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郭真武廟——貢米之鄉探尋玄武信仰

王郭真武廟——貢米之鄉探尋玄武信仰

王郭真武廟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王郭村中。王郭村歷史悠久、景色迷人、交通便利,被稱為“貢米之鄉”。據王郭村《真武廟碑記》:北齊斛律金被封咸陽王,在此建別墅,修城郭,即咸陽王城郭。年久城湮,形成村落,乃以王郭為名。今天我們要參觀的真武廟就在王郭村中,這座村莊除了婁睿墓和虞弘墓兩座千年大墓外,真武廟同樣獨具魅力,每年都吸引著眾多中外古建愛好者前來領略它的風光。


真武廟創建年代不詳,據碑記載,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道光、咸豐時,均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佈局,東西21.9米,南北59.85米,佔地面積1310.71平方米。中軸線上建有戲臺、獻亭、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及耳殿。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築。2011年12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將其公佈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真武廟的戲臺,戲臺是戲曲演出的專門場地,中國古代戲臺基本為木結構建築,從高度講大致可分為單層、雙層兩種類型;從開口角度講,可分為一面觀、三面觀兩種,亦有介於二者之間者。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戲臺坐南朝北,石砌臺基,高1.5米,面闊三間,捲棚歇山頂勾連搭硬山頂。屋頂的方框下面是空間較大的表演區,對需要開間較大的舞臺是十分有利的。


位於真武廟院落中央,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獻亭。亭是體現中國建築特徵的一種代表形式。它造型豐富,玲瓏多姿,富有詩情畫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亭就是中國古典建築意匠的一個縮影。我們面前的這座獻亭的八根紅色柱子支撐起整個建築,四周無壁,非常通透與敞亮。它一般為祭祀和焚香之處。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在獻亭之後的建築就是正殿,正殿石砌臺基,長11.3米,寬8.05米,高0.6米,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簷硬山頂。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房屋的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高出的山牆我們稱為封火山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時,火勢順房蔓延。正殿是六檁前廊式構架,柱頭科三踩鬥昂,平身科三踩單翹,明間二攢,次間一攢。廟內還存有清代記事碑3通,碣2方。主殿祀真武大帝,前立周公、桃花女塑像,旁有雷公電母等塑像。


“真武”一詞源於古代對星辰玄武的信仰,玄武神乃中國神話中的北方之神。早在商代,就有“四象”之說。所謂的“四象”是把春天黃昏時出現在南方天空中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隻鳥,東方天空中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條龍,西方天空中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隻虎,北方天空中的若干星星想象為龜蛇。其中龜為玄,蛇為武,合稱玄武,因此玄武為“四象”之一。


遠在西周時期,古人把二十八星宿分為四組: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即所謂“四靈”。


春秋時期,又有五方配五色之說,即東為青色,西為白色,南為紅色,北為黑色,中間為黃色。同時把“四象”與“二十八星宿”結合起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有七個星宿,而鳥、龍、虎和龜蛇則分別成為七個星宿的代表。“四象”也好,“二十八星宿”也罷,本來是人們為便於觀察天文現象而人為設定的,但古人認為星宿的運行都有神靈主持,或者認為這些星體本身就是神,由此產生了對天體和星宿的崇拜。玄武是北方星宿的主宰,故而是北方之神。

西漢以後,民間傳說龜蛇為雌雄二物,便將“龜蛇合抱”作為玄武的象徵,尊崇為北方的大神。淮南王劉安《淮南子·天文訓》雲:“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獸玄武……”


東漢以後,人們對玄武的迷信更甚,認為北方屬水,祀玄武可防火災。於是玄武代替了顓頊,被尊為玄帝。


南北朝後又有了“北斗主死”“南鬥主生”之說,南鬥屬北方七宿之一,玄武神又開始與人的壽命聯繫起來,民間對玄武的信仰更加普遍。隨著道教的發展,羽士們利用這種信仰,將玄武神塑造為道家尊神。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為避皇帝名諱,改玄武為真武,有關真武大帝入武當山修行的傳說也逐漸流行起來,其地位極其顯赫,高貴無比。真武神也由最初的星辰神演變為動物神,最終升格為修行得道、披髮仗劍的人格神。舊時真武廟幾乎遍佈全國,廣受人間香火。


王郭村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建有大小不等的寺廟宇,除了我們今天遊覽參觀的真武廟,還有:臺駘廟、三官廟、老爺廟、明秀寺、觀音堂等。而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真武廟是在2008年由部分村民集資重修的,可謂難能可貴。正是社會各界力量對文物的熱愛,對文化的傳承才使得我們得以見到這座集殿、亭、臺、廊舍、牌坊於一體的精美古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