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歷史上,這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不可否認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讓漢人的地位得到了恢復,從元朝的壓迫中得以解脫。現如今看來,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

單單從建立明朝來說就是如此。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開始論功行賞,只不過最後的明朝開國功臣萬萬想不到,朱元璋會卸磨殺驢,這些名稱的開國功臣幾乎沒有得以善終的。大部分明朝的開國功臣都在洪武四大案中受到牽連,由此走向了死亡。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洪武四大案受到牽連的官員達到了數十萬之多,這樣的情況即使是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朱元璋這樣做,可以說是為了讓子孫順利繼位,只不過朱元璋也想不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開始大規模的削藩,這讓各個藩王都開始不安。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的藩王開始有所行動,剛剛即位後,朱允炆大肆削藩,這讓燕王朱棣感到了危險存在。於是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正因如此,朱棣成功登基即位。換個角度說,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正,但是這不影響朱棣是一位優秀的皇帝。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朱允炆,作為明朝上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史上下落最神秘的皇帝。朱允炆不僅僅是下落不明,就連皇陵都沒有,更加難以置信的是,朱允炆連遺體都沒有找到,這就讓後人感到震驚了。身為大明王朝的皇帝,這樣的結局似乎是出人意料的。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那麼靖難之役後,朱允炆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到底去哪了?死了還是失蹤了?對於朱允炆的下落,恐怕是眾說紛紜的,野史中的傳聞就有很多。在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了燕軍破城而入時,朱允炆欲拔刀自盡,少監王鉞在側攔住說:“陛下不可輕生,從前太祖升遐時,曾留有一個箱子,並說‘子孫若有大難,可開箱一視,自有方法’。”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箱子中的紙條寫著“允炆從鬼門出,餘人從水關御溝出行,薄暮可會集神樂觀西房。”正因如此,朱允炆痛哭一場,麾衣出走。朱允炆走出皇宮後,下落不明。其餘還有流落到了西南一帶,不過這一點同樣無法得到證實。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到達西南。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兩具屍體,當作是朱允炆與皇后馬氏下葬,但其實他內心深處,也對朱允炆的死很懷疑。朱棣登基之後,一直在尋找朱允炆的下落,眾所周知的是,朱棣在位期間,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典故。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後人對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存在一種說法的,就是朱棣命令鄭成功前往周邊哥哥小國尋找朱允炆,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目的。眾所周知,鄭和七下西洋除了弘揚大明的國威,結交友鄰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調查建文帝在海外的下落。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在外面漂泊十幾年的胡濙突然趕回北京。此時朱棣駐地剛好在宣府駐軍。胡濙匆忙趕到宣府時,已經是深夜,朱棣已經睡下,聽到是胡濙回來,立即批衣照見。君臣兩人一直是密探,兩人的談話持續了數個小時。


一道價值上百萬的歷史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裡?

《明史》記載:“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也就是說,胡濙已經打探到了朱允炆的確切消息,而且事隔多年,朱允炆已經沒有任何爭奪皇位的想法和可能。除此之外,關於朱允炆的下落,還有一種說法。

只不過這種說法的可信度不高。有記載說後來年已六十四歲的朱允炆因被人發現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為了辨明真偽,讓曾侍奉過朱允炆的老太監吳亮出來鑑別。通過老太監的鑑別,得知這位僧人是朱允炆,只不過這些都是野史的傳聞,不是正史內容。

即使是到了萬曆皇帝時期,朱允炆的下落仍然是明朝的謎題。當時的萬曆皇帝年齡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萬曆皇帝有輔政大臣張居正。此時的萬曆皇帝問張居正朱允炆的下落。張居正當時回答說:“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朱允炆)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現如今看來,朱允炆的下落已經徹底的成為了歷史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