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青春交換總統


假如用青春交換總統

在青年面前,光環算不了什麼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意大利總統佩爾蒂尼來華訪問,與北京大學學生有一次對話。他說:“你們不要把我當作總統,而要當作老朋友看待。我在青年面前算不得什麼。如果你們能給我青春,我寧願把總統的職務交給你們。”這番話引起一陣歡暢的笑聲,因為三言兩語,就讓同學們理解了青春的寶貴。

總統的職務令人炫目,對於注重個人價值的那一代大學生來說,在總統的位置上無疑可以更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他們追求成功的人生,而西方發達國家的總統算得上成功人生的一個樣本。然而,他們是否願意用自己的青春去交換總統的職務呢?從那歡暢的笑聲來看,他們對佩爾蒂尼的話心領神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那是賠本生意。


假如用青春交換總統

公民佩爾蒂尼


佩爾蒂尼固然達到了一種人生高度,但他覺得自己在年輕人面前算不得什麼,因為他已不再擁有那令人羨慕的青春。青春每個人都有份,而能當上總統的人少之又少,但青春是一次性的,總統卻不是一次性的,一個人可以當兩次總統,卻不能擁有兩次青春。青春一旦過去便不能挽回,但假如可以用其他東西來交換,那麼,人們大概無論什麼都願意付出。事實上不只一個人設想過這種交換,上個世紀以一部《教育詩》為中國人所知的蘇聯作家、教育家馬卡連柯,在一次讀者座談會上,與一位讀者有如下一段對話——

馬卡連柯:……是的,幸福的人(生)本來是你們自己決定的。

讀者:不見得永遠是這樣。

馬卡連柯:完全靠你們自己決定。我想象不到那種會使你們成為不幸的機會。你們已經是幸福的年齡了。您多大年紀了?

讀者:38歲。

馬卡連柯:太好了。我已經50歲了。我樂意跟您交換,把我全部的文學功績統統給您,把您的年齡和您所有的一切不幸全部給我。

在蘇聯與我國共同經歷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作家曾經是一種帶有光環的榮銜,作家的文學成就也曾令人羨慕,但較之於十多歲的年齡優勢,這又算得了什麼呢?馬卡連柯之所以寧願用自己的全部文學功績,去交換那位讀者的年齡及其不幸,因為他相信,假如他重回三十八歲,由於懂得了生活的真諦,他將生活得更加幸福。他也許會遭遇不幸,但不幸也是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幸福生活的代價;何況對別人來說是不幸,對他來說未必是真正的不幸。重要的是,假如他重回三十八歲,他將重新生活到五十歲,這樣他就賺了十二年。生活是幸福的土壤,生活中包含著一切幸福的可能,只要生活在繼續,幸福是不會沒有歸依的。


假如用青春交換總統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


擁有年齡優勢,古人叫“富於春秋”。《史記》說“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其時漢惠帝大約只有十五六歲。可見古人說一個人富於春秋,不是說他已經生活了多少年,而是說他還將生活多少年,說明古人早已認識到,人生真正擁有的實際上只是未來的歲月。富於春秋是真正的富有,與之相比,居位至高、居功至偉都相形見絀。富有春秋意味著生活具有豐富的可能性,倒不在於去當總統還是作家。一個人可能既當不了總統也當不了作家,卻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富有春秋還意味著生活的道路更長,在未來的生活中,一個人可能走得很遠,也可能走不遠,但無論如何,生活的路必須自己去走,生活必須自己去創造。走過生活的路,才算真正生活過了,自己創造的生活,才可能是真正幸福的生活。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這隻有一次的人生不能由別人代勞,只有一次的生活權利不能轉讓。此外,富有春秋還意味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因為“創造—切非凡事物的那種神聖的爽朗精神總是同青年時代和創造力聯繫在—起的”(《歌德談話錄》)。

