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前段日子,我们在文章中介绍了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两幅重要作品。今天,我们要再来谈谈他的人生经历。

爱德华·马奈183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法国内务部首席司法官,母亲是外交公使的女儿,还曾被瑞典国王认作干女儿,这样的家世背景让当时的人们很难想象他会是一名印象派画家。虽然马奈自己从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也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颓废的罗马人》 库蒂尔

起初,马奈的父亲希望他去学习法律,成为一名律师。但在两次“落榜”之后,马奈被安排去一艘船上当了见习水手。由于马奈从小对绘画的喜爱,回国后他说服父母开始正式学习绘画,于是他到库蒂尔的画室学习。

库蒂尔是传统的学院派画家,他的主要作品以历史画和肖像画为主。画面非常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情,十分擅长细节的处理,他的作品也被称为是夸张的古典主义。代表作有《颓废的罗马人》等。

马奈在老师的画室学习了六年,老师教他向大师学习,比如提香、委罗内塞,可是马奈却喜欢库尔贝,荷兰的哈尔斯,还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六年后马奈离开画室,开启了他新的艺术之路。

因《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两幅画马奈在巴黎已经“声名远扬”。迫于压力马奈只能暂时外出旅行,躲避风头。在马德里,马奈看到了委拉斯贵兹的作品,并大为惊叹。委拉斯贵兹是一位绘画奇才,极具天赋。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教皇》 委拉斯贵兹

委拉斯贵兹最著名的一幅画是《教皇》,此画从远处看是一幅十分写实的红衣大主教肖像画,主教端坐在椅子上,双臂平缓地搭着把手,手上的戒指也十分清晰,教皇椅子上的珠宝星星点点,这些细节似乎告诉我们这幅画画得十分工整仔细。但实际上我们越走近观看越会发现,他的笔触用笔的松动,并不是僵硬的刻画细节,而是既松动又准确。马奈受到委拉斯贵兹的触动并开始临摹他的画。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吹短笛的男孩》

马奈同时也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尤其是日本的浮世绘。他的作品《吹短笛的男孩》尤其体现了这一特点。画中的少年手持短笛正在吹奏。他以右脚为站立的中心,眼神专注又有些谨慎,似乎在思考所吹曲子的曲调,生怕有哪个音符出错。整幅画面的色调十分明快,少年身穿黑色上衣,红色裤子,身上一条白色布带束住金色的乐管。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佐拉》

黑色上衣是马奈绘画的特色,他在许多油画中都热衷于使用这个颜色。比如《佐拉肖像》里他也将佐拉的上衣画成黑色。这是一种颜色运动的突破,黑色不再成为素描底稿的作用,而是作为和其他颜色一样的地位用于画面之中。

《吹笛子的少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幅画作没有阴影,视平线和轮廓线,整个画面没有像19世纪之前的油画一样拥有空间感、纵深感和透视。画面内没有光源,没有测光或者顶光,整个画面的阴影部分也只有男孩右脚边的一小块灰色,来区别出男孩与背景墙的一点点空间。佐拉曾评价他的这幅画说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

画出如此革新的作品,马奈十分满意,自信满满地将它提交给沙龙,却又一次遭到了沙龙的拒绝。心灰意冷的马奈听从了波德莱尔的建议,像库尔贝一样准备在法国世博会期间自己办一个画展。

马奈要办画展的消息不胫而走,马奈帮的成员都开始帮忙。佐拉作为一个作家也帮他在报纸上写了长版的评论。佐拉这样写道:“

他是我们这时代的人。

这句话看似普通却包含了至高无上的称赞,因为十九世纪中叶的前卫思想家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是“现代”的。左拉眼中的马奈便是个性非常独特,对所处时代反应既敏锐又诚实的人。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马奈静物画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对“进步”保持高度的兴趣,对社会的新流行、科学上的新发现、当代的事物、当代的文学及艺术发展等等的了解和认识,使马奈的作品散发出惊人的活力和丰富的多样性,在十九世纪无人能及。但当时的人们却还没发现马奈的独特。

尽管马奈帮的朋友们都出动了,但马奈的画展却不是很成功,观看的人寥寥无几。马奈又一次受到了打击,他去了英国旅行。

在英国,马奈看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英国的民主和开明,当时的英国议会已经占了主要的决策权,女王已经退居二线。而与此同时的法国却还在拿破仑三世的专制统治下连年征战。

在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奈回到了巴黎,这年的年底他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机,一位大画商来到他的画室,以35,000法郎的价格打包走了他20幅作品,使当时经济状况不佳的马奈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1881年,沙龙终于给马奈颁发了二等奖,政府也颁给了他骑士勋章,但是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此时,马奈的双腿已经无法行走,行动不便也影响了他画画的速度,从81年到82年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最后一幅作品。


艺谭|马奈: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这幅画名为《女神游乐厅的吧台》,画面描绘了当时巴黎的社交娱乐场所女神游乐厅的景象。画面正当中是一个吧台的女招待,她双手撑在吧台上,眼神空洞。她身穿的衣服是马奈喜欢的黑色,黑色的上衣与白皙的皮肤形成对比,让人一眼看到画面中心。画面背景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游乐厅的豪华布置和人潮喧闹,作品虽然画了许多人物和细节,却没有喧宾夺主,始终保持在一个灰色调之中。

镜子中反射出的女招待正在招待顾客,她的身体略微向前,似乎正在忙碌。镜子中的影像里有位衣冠楚楚带高礼帽的人正在与她对话,可能是来吧台购买水果和饮料。不过从之后一些艺术史家的分析来看,这个女招待可能与男顾客存在着某种秘密交易。这一点正好能解释女招待的背影与正面态度的大相径庭。背景中的欢快,人声鼎沸和女招待的冷漠表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然而,马奈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一次手术后他再也没有醒过来,11天之后马奈停止了呼吸。

一代印象大师的陨落,却是现代主义的开始。

事实上,在马奈貌似“印象”的绘画实践中始终与现代主义的探索息息相关。


文|汤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