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怎么才能留住高素质的教师?

皖北广哥


高素质教师喜欢留在城里,是因为城里有现代城市文明和便捷的生活条件。要让其愿意留在农村,必须在房子、票子、位子、妻子四个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于城市生活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房子

加大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面积要扩大至120平米以上,夫妻同在一个乡镇的还可考虑一套小居室,供父母居住,终身免费居住。形成与城里购房压力大的比较优势。

票子

这点很关键,加大岗位工资和教学课时补贴,达到各类工资总和是城市教师1.5倍的局面。同时要彻底全面清理城市教师各种家庭补课行为,让收入在阳光下闪光。

位子

职称评定上优先,乡村从教30年以上且无追责行为的可无条件评定相应岗位最高职称。参与乡村治理,可兼职乡镇、村相应职务,可拿补贴。

妻子

妻子(丈夫)很重要,如果不在一个乡镇,肯定会双双流向城里。要有计划撮合同乡镇配对。引进到到同一乡镇工作的大学夫妻毕业生可考虑10万左右的安家费,夫妻在同一乡镇工作至退休的给予20万的奖励。

如此,乡村教育质量才能重返当年,教育质量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留在乡村,形成良性循环。


邵阳黄豆


教育问题,始终是整个社会大循环中一部分,单独来说,真是很难说得清:

我侄女初中毕业考上了省内免费师范生,去年秋季回来,在一个乡中心学校下设一个教学点任教。近日因为连日降雨,学校围墙垮了,领导下去召开座谈会,协商解决办法,她作为青年教师,也应邀参加了座谈。

学校校长介绍了学校情况,一年级12名学生;二年级13名学生;三年级8名学生;四年级15名学生,五年级12名学生,六年级25名学生。

共85名学生,老师8名。

在谈到教学问题时,校长说教师不足。

但有关领导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教师和学生之比是一比二十三。因而学校不是教师不足,而是有余。

校长解释,如果依这种比例,是多了。但如果按年级分班教学,就不够,除非允许开混合班。

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受到村里干部和家长反对。

校长面对此种情况,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就是请民办教师。

这又涉及到工资由哪方出,大家一起扯了一下午。

镇领导表态,围墙由村里组织人先行修复,再依实际开支到镇里报一部分,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请求支持一部分。

民办教师工资由村里和中心学校共同承担。

农村义务教育,要改善硬件,更要改善软件:

农村小学现在普遍面临着生源不足之问题,随着交通状况持续改善,家长对教育之重视,目前,村时往乡里挤,乡里往城郊挤,城郊往城里挤,已成趋势。

我侄女就碰到过一个星期内,每天到校人数都不同之情况。

她也为此很是麻烦,也找过校长,校长也只能劝说而已,也没有有效措施。

说实在话,随着国家这些年持续投入,仅就硬件而言,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差别已在不断缩小。而另一方面,软件上之差别却在不断拉大。

生源是一方面,教师是更大一方面。

我侄女他们学校,真正在上课只有五个老师,两个快退休了,一个孕妇。他们这种小学校,根本留不住老师,现在来这里年青教师,都是免费师范生,因为他们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协议,必须先到村级学校服务一段时间。

留住人才,才能支撑事业:

任何事业要发展,首先就是要培养和留住人才。如何留住人才,用句大实话来说,无外乎就是事业和待遇。

教育事业,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从理论上说,国家和政府已经拿出了足够之决心和措施。

那么就说待遇,这些对普通教师,影响更大。

有一个现在很火之企业掌门人说,钱给足了,不是人才也会变成人才。此话虽然有些过,但还是有些道理。

教师待遇依照法律法规,是不应低于公务员。但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公务员待遇和教师待遇之差别。

我侄女他们那些师兄、师姐,男生一完成协议,大部分都会选择考公务员,女生则会选择往城区或者城郊调动。

因而,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才能留住农村优秀教师人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一系列综合改革,任重而道远。


以上是我个人之观点,希望对朋友能有所帮助。若有疑问,欢迎到我作品主页(海峰乡村题材原创作品)评论处留言、探讨。


朋友:看完了,顺手关注;是积善之举,必有福祐!



留不住,肯定留不住!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他想走,那就不是一般的办法能够留住他的。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们的想法和追求可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才能留他们在农村学校。

一、如果他嫌工资低,为了留住他,给他涨工资。但是,单独给他涨工资,别人会不会有说法?上级领导愿意吗?

二、如果他嫌职称低,那就破格给他晋级。可是,我们同意,评审团同意吗?他的条件够不够呢?如果条件够,就不需要破格。那么,还想晋级,只有托关系了。但是是违法行为啊!愿意做吗?就是勉强晋了级,又怎么样?

