,其乐融融。当地农民照护老人的同时又能料理家务,不用再背井离乡也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居住环境是否达标」「家庭氛围是否融洽」「照护者是否有爱心」……这些条件都是硬指标。


医院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对每户「养老之家」进行适老化改造。从事照护工作的家庭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如何给老人喂食」「如何搬运老人」……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都是考核的重点。


如今,杨家村已有五十余户村民取得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中心制定的《乡村养老规范化管理手册》也规范了乡村居家养老的护理标准。


入乡随「医」,区域联动 为健康养老保驾护航


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这一直是当前养老模式的窘境。那么,老人下乡养老,寻得了亲情化的管理服务,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哪里来?


服务中心就相当于江宁沐春园护理院在杨家村的联系站。平日里,服务中心与当地周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派出医护人员上门巡诊,开展血压、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等服务,保障收住老人的健康需求。


江苏省老年病医院会定期安排心脏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专家上门巡诊,如遇急危重症及时安排转诊。服务中心与周边各三甲医院开辟了急救绿色通道,保证老人突发危急重症的救治。


如此,杨家村实现了养老服务「医」与「养」的有机结合,让老人们虽身在乡村,也能享受到安全、专业、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在杨家村,服务中心还试水了「互联网+养老」的新探索,通过一套「医养结合慢病与健康管理平台」对住养老人进行全面评估,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慢病预防、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将老人的健康问题监管起来。通过该平台,可以将散在各个社区的医疗资源进行集中调配,哪里有需求,就近的医护人员随时上门给予帮助。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图片来源:CCTV-2《经济半小时》


运营两年来,这种崭新的养老模式没有发生过一例意外事件,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基于目前取得的成效,杨家村已开始了二期扩建工程,旨在让更多的村民加入照护队伍,也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归园田居」,快乐养老。


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养老的需求也越发多元化。亲情化的照护服务、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社会化的生活环境都不能缺位。相较于传统的养老模式,「城乡联动」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满足养老人群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许院长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既有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也须审时度势。


所谓「9073」,就是:

90%身体状况较好的,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

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

3%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


「杨家村模式」融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老人住在村民家,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居家养老」,而老人所「寄养」的家庭,又相当于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与此同时,「抱团养老」的老人们可以与同住室友打牌、下棋、唱歌、做手工,让养老生活充盈着生活的气息,不再乏味、孤单。


在杨家村之后,江苏省老年病医院不断探索和丰富医养结合的模式与内涵,也将服务的脚步迈出了杨家村。医院又在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特色村——谷里成立了「谷里田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旨在打造一个集养老、养生、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性的乡村养老示范社区。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要实现真正的「城乡联动」,远不是在乡村里设置一个养老机构这么简单,与当地村民的融合至关重要。


「该模式之所以可以在杨家村走下去,得益于杨家村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质、村民素质、生活条件。」作为城市保姆的输出地,当地的村民比其他人更愿意从事老人照护的工作,也能更快地接受专业的培训。许院长强调,养老是一个「长线事业」,从事这份事业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经历探索、挫败与成长,也许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或成效不大,但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未来。


「希望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杨家村,会有更多的养老护理员愿意投身其中,会有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乐,‘医’养天年。」


养老又出新模式,跟着保姆回农村

漫步乡间田垄,老人们徜徉阡陌,沐浴暖阳,驻足拍照,享风光之恬美,品岁月之静好。这也许就是晚年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内容支持 《祝您健康》杂志

微信公众号 凤凰养身研究所(WeChat id:znjk28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