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陽泉市,說起山西,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煤炭,除了煤炭就是煤老闆。曾幾何時,煤老闆,這是一個全中國最能體現暴富奇蹟的群體,風光無限,揮金如土,山西煤老闆一度成為了"土豪"的代名詞。

你也許想不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煤老闆不是出現在山西,而是在河南,那麼,他是誰呢?

《史記》記載:竇廣國等百餘人為"其主"進山挖煤

我國曆史文獻中有關煤炭開採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司馬遷《史記》記載的西漢時期河南宜陽煤窯發生的一次冒頂事故。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史記·外戚世家》載:約在公元前179年後不久,西漢文帝劉恆立竇氏為後。竇氏家境貧寒,其弟竇廣國(字少君)四、五歲時,被人掠去賣掉,他家中一直不知他被賣在何處。幾年當中,竇廣國先後被轉賣了十來家,

最後,竇廣國被賣到宜陽一大戶人家,為主人"入山作炭",即進山挖煤。一次天冷,竇廣國和一百餘採炭人躺在窯下休息,因"岸崩",即發生冒頂事故,除竇廣國一人外僥倖逃脫外,其餘全部被壓死。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後來竇廣國去了長安,與姐姐竇皇后相認,演繹出了一段"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昔日採煤奴,今朝國舅爺"的千古傳奇。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竇廣國當上國舅爺之後,始終"不敢以富貴驕人"。他身為外戚,卻從不參與政事,對於財富和權力也沒有非分之想,並且聽從周勃、灌嬰等重臣建議,與學高德厚之人比鄰而居,藉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品行修養,受到了朝野上下普遍讚譽,後被漢景帝封為章武侯,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關於竇廣國在宜陽炭窯遇險的故事,東漢班固(公元32~92年)《漢書·外戚傳》和與班固同一時期的王充《論衡》中都有記載,所敘內容與司馬遷《史記》大同小異。

史書所述宜陽,即今天的河南省宜陽縣,竇廣國所入之山,就在今天河南義煤集團義絡煤業公司(原名宜洛煤礦)礦區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竇廣國不僅算是義煤集團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礦工,也可以算是我國古代有記載姓名的第一位礦工了。

考古證明:早在漢代,煤炭就普遍應用於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面

河南地區素有"千載煤州"之稱,煤礦開採歷史十分悠久。據相關歷史文獻記載,早在西漢時期,無論是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是在冶金燒窯等手工業領域,煤炭都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1955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陽漢河南縣城東區的生活遺址中,發現東漢333號和335號灰坑中有煤和煤渣,以及盆、罐、刀等生活用品。這兩個灰坑都在房基和糧倉附近,反映出洛陽地區不晚於東漢就已經將煤炭作為生活燃料。

同時,在該生活遺址中,還發現兩個東漢糧倉底部有煤和煤渣。在1960至1961年發掘的河南新密打虎亭漢墓中,發現墓室地磚下鋪有一米厚的煤加木炭。在新密後士郭漢墓群中,也有同樣見及,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發現,煤炭具有乾燥、防潮、隔水之功效,並將其用之於日常生活中。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手工業方面,煤炭在高耗能的冶鑄、燒窯等領域都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利用。1979年洛陽市博物館在黃河北岸洛陽市吉利工區的一座西漢中晚期墓葬的發掘中,發現有內外壁均燒流的鍊鐵 坩堝11個,並附著熔鍊後殘剩的鐵塊、煤塊和煉渣、煤渣,說明當時是直接用煤作為冶鑄鐵的加熱燃料。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河南鐵生溝冶鐵遺址以煤冶鐵遺蹟(資料圖片)

此外,在鞏縣鐵生溝遺址、鄭州古滎鎮遺址、南陽瓦房莊遺址、溫縣招賢村遺址中都發現有大量的原煤塊、煤餅、煤渣、與鐵塊燒結在一起的原煤,以及多座煉爐、熔爐、鍛爐,這些發現都證明了我國在西漢時期就把煤作為冶鐵燃料。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燒窯方面,煤炭利用更為普遍。上世紀80年代,在對洛陽市老城東北2公里處的兩座東漢後期磚瓦窯遺址,和漢魏洛陽古城3座東漢磚瓦窯遺址的發掘中,都發現窯爐留有煤燃燒後的煤渣和炭屑,遺址的堆集物中也發現有煤渣炭灰,而且在窯址附近的同時期灰坑堆積中也都發現有許多煤渣,這表明此窯址群有可能都是以煤為燃料的,而且用煤量甚大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鄭州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生鐵塊

