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對於這部動畫短片,很多人只是動容於它感人的故事內容,卻錯失了其呈現方式的精妙,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 ——@堇年書影

《午後時光》是由愛爾蘭女導演露易絲•巴格納爾編劇並執導的一部動畫短片,該片曾經獲得2018翠貝卡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等多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在一次普通的下午茶時光,阿爾茨海默症老人艾米莉手上的餅乾意外掉入了奶茶裡,看著茶水上的波紋她沉入了記憶的漩渦,想起了過去種種美好的往事。當艾米莉終於拼湊起自己零碎的記憶,她認出了一直以來照顧自己的女兒凱特,母女倆相擁而泣。

該片的導演露易絲•巴格納爾,是愛爾蘭著名的動畫工作室——卡通沙龍的創意總監,作為一名女導演,露易斯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影片圍繞著“親情”這一主題,描述了主人公艾米莉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在帶給觀眾傷感、溫情、感動的同時,也喚起人們對於阿爾茨海默症老人這一人群的關注。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

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01、倒敘的敘事結構:現實與回憶交錯式閃回切換,通過鮮明對比突出老人失去記憶後的悲哀

《午後時光》在敘事上採用了時間線倒敘的手法。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獨自坐在沙發裡的老人,隨後門被打開,一個叫“凱特”的女孩進來給她端來了下午茶。老人一不小心將餅乾掉入奶茶,她看著杯子裡蕩起的漣漪,思緒沉入了記憶的漩渦,故事也就此展開。

倒敘的結構常常用來交代過去發生的故事,這種敘事結構會打亂觀眾按照起承轉合的邏輯順序來理解的節奏,所以影片的劇情銜接是否自然可以看出一個導演的高明之處。

在這部電影裡,隨著老人回憶的加深,過去珍貴的記憶隨之而來,每段回憶代表她不同時期的經歷,作為觀眾,剛開始會有不解,但隨著每段畫面的展開,故事的主線也逐漸清晰地浮現出來。

那麼,《午後時光》是如何通過現實與回憶的切換,把老人不同人生階段的鮮活記憶與現實進行對比,從而巧妙地對情節的展開進行重構呢?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①現實與回憶的閃回切換:“對比蒙太奇”的剪輯和組合形式,將多個不同時空的回憶與現實進行鮮明的對比

在影片的開篇,老人孤零零一個人坐在屋子的沙發上,沒有表情,隨著女孩凱特的開門進入到廚房忙活,老人的表情被賦予了活力,她像個孩子似的跟凱特要求來杯下午茶。沒有複雜的對白,只有溫暖的陽光照進暖黃色的屋子。畫面中的老人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孤獨的,沒有家人、沒有朋友,只有一個不知身份的叫“凱特”的女孩在照顧她。

當老人因餅乾掉入奶茶而陷入回憶的漩渦,時間線開始倒敘。老人想起了年幼時和父親一起在海邊玩耍的情景,一襲紅裙、長髮飛揚的她在沙灘上盡情奔跑,用木棍寫下自己的名字“艾米莉”,她眺望大海的盡頭,視線隨著一艘駛向遠方的輪船憧憬著未來的世界,當她撈起水窪中一塊閃閃發亮的石頭,畫面一轉回到了現實,手裡的石頭也變成了餅乾。

之後凱特給艾米莉拿來了她舊時的書本,艾米莉看著這些書思緒又飛回到了少女時期:她和好友飛快地踩著腳踏車,在層林盡染的楓林中穿越而過,享受著秋日的美好時光。回憶是如此的美好,也是如此的短暫,畫面又閃回到了現實。

在我看來,通過這種現實與回憶的來回切換,使得艾米莉年少時的無憂無慮和現在失去記憶的狀態有了強烈的對比。現實中已經老年痴呆的她,也曾是一個倍受親人呵護疼愛的小女孩,也曾有過恣意玩耍、盡情奔跑的時光,也曾對未來充滿期望和憧憬,可現在的她只能傻傻地坐在沙發上,什麼也不能做。

這種失去記憶的無奈和悲哀讓觀者不禁淚盈於胸,這個世界有很多我們人類還無力改變的東西,但這並不能阻攔我們去思考:面對這一切,我們所能做的是什麼?這種交錯式閃回的敘事結構,從視覺上來說,相比按照時間或事件發生的邏輯順序去闡述,更加能夠傳遞情緒,也更加能直擊人心。

