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總是容易學習模仿別人的缺點?

蘑菇鹹魚


毫不誇張地說,孩子日常行為和習慣的養成有80%-90%來自模仿。所以孩子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尤其是缺點。

01.不管優點缺點,孩子都會模仿

就像開篇說的,孩子日常行為和習慣的養成有80%-90%來自模仿。

從剛生下來什麼也不會,到慢慢地受訓練、模仿成年人的語言、行為、姿勢等等,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模仿和長大!

所以其實不是孩子只模仿缺點,而且模仿各樣的行為,不管缺點或優點。

02.人類與生俱來對缺點、消極的東西比較敏感

有心理學家說,可能是受人類進化的影響,人類對一些消極的點更敏感。舉個例子,棍子和蛇,我們一定先注意到蛇;而對消極事物不敏感的祖先都被淘汰了。哈哈…我們都是那些對危險、消極事物敏感祖先的後代。

同樣的,小孩子也是對缺點更敏感,他們更容易學習、模仿缺點。也許這就是“好的不學,學壞的!”、“學好不容易,學壞卻很快!”

03.父母應該注意自我行為,儘量做正確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身為父母,更應該時刻注意我們的行為和習慣,要為孩子做正確的榜樣。

如果有些不好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孩子,就要及時改正,不僅自己改正,也要幫助孩子改正!

總之,孩子既然容易模仿缺點,我們家長就該格外注意孩子的行為,把那些不好的習慣扼殺在搖籃裡。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做孩子正確的榜樣!

歡迎關注、留言,我是 @木木大叔談育兒。

多年海外教育經驗,多年自學育兒知識,每天為你分享新鮮的育兒理念和乾貨。


木木大叔談育兒


你好,我是猴子怪阿姨,很高興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為什麼小孩子總是容易模仿別人的缺點?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中很快地閃過以前父母常說的一句話:“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時有餘!”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說自己孩子的之前的模仿經歷!

我的女兒,她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每次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後,都會將自己的房間和她的書桌整理好,收拾乾淨的。

但後來,有一次她寫完作業後,不僅不整理書桌,而且還將吃了零食的袋子放在書桌上,沒有丟垃圾桶。

我看到後問女兒,究竟怎麼回事:

她卻說:“我上次去同學家玩,同學她就是寫完作業後,坐書桌上吃東西的,也沒丟掉零食的空袋子。而且,她媽媽也沒說她呀!…”

“就你,老叫我收!…”

這番話,說得讓我感覺:女兒的逆返心裡已經反應出來了,看來我需要好好解決一下了!

是的,看吧!帶有一定隱藏著的逆返心裡的女兒,她的整理習慣,我之前一直教她保持,而結果,卻在一次玩耍之後,就學習同學的隨手放垃圾的毛病!

因此,我後面也專門去看了一些關於瞭解孩子心裡的書,受益還挺多!

簡單說幾點:

1.以身做則:要想孩子做好整理的習慣,父母要先自己做好物品整理,房屋打掃。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叫孩子幹嘛幹嘛的!

2.獎勵:在孩子做好一件事後,家長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或言語表揚,或行為擁抱表揚,以及也可以偶爾獎勵點小零花錢。

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形成好習慣是會被肯定的心裡!

3.給孩子講一些帶有寓意的繪本故事:例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由壞變好的人,後面越過越好的繪本故事,從而教育孩子,儘量不要去模仿他人的缺點等

好了,希望以上容能夠對你有用[微笑][微笑]





猴子怪阿姨


也不是容易學習別人的缺點,可能那個人缺點太多了,經常在小孩子面前暴露出來,我印象最深得就是,我當老師,我在市裡當老師和在縣裡當老師就不一樣,市裡面的孩子,老師自身要求嚴格,上課的孩子真的和電影裡一樣規規矩矩,一句話不說,好像都比著做好孩子,特別省心,縣裡就不一樣,有缺點的孩子多,大家都在一個環境裡,一部分就會被一部分同化,讓市裡孩子回縣裡上學,也會變成縣裡孩子那樣的生活狀態,都是這樣,所以孩子不是容易學缺點,是因為大家沒有把更多的優點展示出來給他們,他們也分辨不出來好壞,就一張白紙,看到什麼,加什麼


娜是老師


因為缺點好模仿呀。大人有時候也這樣不是嗎?學好的學不好,學壞的一學就會。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指引了。


比如孩子愛說屎尿屁。這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孩子在成長,每一個階段都有覺得霸氣神奇的事情。這個時候他就覺得沒事說屎尿屁很過癮。有一種可以主導自己的感覺。