此外,河南偃師翟鎮鄉東漢時期窯址,漢河南縣(治所在今洛陽市西郊)渡河東岸的漢代陶窯遺址等,在火膛中皆發現有大量的煤渣堆積。

基本推斷:歷史上第一位"煤老闆"就是竇廣國的主人

竇廣國等百餘人入山採煤,一個煤洞可容百餘人睡覺,足見當時採煤規模之大。

漢代宜陽出現百餘人的採煤隊伍,必然對應有相應的社會需求。如上所述,在漢代,洛陽及周邊地區已經較為普遍利用煤炭,且煤炭用於日常生活和冶金、窯業等手工業生產絕非短期行為,已實現了規模化利用。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晉陸雲在《與兄平原君書》中記載,曹操在鄴都(今河北省臨漳縣)冰井臺"藏石墨數十萬斤",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史記》所載"百餘人進山作炭"的開採規模,與"藏石墨數十萬斤"之開採能力是相符的。

據有關專家推斷,當時煤窯人均日生產能力大概在100公斤左右,百餘人的採煤隊伍,一天的產量應在10000斤左右,這樣開採規模,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大的。

那麼竇廣國的主人如此大規模採挖煤炭,其目的是為了什麼呢?

如果僅為家庭日常所需,根本用不著如此興師動眾;如果是供自營手工業生產,在漢代"鹽鐵官營"的情況下,"其主"作為普普通通的平民階層,擁有每天萬餘斤的煤炭消耗量的手工業作坊,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那麼,這種行為無疑是為了商業利益,也就是說,竇廣國的主人派出百餘人進山開採煤炭,目的就是為了把開採出的煤炭加以販賣牟利。因此,"其主"應是當時比較大的煤炭商人。因為竇廣國的緣故,這位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的煤炭商人,卻有幸在史冊上留下了記載,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煤老闆"。

學術依據:從漢代社會發展實際來看,煤炭商品化的可能性則是完全存在的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利益。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這是商人的本能。

薪柴、木炭、油脂和煤炭,一直是古代最重要能源。據史料記載表明,早在漢代,這些能源均已商品化,成為社會生產、生活所需的重要燃料。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薪柴,早在先秦時期已成為商品。《管子·輕重甲第八十》載:"今北澤燒,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蕘,一束十倍。"大意是:現在北部草澤起火,柴草無以為繼,這樣,農夫從容裝車出賣薪柴,一捆柴草可以價高十倍。這段記載,反映了當時薪柴價格已隨供需關係而波動。

到了漢代,以"採薪為業",即專營木炭生產、從事能源生產販賣的專業人戶已大量出現。孔靈符《會稽記》載:"漢太尉鄭弘,少貧賤,以採薪為業。"《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油脂販賣,在漢代一直是重要行業。《史記·貨殖列傳》記:"販脂,辱處也,而雍伯千金。"《漢書·食貨志》也載:"翁伯以販脂而傾縣邑"。漢代重農輕商,販賣油脂被認為是"辱處",地位低下,但雍伯據此富甲一方,則充分說明油脂產業較大的社會需求和較高的商品化程度。

據確切的史料記載,早在漢代,煤炭已經商品化。西漢三輔人所撰《計然萬物錄》卷下雲:"石墨出三輔,上石價六十",又《範予·計然書》器用類載:"墨出三輔,上價六十,中三十,下十",此處的"石墨",即為煤炭。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用煤炭制墨,在漢代是非常盛行的。宋人晁貫之《墨經·松》曰:"古用松煙、石墨二種,石墨自晉魏以後無聞,松煙之制尚矣。"明代楊慎《丹鉛總錄》卷二《地理類·石墨》載:"古者漆書之後,皆用石墨以書。"

在商品經濟較大發展,薪柴、木炭、油脂、制墨所用煤炭等主要燃料都已商品化的漢代,廣泛應用於冶金、燒窯、日常生活等領域的高品質燃料煤炭,毫無疑問也完全實現了商品化。

趣話煤炭(十四):中國第一位“煤老闆”出現西漢時期的河南宜陽

鄭州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鍊鐵爐想象復原(資料圖片)

因此,《史記》所載百餘人的採煤活動,極大可能是一種商業行為。煤炭成為商品,實現了商品化,標誌著在漢代,煤炭產供銷鏈基本形成。至此,我國古代煤炭利用由自採自用的原始階段,進入了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漢代,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煤炭開採利用的第一個高峰。(張文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