艾米莉繼續回憶她想起了曾經和愛人相知相戀的甜蜜時光,想起了那些在愛人離去後獨自悲傷的歲月,想起了她生下女兒獨自撫養、以及陪伴她成長的時光。隨著回憶的畫面一幕幕展開,她人生中重要的往事也依次呈現出來。最後畫面一轉又回到現實,艾米莉認出了凱特就是自己的女兒。

不同時空交錯式的畫面來回切換,反映在影片的剪輯和組接上,則是一種被稱為“對比蒙太奇”的形式。對此,在視聽語言》一書中有這樣的表述:

“對比蒙太奇指通過不同鏡頭或場景、段落之間在內容、形式上的反差,造成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形象、性質上的相互衝突,思想內涵上的反方向相互強調的作用,以表達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要表現的內容、情緒和思想。”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比蒙太奇”其實類似於文學中的對比描寫,不同的是“對比蒙太奇”是通過一種視覺上的並列現象,在我們的思想裡產生對比,從而對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加以強調。

影片中所有現實和回憶的來回切換都運用了這種“對比蒙太奇”的剪輯組合手法,這種反覆並列的手法,迫使觀眾將兩者加以對照,從而產生強烈的反差,也使得文本頗具跳躍性。雖然事件敘述的順序被打亂了,但時空關係卻交代得很清楚,敘事上也很符合邏輯關係。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②現實和回憶畫面中不同的色彩基調對比:象徵著老人不同人生階段的內心狀態和性格命運,從而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作品的節奏變化

影片中現實的部分,老人穿著紅色的衣服坐在一張草綠色的沙發上,暖暖的陽光透過大玻璃窗照在她身上整個屋子是以黃、橙色為色彩基調。黃色是象徵陽光的色彩,在所有色彩中是極醒目的一種顏色,因為它的明亮、輕盈有助於表現明快、樂觀的情緒。

導演用這種暖色的色彩基調和明亮的光線,在視覺效果上會讓觀影者心生暖意。讓我們感受到老人雖然失去了記憶,但因為有著女兒的陪伴照顧,她的內心深處是溫暖的。

而在老人回憶的部分,分別有三個階段:幼兒時期,無憂無慮的她在父親的陪伴下在海邊玩耍;少女時期,她和好友騎自行車享受美好秋日時光;青春時期,她有了幸福的家,可好景不長,她失去了她的愛人,但讓她欣慰的是她有了個可愛的女兒。

在這三段回憶的畫面中,色彩基調多以白色、淡綠、淺紅這些比較淺淡卻又明亮的顏色,突出了老人的記憶雖然美好卻已經遠去的事實,每段回憶的不同的色彩基調象徵著主人公不同的心境。而在愛人離去的那段回憶則採用了墨綠和深藍這種冷色基調,用來強調女主內心的悲傷。

正如張藝謀所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

由此可見,視聽作品中的色彩,絕不僅僅是對自然色的簡單還原,而應該是創作者對現實色彩的再創造,色彩基調的選擇必須與場景中人物的心理情感緊密相連。

影片中每次回憶和現實來回切換時,回憶的畫面中無論是淺色的明亮基調,還是深色的悲傷基調,都與現實中散發著濃濃暖意的黃色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不同時空狀態下主人公的內心狀態和性格命運,由此也形成了節奏鮮明的空間對比,也為情節的推進和作品節奏的變化添加了催化劑。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02、豐富多變的鏡頭語言:在現實畫面中多運用近景系列的靜止鏡頭,而在回憶畫面中大量地使用運動長鏡頭,靜止、運動鏡頭交錯切換,在視覺上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影片中在現實部分運用了大量的特寫、近景的靜止鏡頭。這種鏡頭的使用有利於突出主體,強調細節,尤其善於表現人物的容貌、神態、表情、和細微的動作。

比如:影片開頭從近景鏡頭裡可以看到老人獨自坐在沙發上、她臉上的神情怔怔的,好像在想著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想。在導演採用的這種鏡頭下,周圍空間環境和背景被弱化,老人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成為被刻畫的重點。

影片在敘述現實的畫面中這樣的近景系列的靜止鏡頭有很多,在老人每次看著不同物品而陷入回憶之時,以及結束回憶閃回到現實之際,導演都採用了這樣的鏡頭。這樣的鏡頭可以拉近觀影者和畫面中老人之間的視覺距離和心理距離,並在主觀上產生親近感、參與感和介入感,對於影片也起到了襯托主題渲染氣氛的作用。

