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促春遘时雨,

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

草木纵横舒。”

——东晋·陶渊明《拟古九诗》


惊蛰,古称为“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为惊醒,“蛰”为蛰伏的动物,“震”则是对“雷”的雅称。

在古人眼中,春雷是唤醒万物的钟声。因此,很多人熟知惊蛰节气,都是从“春雷”开始的。然而,惊蛰的节气意义远非如此。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代表,惊蛰大概是最具活力的。

它是仲春时节开始的标志。自惊蛰起,酣睡了整个冬天的动物们在不断爬升的气温中苏醒过来,走出泥土或洞穴,开始新一年的活动。花草树木也听从春风的召唤将枝叶舒展开来,抖擞着精神迎接和暖春日。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春雷初响,大地回春。春雷是冷暖空气交锋过程中因大气不稳定而产生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往往是指一年中第一次的初雷。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雷初响的时间并不相同。按照一般规律,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渭水一带的初雷一般在惊蛰期间发生。北部地区要到四、五月份才有初雷,而北京的初雷日一般多发生在4月下旬。华南沿海四季皆有雷鸣。

惊蛰期间,正处在3月上中旬,此时的天气气候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春季特点。天气回暖是主流趋势,春天的脚步明显加快,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见证了冷暖空气的交接全过程,冷暖交替、阴晴雨雪的天气短片也不时上演。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驱 虫

常言道,“春雷惊百虫”。福建也有谚语说,“惊蛰不杀虫,寒到五月穷”。惊蛰之后,随着气温回暖,雨量增多,蛇虫鼠蚁开始活动,殃害庄稼或滋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惊蛰驱虫的习俗。

古时惊蛰这天,人们会手持艾草等有驱虫功效的芳香类药草,熏香家中四壁及各个角落,以香味驱散蛇虫鼠蚁,去除家中的霉味。《千金月令》中也有“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蚊虫。”的记载。因为石灰本就具有杀虫的功效,人们在惊蛰这天将石灰撒于门外,可以达到驱赶蚊虫的效果。

到了现代,惊蛰驱虫的习俗仍有保留,灭虫除害的产品跟方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惊蛰期间,南方的蚊虫更容易滋生。因此,相较于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对于害虫的防除更为重要紧迫。

蚊虫是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当气温超过25℃时,蚊子会正式进入出没活跃期,是传播登革热、疟疾、乙脑、黄热病等多达

80余种疾病的主要媒介。而蟑螂更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其体内外携带的40多种致病菌和7种寄生虫卵传播细菌、寄生虫、病毒等致病源可以引发霍乱、痢疾、肺炎等疾病,对于抵抗力差的儿童群体来说威胁很大,容易引起婴幼儿哮喘等过敏反应。榄菊集团特别提醒大家,惊蛰节气要及时进行蚊虫消杀,害虫防治,共同守护健康生活。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春 耕

我国古人很重视惊蛰节气,因为它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古代,惊蛰节气被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唐代诗人韦应物诗歌中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就是描述种田人家在惊蛰节气的细微春雨与隆隆春雷声中,结束了农闲的日子,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民间也流传着“过了惊蛰节,农耕不能歇”、“九九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等农谚。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惊蛰时节,也是春播的重要时期。春玉米一般在惊蛰至清明期间播种比较适宜。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春大豆也进入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此时返青生长,江南的小麦已开始拔节。农作物的生长对水、肥的要求都很高,因此,惊蛰时节也是防旱施肥的关键时期。


被“春雷”捧红的惊蛰节气,有什么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