父母這時候就多多聽取孩子的意見,多讓他作作自己的主。在這些事情上,他能作得了自己的主,很快他對屎尿屁就不感興趣了。

比如看電視玩手機,這誰不想啊,多爽啊,腦子不要動,躺在那裡,身心就得到愉悅了。

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惡勞的。那些成功的人士,都是靠超強的自律才能成功的。


比如,逃課,上網。這當然是很多孩子的夢想啊,上課多傷腦筋,誰不想逃課都踢球,去網吧玩遊戲。

孩子真的那麼嚮往自由,那麼跟他約定,一個星期可以6個小時想怎麼玩遊戲就怎麼玩遊戲,不受任何限制,甚至爸爸媽媽都可以飯端到房間讓你吃。或者跟爸爸一起去網吧放下身段放下一切全身心的玩一次這個遊戲。

孩子學壞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管,越管他就越想玩。任何人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都會神之嚮往,一定會偷偷摸摸的想得到。那你跟他約好,玩的時候我不管你,甚至我帶著你玩,學習的時候你也要是真的學。這樣是雙贏。

在放任孩子和立規矩之間,父母只要把握好度,就不存在只模仿別人的缺點這回事。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一定和空間,如果他學了什麼不好的習慣,首先要做的並不是立馬制止,或者諷刺。

而是跟孩子互動,走進他的心裡。瞭解他學這些不好的習慣背後的原因。然後慢慢引導改下。

可以先認同,共情,說媽媽小時候也有這個毛病。然後再指出這個毛病的不足之處,會讓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不好的人。再推崇孩子,咱們寶貝可不想當那樣的人吧。然後指引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一定要有個過程。


堯媽佑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深深地影響到孩子。所以說,要想讓孩子學會讚美,父母首先要學會讚美孩子。這種讚美從孩子能昕懂話兒的時候就應該開始了。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對他說“寶貝兒,你真聰明”,“好孩子,你真乖”,“乖兒子,你真棒”,等等。昕到這些讚美之辭,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就能自然而然地激發或強化他這種被讚美的行為,這種正強化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對他值得肯定的行為進行具體的讚美,因為這一階段孩子對籠統的讚美已經興趣不大了,所以這時候具體的讚美會才能對孩子產生更好的效果。無論何種讚美都能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愉悅感,這種愉悅的體驗,會反過來刺激孩子使用讚美這種技巧,當然也會讓孩子學會使用讚美的語言。前面我們講到有些孩子可能不好意思把讚美別人的話說出口,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間接的讚美方式,比如,用眼神、動作、姿勢等來讚美別人。其實,多數情況下,身體語言的讚美比語言的讚美更顯得真誠,更容易讓人接受。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不妨試試這種方法。(Y0823)






行者金牛


幼兒具有“吸收性心智”,會吸收來自他周圍的一切信息。就像孩子學說話一樣,你不停的跟他說,慢慢他就開始會咿咿呀呀地跟著說,你跟他說得越多,這個相應的環境準備得越充分,他也就吸收得越多,自然而然學得也就快。一般來說,單純的由長輩撫養的孩子如果爺爺奶奶很少與孩子對話,每天孩子可能就是對著電視屏幕的,這種孩子的語言發育相較於具有良好語言環境的孩子而言會相對遲緩。

孩子是不是隻會吸收單方面“好的”或是“壞的”信息呢,當然不是的,孩子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分辨哪個是好應該要多吸收,哪個是壞的不應該吸收得能力。曾經班上有這樣一個孩子,雖然才兩歲多但是性格非常急躁,經常因為一點事跟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就去用手抓別的小朋友的臉或是打別的小朋友。後來跟他的家長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在家裡受到的就是這樣的教育,爸爸脾氣比較急,同時這孩子又比較調皮,不聽話的時候爸爸急了就會動手去打,而且家裡上小學的姐姐跟他吵架了也是直接動手打他。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所吸收到也就是學到的就是這樣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滿意我就動手。

孩子還不懂分辨是非,要想讓孩子往好的方向學習,首先父母就必須要從言行舉止各個方面做到好的榜樣,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夏夏夏苒啊


孩子是會選擇性的模仿他人的,而這個選擇的基準,是孩子對對方行為的認知和實踐,這是一個基礎,弄清楚了就明白為什麼孩子容易模仿別人的缺點。

舉個例子來說明會比較容易理解:

爸爸媽媽經常吵架,而只要媽媽一哭,爸爸就會啞火併順從媽媽的意願,孩子很快就會觀察並模仿這一點:哭。

媽媽用行動給孩子證明了哭的有效性,而爸爸輔佐了這份有效性,在這一情況下,孩子很快就會喜歡用哭來解決問題。

但為什麼有的孩子並不會習得這一技能呢?理由很簡單:因為他的實踐無效。

當孩子發現哭是一種讓他人妥協的有效武器,很快他就會付諸實踐,他實踐的結果有三種:

1. 他人妥協;

2. 他人不理睬;

3. 他人不妥協,甚至懲罰他;

如果是第一種,那麼孩子就通過了行動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隨著他人對他的哭泣的一次次妥協,就一次次加深了孩子對此方式的認知,從而堅定不移;

如果是第二、三種,即孩子實踐後發現哭泣是無效的,那麼他就不會繼續模仿下去,然後尋找新的行為方式。

同樣的,如果父母發生爭執時,往往是以和諧溝通為解決方式,孩子同樣也會學習並進行驗證,機制同上;

那麼,為什麼孩子總是容易學習模仿別人的缺點?

往往別人的缺點,總能給孩子展現出有效性的一面,而且是非常明顯的有效性。

我們可以觀察到,如果我們與他人意見相左時,採取和平的解決方式(例如溝通)而沒有表現出對抗,那麼無論對於孩子還是旁人來說,其溝通所達到的效果都是事件中雙方“你知我知”的情況;

而如果採取對抗性的溝通方式,而且伴隨著一方的妥協,那麼“視覺效果”上是非常明顯的,總是伴隨著一方的勝利、一方的落敗。

孩子是很單純的生物,他們所觀察到的更多的是表面的東西,這就讓他們錯誤地認為別人的錯誤行為(缺點)是有力的武器。


淅爸育兒記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小孩容易模仿別人的缺點,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俗話說,好習慣不是一日養成的,壞習慣一學就會。真的這樣,好習慣來自於每天的堅持,而壞習慣一學就會,小孩模仿能力強,很快就學會了。

2.小孩好奇心強,特別是喜歡觀察的孩子,孩子小分不清好壞,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是美好,比如看到殘疾人走路,孩子不知道他們腿部有毛病,以為可以這樣走路,他也要這樣走,很快就學會了。

3.外部環境影響,受周圍有壞習慣缺點的人的影響,教壞孩子很快的。

所以爸爸媽媽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表現,如果有發現,或者孩子要學給你看,不需要特意批評,誇大副作用,平靜的給孩子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慢慢就改過來了。千萬不要著急,或者採取過激行為,給孩子指出錯誤,或者天天說教,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伊諾媽咪育兒頻道


看到您這個問題我真的很揪心。

孩子的行為是隨著大人的行為還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果孩子出現這種現象,這時候家長要警惕了。單純的模仿不會造成什麼危害。但如果處於這種環境之下,長期的去做這某一個行為。那麼對孩子的將來會影響特別大。

孩子是從一個好奇轉變成一個認知的行為的過程。如果這種壞的習慣轉變成孩子認知成的一種習慣的時候,這就特別危險了。

我們父母的角色是引導和教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正確的理解分析和認知一些行為的過程。

習慣成自然,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懂的道理。提高警惕。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行為,作為父母要及時的制止和引導。要將這種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去給孩子做教育。

螻蟻潰堤,蝴蝶效應,凡事都應從小事做起。不可輕視。

作為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要去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習慣。







老曹廚藝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孩子的很多技能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但我們發現對於孩子來說,似乎好的習慣比較難以養成,而對於壞習慣則一學就會,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好習慣是需要持久養成的。

關於孩子模仿個人感覺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說髒話,孩子在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平時接觸的人較少,環境也相對簡單,孩子從未說過髒話,但進入幼兒之後,最先學會的就是說髒話。

問他知道什麼意思不,說是不知道,但班裡某個小朋友經常說,覺得好玩就也跟著說了,實際上這就是孩子之間的一種模仿行為。

但模仿容易,改起來真的很難,雖然跟孩子說了說髒話是不禮貌的,不能說,但孩子當時表示知道了,但在不注意的時候依舊會冒出來,著實讓人頭疼。

因此,要想讓孩子模仿優點而不模仿缺點的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會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一旦發現孩子的錯誤行為及時糾正。

第二,注意環境的影響,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不給或者少給孩子模仿並養成壞習慣的機會,古“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房”,皆是因為環境的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太過強大。

第三,家長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作用,孩子首先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與孩子相處最多的也是父母,所以家長要有意識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這一點其實現在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是值得肯定的。

總之,不管孩子模仿正確的行為或者錯誤的行為,我們家長都應該理解,並及時進行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並養成生活學習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