而在影片回憶時空的部分,導演在展現艾米莉活動場景的時候,大量運用從遠景到近景的運動推鏡頭,以及從近景到遠景的拉鏡頭,來對艾米莉不同時空的不同活動進行描述。

比如:童年時期的艾米莉在海邊奔跑、用木棍在沙灘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及海浪衝向正在沙灘上玩耍的艾米莉的畫面,都大量採用了從遠景到近景的推鏡頭。這樣的鏡頭呈現方式有利於交代環境、敘事表意;有利於再現人物活動的生動性和連續性;也有利於觀眾產生介入感並感受到艾米莉不同的內心活動和情緒狀態。而在艾米莉每次結束回憶回到現實時,則採用從近景到遠景的拉鏡頭,來表示回憶的遠去。

在我看來,影片通過艾米莉現實生活畫面中的近景系列靜止鏡頭,以及回憶畫面中的運動鏡頭的交替使用,引領了觀眾在視覺節奏上的變化,從而引發了觀影者的情感共鳴,也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03、動畫短片的觀影方法:根據自己多年的觀影經驗,我將結合《午後時光》的故事內容,談談如何高質量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我們知道,動畫短片的時長往往很短,很多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甚至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這就對影片的呈現方式以及藝術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觀影者,如果我們只是從故事情節去欣賞電影,這未免過於侷限,也難以體會導演對影片的用心之處。所以我將根據自己多年的觀影經驗,並結合《午後時光》的中的情節,談談如何高質量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①故事內容的選擇和人物塑造貼近生活,有利於觀影者引起共鳴

《午後時光》講訴的是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艾米莉有著幸福的童年,長大後的她也有著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在最美的年華與愛人共同組建家庭,但好景不長,愛人的離去讓她陷入了悲傷,唯一讓她感到安慰的是,她有了心愛的女兒,在獨自陪伴女兒長大的日子裡,她逐漸恢復了以往的感受幸福的能力,也因為這種幸福的回憶,最終艾米莉認出了一直照顧著她的女兒凱特。

通過影片的內容,我們可以感受到導演對故事情節的取捨,她選擇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四個人生階段:童年、少年、青年和老年。為什麼會這樣選擇?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這四個階段,所不同的只是一些細枝末節,因為相似的人生經歷,會使得觀影者更加感同身受。

整部影片對白很少,影片開頭是一位老人怔怔地坐在房間裡,通過對老人面部表情的特寫,我們可以感覺到老人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地方,但因為畫面信息量很少,觀影者看不出來發生了什麼,通過這種畫面的人物塑造,讓觀影者有了繼續觀看、一探究竟的慾望,從而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當畫面一轉老人回到童年時期,創作者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的形象,以及後來在老人不同時期的回憶中對人物的塑造,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曾經擁有著愛、有著鮮活喜怒哀樂的豐滿的人物形象。

通過不同時期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情節的設置,我們可以瞭解到人物的性格,從而感受到情節的衝突,並開展想象的空間,多層次地解讀導演為什麼要塑造這樣的形象?這樣的人物形象傳達了什麼樣的思想?通過這些問題,我們對電影的主旨也會有著更深層次的解讀。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②與主題高度匹配的色彩基調和背景音樂,以及電影象徵符號的運用

  • 色彩藝術和背景音樂

電影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場景連接起來的,而場景的氣氛的營造表現在視覺畫面上,色彩的運用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因為色彩和心理、生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實驗者握住兩杯溫度相同的水,一杯為藍色,一杯為紅色,讓實驗者感覺哪杯水的溫度高,結果所有的實驗者都認為是紅色的水溫高,藍色的水溫低。因此,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調往往給人以溫暖、熱烈的感覺,而藍色、青色、紫色等冷色調則易讓人產生沉靜、憂鬱的感覺。

在《午後時光》這部影片中,導演在現實的空間就採用了黃、橙色這種暖色的基調,來強調艾米莉因女兒的陪伴和照顧,其內心產生的溫暖的感覺;而在過去的時空中,則根據不同的情景採用了或濃或淺的冷色調,強調了過往的喜怒哀樂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的事實。

同樣,這部短片中的背景音樂在不同時空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在現實的時空中,場景的節奏很緩慢,背景音樂也輕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偶爾的有三兩聲單音節的琴聲緩緩飄過,這與老人遲緩的思維活動高度吻合;而當老人的思緒因不同的媒介而沉入回憶之時,音樂節奏明顯加快,旋律悠揚,讓我們的身心也跟著沉入舊時的場景之中。

在我看來,不同時空中主人公的不同狀態、心境情感和背景音樂的完美結合,使得作品的表意功能得到了成倍的增長,也增加了畫面中時空的真實性,讓觀眾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 影片中隱喻和象徵的使用

很多動畫短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臺詞非常少,有的短片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句臺詞。作為一名觀影者,要想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內容、主旨,需要適當地瞭解一些電影中特有的象徵符號。

比如在艾米莉和愛人甜蜜相擁的場景之後,風吹起了她愛人的帽子,帽子在空中迴旋了兩圈掉落在地,這段過程採用的是一個運動長鏡頭來加以呈現。很多人不明白,導演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鏡頭來描述這頂帽子?有著什麼樣的寓意?

