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疫”線綻放的雷鋒家鄉“鏗鏘玫瑰

(通訊員 孟春石)我是望城喬口人。”“我是望城新康人。”“我是望城的媳婦”……近日,一段“我以雷鋒為榜樣,望城人在武漢”的視頻引發了全國網友的關注。記者通過多方打聽了解到,視頻中的這群“鏗鏘玫瑰”全部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療隊。她們或是望城人,或是望城媳婦,其中護理隊長鍾竹青還剛剛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自2月8日出徵起,這群“鏗鏘玫瑰”就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勇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捍衛者。

築一座堡壘,守一方平安

正月十五元宵節,萬家團聚之日。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療隊的130名醫護人員,緊急組隊奔赴武漢防控疫情第一線,其中護理人員為100名。

在這群護理人員中,有一個大家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身影,援助湖北醫療隊護理隊長鍾竹青。鍾竹青,望城新康人,她是這批護理團隊的主心骨,在抗“疫”過程中如燈塔般指引方向。“以前沒有留意,因為3月5日是學雷鋒日,不少姐妹的朋友圈都在說‘我是雷鋒家鄉人’,當時我就很驚訝,在群裡問大家,是望城人或者望城媳婦的請接龍,沒想到有十人之多,竟然佔了我們護理人員的十分之一!”

這裡,有瞞著家人奔赴抗“疫”一線的胃腸外科主管護師李娟。她是一名新望城人,家住月亮島街道。“在雷鋒家鄉生活的這13年,感覺‘雷鋒’時刻都在我身邊,現在祖國需要我,我就應該挺身而出。”

“第一次到望城,看到雷鋒故鄉歡迎您就倍感親切,因為從小就有個英雄夢,做不了英雄,那就住在英雄的故鄉,和英雄做鄰居。”作為新望城人的劉倩說。

到達武漢後,大家迅速進入角色,與時間賽跑,同病毒鬥爭。2月10日零點開始,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的病區一片燈火,各病區都在緊張有序的收治危急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7樓西區病房由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醫療隊接管。從零點到5點40分,病區共收治48名危急重症患者,平均年齡65.4歲,均合併有2-3種慢性疾病。

“我們病區負責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責任大,護理要求高。”擁有20多年急危重症工作經驗的餘曉說。餘曉是望城東城人,在湘雅醫院被大家稱為重症護理的“特種兵”。此次,她也帶著特殊的使命,和同事們一起,為病人們堅守住最後一道生命防線。

“歷經了從最初起程時的熱血沸騰,到現場的震驚,再到如今冷靜的應對,我們總算築起了這座戰‘疫’堡壘。”在迅速穩住局面後,鍾竹青帶領護理同仁,創新推出整體護理模式,切實做好醫護協同,實施隔離區與清潔區的每班微信語音交班,特殊患者的遠程會診討論,醫護床邊查房等運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出院病人越來越多。

在武漢“疫”線綻放的雷鋒家鄉“鏗鏘玫瑰

這裡沒有矯情,只有戰士

“別看大家平時嬌小柔弱,真到了一線‘戰場’,個個都當好了一顆螺絲釘。”鍾竹青向記者打趣說。

25歲的護士陳果,是望城喬口人。剛穿上防護服的她,立即出現頭昏、心慌、噁心等嚴重不適感,而且症狀愈來愈明顯,隨時會發生窒息。

同事見狀,趕快過來幫她脫下防護服,頂替了她的班。“那一瞬間,淚水就在眼眶打轉,回到酒店還哭了幾次,總感覺我拖了大家的後腿。”作為“團隊”開心果的陳果,第一次在武漢嚐到了無奈和心酸。

“後來我就反覆努力,不斷嘗試,我到這裡不是來矯情的,我也要上到一線做‘戰士’。”陳果斬釘截鐵地說。

來自銅官街道的何微也深有同感。因為護理重症病人精神高度集中,特別緊張,不小心就被28床的錢爺爺那鏗鏘有力的嗓音,“嚇到”尿了一次褲子。

回憶起那次難忘的經歷,何微有點忍俊不禁。“從小都被家人表揚,沒尿過褲子,但在武漢給破了功,多虧穿了成人紙尿褲,真沒想過一泡尿會有這麼重。”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何微就兜著這泡尿“負重前行”。“這裡是戰場,根本沒時間再去換衣褲,但我覺得自己沒有給銅官人丟臉。”

在重症監護室,護士們穿著防護服4到6小時一班,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還要高頻率說話,進去後不到一小時就全身溼透。

