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光科幻作品集結出版:“古早味”科幻中的現實與想象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國科幻史上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一期間鄭文光《飛向人馬座》、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葉永烈《神探金明系列》等作品發表,這些中國最早期的科幻作品有著濃厚的科普風格和時代性,但是其中的某些因素也標示著科幻文學的基本特點,對這一類型的作品起到奠基作用。

鄭文光的短篇小說《從地球到火星》被認為是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併成為中國科幻小說史上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戰神的後裔》的前身),獲得了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這是中國的科幻小說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1979年,鄭文光創作的《飛向人馬座》出版,是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鄭文光因此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之父”。

郑文光科幻作品集结出版:“古早味”科幻中的现实与想象

鄭文光科幻經典系列

1月9日,長江文藝出版社舉辦了以“飛出地球去——鄭文光作品中的想象與現實”為主題的鄭文光科幻經典系列分享會。發佈會上,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總編輯黃嗣稱,近年來由於科幻作品的蓬勃發展,特別是電影《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的熱播,科幻文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由此,長江文藝出版社決定重新將《飛向人馬座》《神翼》《大洋深處》《戰神的後裔》四部鄭文光的科幻作品集結出版。發佈會中,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巖,《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也分享了對鄭文光科幻經典系列這套圖書的看法。

在鄭文光之前,中國科幻閱讀以引進的外國科幻小說為主,如凡爾納的作品,鄭文光以後,中國有了自己的本土科幻。鄭文光的作品,不僅有優美的文字和豐富的想象,還注重考證,有紮實的科學根基。吳巖談道:“我們講說劉慈欣是硬科幻,但硬科幻如果順著中國科幻發展的軌跡往前推,很自然地就會推到鄭文光,鄭文光本人是天文學方面的教授,在業餘時間開始寫科幻小說。”

郑文光科幻作品集结出版:“古早味”科幻中的现实与想象

《飛向人馬座》

《飛向人馬座》中,三個中學生——繼恩、繼來、亞兵在航天局實習,在一艘尚未完全調試好的準備發射至火星基地的“東方號”宇宙飛船內參觀。然而蘇聯的間諜機器人化成雪人到他們身邊並將飛船發射,三個主人公開始在宇宙中的漫長旅途,三個學生開始利用飛船上的教材開始自學,想研究出回家的辦法。中途他們遇到宇宙射線輻射、超新星爆發、能阻擋一切訊息的暗物質星際雲等…… 這部寫作於1978年的作品已經有了諸如中微子通訊、輻射壓、暗物質星際雲、黑洞、亞光速飛行時間變緩等等技術點。

尹傳紅談到,鄭文光的科幻作品,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卻又具有超前性,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傳達了一種時代精神。比如,《飛向人馬座》中涉及到了很多當時還很前衛的科學概念,這在20世紀70年代,是走在了時代的前面。“《飛向人馬座》算脫胎於他年輕時候寫的短篇科幻,《飛向人馬座》專門有一節是叫電訊站,還有專門有一節叫黑洞活動。這本書是1979年出的,鄭文光已經在幻想小說裡邊,把這些天體的各種奇異的行為,和人與產生互動時的情況進行了惟妙惟肖的描述,科學根基非常強,所以造就了這樣的經典作品。”

郑文光科幻作品集结出版:“古早味”科幻中的现实与想象

《神翼》

《神翼》則是以十多個故事講科學家仲匡廬發明了一種飛行衣,用太陽能做能源,可以使人飛起來。但他只有兩件,其中有一件被不良青年搶走了,飛到高層建築去偷東西,還有一件就讓一個健康、聰明的女孩子馮丹青穿了去追捕小偷。……就因為生活中有了這兩件飛行衣,很多事都變了。《大洋深處》講的是青少年對探索的熱情,談到遙遠的海底是不是存在金字塔,金字塔裡是不是有外星人,外星人和我們人類是不是接觸過等等。

吳巖談道,在西方,科幻小說是科技革命後,作家群體裡有一些人對科技的變革非常敏感,有感於此寫的,另外在美國,美國則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流行小說,科幻文學過去被認為是科普的一部分,科幻文學在最早是1902年梁啟超引入中國,1903年魯迅又翻譯了凡爾納作品,在中國,一直到1980年前,科幻小說都被認為是科普。

尹傳紅認為:“鄭文光的科幻小說不僅是很奇異的想象和非常優美的文筆,他還體現了一種特別積極向上的拼搏和奮鬥的精神。幾個孩子,因為意外到了宇宙空間,完全沒有社會經驗,也沒有紮實的科學基礎,但能夠解析飛船上的電腦,還有一些學習方面的系統,掌握大量知識,歷經九年回到地球母親。當然我很多年後我又看到一些國外的一些科幻作品也有類似的情節,但好像我們自己本土的創作更吻合那個時代的精神。”

吳巖提出,我們看科幻作品,不僅是看科幻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異、差距,更要關注科技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以及我們幾代人對未來的展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比如《神翼》是寫人做出翅膀、用翅膀來飛行的故事,反映的是飛行器這一科技概念如何引起社會生活的改變。而《大洋深處》則體現了傳統神話如何影響了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