三、要不就给他个学校领导干干。这是一个好多人都想的事情,也很风光的。

不过,领导也不是容易干的,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起码是个党员,职称也要中小学一级教师吧,管理水平和能力要很高才行等等。如果他符合条件,让他干也未尝不可,我们的目的就是留住他。

不过,领导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1.你上面总要有上级领导吧,你必须服从领导的领导,做不好工作还是要受到批评的。

2.管理学校也是不易的。好了有人夸,不好有人怨,大事小事不断,好事不一定安在校长身上,但坏事肯定要往校长身上推的。所以,必须做好思想准备。

3.校长操心费力,那是你校长份内的事,除非你不想做校长了。

4.工资待遇和普通教师相差不大,仅仅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多拿一点,值不值得干?心气高的人肯定不干。

四、要么就给他个中心校校长做一做?他能做起来就让他做。只是中心校校长的工作与中小学校长的应该一样。不同的是管理的人多了,摊子更大了,更具权威了。话说回来,这样事情也就多了,责任也大了,要有更大的心理素质,出了事第一个必须找你。如果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也是不行的。另外,必须服众,不能一步就跳为中心校校长。

能想的方法都想尽了,还是留不住的话,只有随他去吧。

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

不是说他是高素质教师嘛,你就是讲,他不仅专业水平高,能力和学历高,而且他的思想境界也一定高。也就是说,

他有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加强意志。

有了这种品质和意志,

就是赶他走,他也不走!如果他走了,他就不是高素质的教师!

你说是吗?

(彭瑞金)


中小学教育者


农村学校要想留住高素质的老师,需先明白农村教师为什么留不住的原因。

第一,农村教育环境差。人文环境差,留守儿童多,老师既需要教学文化知识,又需要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又需要关心儿童的生活状况。事无巨细,繁杂多头绪乱。从早忙到晚不说,有时还被家长误解,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家长不懂教育不善于教育,偏偏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烦恼。物资环境差也是影响乡村老师逃离农村的又一原因。从衣食住行到寻医问药,从吃喝拉撒到旅游娱乐,城乡差别等等都是导致乡村教师逃离农村的因素。

第二,农村教师待遇低,是农村教师离开乡村的重要因素。刚参加工作,月工资不超过2000元。工作二十年工资不超3000元,工作三十年,工资不超4000元。最初的收入能勉强养活自己,二三十年以后,拖家带口,上老下幼,都嗷嗷待哺,能养得了谁!农村教师,即使拼命工作,成绩再好,工资待遇不会因为老师工作态度而增加。被职称牢牢地禁锢着。连一家人的生活都成问题,谁愿意留守在农村呢?

第三,教师职称伤害老师自尊心,剥夺老师晋升空间。评定教师职称的暗箱操作,使教师职称失却公平。助长教育腐败。职称名额的限制,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各种高不可攀的论文又阻止了老年教师职称晋升通道。看不到发展前途的乡村教师,不逃离农村,前途渺茫,人生无望。

第四,学生的流失,增加了教师的恐慌,老师与学生,皮毛一体,学生的大量萎缩,教师们教谁呢?没有学生,学校将不复存在,老师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第五,农村家长多在外打工,接触城市教育的先进,稍有条件立马接孩子进城接受教育,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大环境决定的。这是城乡经济差距造成的。如果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村的青壮年都回家乡创业生活了,农村充满活力了,农村孩子多起来了,不愁没有爱教育的老师扎根基层。再加上给愿意在农村从教的老师丰厚的待遇,农村教育发展何愁没有明天!


月夜秋凉857


农村老师分为两级:村、乡。

就我所知,

村里的老师,不用考虑。

原因有二:

第一:有些地方,已经把村小学都取消了,村小学学生太少,而且好的老师留不住,所以,所有学生都集中去乡里上学了。

不存在村小学老师了,所以不需要考虑。

第二:即使有些村小学存在,好的老师,也留不住,什么提高薪水都没用,再高能高过城里各行业的薪水吗?即使是县城。还有结婚的时候一般至少要在县城买房,孩子的教育也是城里好,生活便利等就更不别提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快走光了,小学,迟早也是取消,故,也不用考虑。

偏远的山区,可以考虑把小学生都集中到乡里住宿上学,教委补助。

乡里的老师,倒是可以好好想想办法。

有一些建议:

乡县学校一体:

1.薪水职称等和县城趋同

现在,一般的乡,和县城都不算远,交通还很方便,公共汽车、摩托、奇瑞QQ等都能解决。

这就和在县城也没什么区别了,县城买房或者孩子就学等都不成问题了,也就能留住了。

2.把去乡里教学1-3年定为评职称等的硬指标,乡和县城的教学等交流频繁些。反正乡里离县城都不远,白天乡里教学,晚上回县城家里,也不算影响生活。

3.在乡里和县城之间开通学校班车,早晚各一到几辆或者几趟,或者给交通补助。

乡里和县城,就像大城市里的打工族一样,时间上还更自由些,把乡里老师的课排在早些和晚些的时候,城里下乡老师的课排中间,大家互相理解一下,问题应该不大。

……


钢笔刀


收到邀请就讲几句。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向地处流。在乡村学校,除了部分有情怀的之外,的确很难留住人。不要说高素质的老师,就是一般的小青年,也是为了进城而绞尽了脑汁。还有进城进不了,干脆辞职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一来农村条件与城里有很大的差距,比较起来,各方面服务设施也比较落后,就是看个病‘买个东西敢不方便,生活质量客观上也要低一些。

二来农村教学环境也不如城市,很多地方生源严重不足,一个学校也没有多少人,整体教学质量也不很高。有些农村的家长也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城里上学。有的老师觉得在农村,施展才华的舞台小了一点。还有职称晋升、培训等等,也是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农村学校老师流失特别多,当然,有情怀自愿坚守的也有。



各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办法,也有一定效果,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一是可以建立农村教师累进制岗位津贴,对坚守乡村教师岗位的给予物质鼓励,服务年限越长给予补贴越多。

二是在晋升职称上,对农村教师或者有较长农村教学经历的给予一定倾斜。

三是对新入职的农村学校教师,要明确服务年限,约定相关义务。

四是建立正常农村教师进城机制,对每年进城的名单全部进行公示,而且主要用于贡献突出、达到一定服务年限的教师。

五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条件。



相信,通过多管齐下,农村学校老师流失的状况会有缓解的。


摩心誉处


农村学校当教师,必须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现在乡村学校很难留往青年教师,有一点水平的中年教师也想方设法往城镇调,农村学校要想留住优秀教师,真的须下一点功夫。

首先,政策上要向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倾斜,例如目前己采取的农村教师津贴,但数量太少了一点,至少应该是工资的三分之一,有二千元一个月,对年轻教师有一点吸引力。

其次,在职称评定上应该向农村教师倾斜,如规定在农村从教十年,评为一级教师,二十年评为高级教师,三十以上可享受全额退休金等。

第三,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规定在农村从教十年以上,可分配给一定数量宅基地,代建或自建住房。这个政策还可以吸引原来当地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们返乡当教师。一..现在农村教师既不能享受宅基地造房安家,又不享受住房补贴,怎么能让他们安家在农村,扎根在农村,甚至一辈子贡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总之,真想办好农村教育,必须采用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给农村教师经济高额补贴,別无它法。


瀛洲青松


不争的事实是,农村学校的好老师奔向城区,而很少有城区好老师下乡的,这是比较正常的表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然之理,城市因为人居环境,包括生活配置到位,教育卫生配套,交通条件好,待遇高,人趋之若鹜,所以高素质的农村老师纷纷投入城市的怀抱。那么怎样让高素质的老师留在农村呢?

一,有待遇兜底,不差于城区或相差不多,有待遇兜底,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不言自明。

二,有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心有所依,有幸福感荣誉感。

三,制度安排上,建立落实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如凡是晋级的,必须具备1∽3年乡村教学经历,作为资格起点,并在职称名额分配上向农村倾斜。可以鼓励专家名师工作室面向农村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可以组织有经验丰富的有一定造诣的退休教师来农村支教,可以让城区名校与农村学校结对一帮一活动。

展望未来,随着美丽乡村的推进和乡村设施配套,乡村空气清新,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习俗淳朴,乡人厚道,留住高素质的教师不是梦。




江天鹤


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界定了,现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看的是“教师资格证书”,而有几个人看教学成绩!有多少所谓的“在编教师”在混日子。有多少“不在编代课老师”在苦苦地挣扎。现在社会上都在说教师工资低!又有几个人说过代课老师的工资呢!拿着不到人家三分之一的工资,干着和人家一样甚至是人家三倍的活计!这上哪儿说理去?!!!


哦哦274847867


要想农村学校留住优秀人才,必须解决好农村老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八十年代初中师毕业的农村老教师把青春也无私地奉献给农村教育,为了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拼命工作,在未晋升中级职称前就患直肠癌病倒在初三教学岗位,尽管忍受病痛的折磨上班但职称晋升上受到重重险阻,到头来直到退休还是初级让世人看到心寒,如此对待患病优秀教师谁还愿意留在农村呢?想当初八、九十年代给农村老教师转户、安排子女就业、优秀老民办教师转正等更多红利惠及农村教师,农村中学人才济济,教育质量高,曾经吸引了好多县城学生就读,当时农村教育何等的兴旺,到如今成了濒临倒闭的局面,这一切不是打压农村教师的待遇造成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