來自金山橋街道金坪社區的何海玉介紹,從進入病房開始,大家就需要迅速進入戰鬥狀態,有時看到患者的無創呼吸面罩鬆了,也根本顧不上被感染的風險,壓低身子幫患者戴好。

“記得防護服脫下後,姐妹們發稍的小汗珠滴滴答答,臉上被護目鏡和口罩壓得坑坑窪窪,看得好心疼,姐妹們卻俏皮地說:海玉,別笑,你昨天下班的造型也不咋的。”何海玉滿是回味。

越是艱險越向前。在抗“疫”一線,“糧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望城媳婦卜平元,是這個醫療隊的後勤總管,保證團隊每個人的生活起居、健康安全以及病人的營養搭配,事無鉅細,都要親力親為。

這是一件十分操心的苦差事,但她覺得無上光榮:“每個崗位都需要有人堅守,一個人只有當她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在武漢“疫”線綻放的雷鋒家鄉“鏗鏘玫瑰

愛和笑聲,也是治病的良方

“雷鋒說過,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這份溫暖,這份熱情,幫助重症病人樹立信心,比金子還珍貴。”多年的臨床經驗,鍾竹青總結出,愛和笑聲,也是治病的良方。

鍾竹青說,她在一次查房時,得知一個剛轉來的病人,精神萎靡,後瞭解到他54天沒有洗臉洗手洗腳。鍾竹青二話不說,當即就給病人打了洗腳水,認認真真的幫他把腳洗乾淨,並給其理了頭髮,引來了現場的陣陣笑聲。“留美博士醫術高超,但做起洗腳妹和理髮師,技術很一般。”至今回想起來,鍾竹青都有點為自己當時的“衝動”啞然失笑,不過也非常值,自此,病友們更加信服我們,醫護人員也更加細心細緻。

“1234,5678,2234,5678”。走廊上,成了個體操廣場。這在以往重症病室,想都不敢想,但護理小組的副組長劉丹打起了呼吸操的主意。

作為體育運動達人的她,家住中糧自然天城,每次上班都要經過雷鋒雕像前,雷鋒春天般的微笑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她也把這個微笑帶給了病友們。“剛開始是兩個人跟著我們做,後面是5個,6個,7個,8個……大家都出來了,那一瞬間,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特別感謝湘紅姐的陪伴和聊天,你是我的救命恩人!”50歲的病人芳姐拉著成湘紅醫生的手,泣不成聲。此前,由於在家起病時,自己一時大意,沒能和家人做到有效隔離,老公和女兒也相繼感染,她揹著很大的壓力,心情非常低落。

聽說此事後,作為醫療隊伍中年齡最大的醫護人員成湘紅主動請纓,專門和病人結成了一對一的臨時家屬關係,噓寒問暖,無話不談。心態的變化,使得醫院的治療方案成效顯現,芳姐的病情迅速好轉。

在劉倩的防護服上,記者看到“來自雷鋒家鄉的問候”這幾個簡簡單單的大字,像窗外的暖陽,撒到病房,撒到患者的心裡。

還有化身“韓紅妹妹”的何微,和自稱為“劉歡哥哥”的患者認作親人,幫助病人快速從失去至親的陰影裡走出來。

病房內笑聲陣陣,愛意盈盈,不僅驅散了“新冠病毒”籠罩在病人們心中的陰霾,更堅定了大家戰勝“疫魔”的決心……

進入病區不到10天,鍾竹青和她的醫護人員們又做出了一個新的決定,將所有獲捐的營養品等物資全部轉送給新冠肺炎患者。“因為老年人牙口不好,吃不下盒飯,擔心他們營養跟不上,抵抗力差。”鍾竹青介紹,當護士們把一碗粥、一碗湯端到病床前時,很多人都失聲痛哭,被我們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所感動。

“一瓢飲,一簞食,也是一場衝鋒,雖然沒有號角,沒有呼喚,只在不經意間,就佔領了一個高地。”年輕的陳果,在她的日記裡認真寫下了這一段話。這次經歷,她將終身受益。

早春三月綻蓓蕾,杏林巾幗競芳華。

武漢,這座雷鋒曾經來過的地方。如今,62年後,在戰“疫”的烽火線上,這裡有更多“雷鋒”來到武漢,她們和雷鋒具有同樣的信仰和擔當。

她們的胸中有一團烈火,一腔赤誠,誓要將病魔消滅乾淨,誓要還你晴川歷歷,還你芳草萋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