在古代,帽子代表著身份地位,一旦官員獲罪,都要先摘掉帽子,我們也經常會在電影電視中看到類似的畫面,所以,失去帽子往往隱喻著失去了身份和生命。比如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的最後,男主傑克遜最後準備放棄生命時,他摘掉了帽子;還有在美國奇幻片《從今以後》中,小男孩馬庫斯準備乘坐地鐵時,其哥哥傑森的靈魂提醒小男孩有危險時,也是風把帽子吹到了地上,讓小男孩去撿,從而錯過了爆炸。

在這部影片中,結合上下的劇情,我們可以判斷出,艾米莉愛人的帽子掉到了地上隱喻著他失去了生命,所以才有了下面一個鏡頭艾米莉戀戀不捨地注視著帽子,眼角留下了一滴淚。

《午後時光》中這種象徵符號的運用還有很多,比如艾米莉在經歷愛人去世的悲傷之後,她登上了海邊一塊高高的岩石,面帶欣喜雙手伸向天空,隨後洶湧的海浪衝向大石,當海潮退去之時,一個圓圓的肚皮浮出水面。這裡圓圓的肚皮暗示著艾米莉的懷孕,所以,她才會面帶欣喜雙手伸向天空來感謝上蒼,而洶湧的海水預示著她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在之後的海潮退去則意味著這一切的苦難終將過去。

又比如:艾米莉站在一個黑漆漆的山洞口,對著山洞喊:“hello!”餘音嫋嫋,回聲不覺。這其實是隱喻艾米莉生孩子的時刻,她被陣痛折磨得很久,所以,她的心在呼喚著孩子快點從產道出來。

美國電影理論家波布克有句名言:對於成熟的導演“每一個視覺畫面上都有它的簽名”。

由此可見,電影的取景框中出現的各種事物,絕不是簡單的生活記錄,而是導演圍繞著特定的主題,按照敘事的需要,依據美學原理進行的選擇和再組織。我們在觀影的時候,遇到看不明白的鏡頭可以聯繫前後的故事情節,發散自己的思維進行聯想,對影片進行深層次的解讀。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③瞭解導演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跟影片主旨相關的一些資料,增加其對創作意圖的理解

白玉蘭獎動畫片類別評委 凱•本博曾經說過:“動畫作品要反映現實人的生活,講述他們的真實經歷,並給人們帶去一定的情感共鳴和教育意義。”


因此,好的動畫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必須有好的情感承載,其所表現的主題也需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共通價值是傳播的基礎”。

《午後時光》的導演露易絲的創作這部影片的靈感來自於她幼時的記憶,她在被採訪時曾說過:

“我曾經觀看紀錄片並閱讀有關老年痴呆症的資料,這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看著父母照顧我奶奶和外婆,奶奶和外婆都沒有老年痴呆症,但也常常出現記憶喪失的情況。”

在2019年版的《阿爾茨海默症事實與數據》中,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50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的痴呆症。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有預測:“預計2030年痴呆症患者總數將達到8200萬,2050年將達到1.52億。”

《午後時光》的導演路易斯是愛爾蘭人,我們知道,因為歷史的原因,愛爾蘭和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據報道,在英國,痴呆症已經成為老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將心臟病推向了第二位。因此,我們可以感受到導演對老年痴呆失憶人群的關懷,以及呼籲全社會對這一人群情感需求的關注。

由此可見,瞭解導演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跟影片主旨相關的一些資料,可以增加我們對影片呈現方式和主旨的理解,從而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也更加能感知到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寫在最後:

《午後時光》這部動畫短片通過艾米莉不同人生階段的回憶與現實中失憶狀態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到親情對於阿爾茨海默症失憶老人的重要性。影片只有短短的6分鐘,臺詞也僅有寥寥幾句,但卻依然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作為一部優質的動畫短片,如果僅從故事情節來解讀,難以感受到影片藝術的精妙之處,所以,我今天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兩方面加以解讀,並在文章第三部分講訴了高質量欣賞電影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