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刻丨王新辉,防疫工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防疫”剪影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陷入与病毒抗争的“苦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各行各业的人挺身而出,逆行而上,谱写着一曲曲或温暖入心,或振奋昂然,或明亮激扬,也或许悲怆伤逝的生命之歌。环保监测战线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展现环境监测人的铁军本色。

战“疫”一刻丨王新辉,防疫工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战“疫”一刻丨王新辉,防疫工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王新辉是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遥感监测室的普通一员,业务上是一把好手,是负责大气环境遥感的中坚力量。2月上旬气象条件转差,区域重污染频繁。

按照中心部署,一方面污染过程跟踪解析亟需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另一方面,针对春节放假以及疫情管控影响下污染依然频发的现象,需要科学解读及成因分析。回京隔离期间的王新辉也不忘和数据“较劲”,隔离结束后她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并持续至今。

由于特殊时期要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数据整理、图表制作、分析方法等需不断调整,加之重污染数据和分析简报报出的紧急性,王新辉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使命感,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她时常手中不断敲打着代码、绘制着图像,脑中已经开始为另一份数据规划处理流程和分析角度。有时在一篇报告撰写中途,又有了其它更紧急的任务,她心里的弦一刻不敢放松。晚上加班、周末值班是最基本不过了,顾不上吃饭是她,凌晨回去的也是她。

这期间,王新辉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区域空气质量遥感监测分析方面,同时开展新卫星数据调研以及其他科室工作,处理影像近千景,数据量几百万条。

战“疫”一刻丨王新辉,防疫工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遥感技术听起来似乎和摄影拍照有关,但实际是个多学科融合性强、创新性需求高的技术。数据前期获取调研难度大、卫星数据类型多体量大、对比验证繁杂、计算步骤细节多……

一张看似简单的图或报告背后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追求精益求精的王新辉平时就注重多探索、多研究,对一些理论基础做好论证,提前梳理一些流程,以应不时之需。

王新辉只是环保战线群像里的一个缩影。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是一如往日,尽职尽责工作。“疫情没有结束,但社会的车轮还要继续向前转动,我只是社会群体里最普通不过的一个人,做好应该做的事情罢了。”王新辉相信,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阴霾终会散去,我们也终将拥抱自由的空气。

END

战“疫”一刻丨王新辉,防疫工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