人生在世,總要幹一番事業,但事業並不是一切。人的一生所能成就的事業,假如不是在生活中幹出來,而是用寶貴的生命去交換,那麼,人們大約會感到非常不值。拿文學功績來說,一位作家將寫作當作最重要的事,總是把精力最好的時間用於寫作,這樣十年磨一劍,用十年時間辛辛苦苦寫出一本書來,如果說他這十年就只換來這本書,他值得嗎?且不說這本書可能淹沒在汪洋大海般的出版物中,聽不到一點聲響;也不說還可能遭遇出版難,甚至還得自費出版;即便順利出版,並能引起一定關注,甚至還給他帶來了一筆或多或少的報酬,他恐怕也會感到可悲而又可憐的,因為這遠遠補償不了他為此付出的十年辛苦。但如果不是作為一種交換,而是作為一種生活,他為此盡心盡力,做到了他所能做的最好,他將沒有遺憾。那本書由於凝結著他的血汗,而為他視若生命,他是在用生命去創造一種價值,挑戰一種高度,甚至以此安妥自己的靈魂,在生命終結時用作枕頭的。在這十個春秋,他可能為此殫思極慮,嘔心瀝血,艱苦備至,卻也可能飽嘗創作的歡樂,無論如何,他畢竟為此生活過,辛勤勞作過,並在辛勤勞作中理解和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一本書算不得豐功偉績,但比起虛度年華來,他畢竟還寫出了一本書。


假如用青春交換總統

不經風雨也能見彩虹


假如年輕的大學生接受了佩爾蒂尼的建議,三十八歲的讀者接受了馬卡連柯的建議,用青春和年歲去交換二者的地位和功績,結果又怎麼樣呢?起初,他們也許會為那曾經仰視的輝煌而暈眩,但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並沒有為此而生活過,而重新生活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們已將生命中最寶貴、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做了交換。享有輝煌卻沒有為創造這輝煌而生活過,就像沒有開花長葉而結出的果實,因而未曾感受和體驗過花的芬芳與葉的葳蕤。如果將某種人生目標比作期望中的果實,那麼,為實現這種目標而奮鬥和勞作就好比開花長葉,是幸福生活不可替代的要素。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世界上既有無花之果,也有未經勞動創造而坐享其成的生活,但正如不曾開花便沒有芬芳,坐享其成也就感受不到勞動和創造的快樂。

佩爾蒂尼和馬卡連柯都是有閱歷的人,較為透闢地理解了人生。假如他們重回青年時期,當然還可以從事原先的工作,不排除還能取得原先的功績、達到原先的人生高度,為此他們無疑還需要辛勤勞作、艱苦奮鬥;更可能的是,假如他們重回青年時期,恐怕未必願意重複原來的生活道路,因為那條道路上的風景他們已經領略,因而更願意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而他們無論選擇什麼道路,達到什麼高度,都將從中感受到別樣的幸福。

如今市場經濟,與成就和地位相比,人們也許更注重財富的價值。“人間只道黃金貴,不向天公買少年。”(元好問《無題》)古人或許真的不肯用黃金交換少年,而當代人是否願意用青春去交換黃金呢?恐怕也不乏其人,因為年輕時誰都擁有青春,卻不是誰都擁有黃金。但這種交易有一定限度,一旦突破限度,恐怕就沒人願意了。法國作家費納龍寫過一篇《年老的女王和年輕的農婦》的故事,女王到了風燭殘年,仙女問她——

“你願意恢復青春嗎?”

“這個,我真是求之不得呵!”女王回答,“讓我變成一個二十歲的姑娘吧,我可以把我的全部珍珠寶貝都給你。”

“那麼,這就需要找一個人,用你的衰老來換取他的青春和健康,”仙女說。“可是,我們能找誰來領受你的一百歲高齡呢?”

仙女到處尋找願意用自己的青春換取高齡和王冠的人。一位美麗的鄉村姑娘聽說當女王非常快活,表示願意用自己的青春換取女王的王冠。仙女運用魔法,讓她先體會一下這對她是否合適,她立刻就後悔了。


假如用青春交換總統

體會一下,這對你是否合適


費納龍讓女王達到百歲高齡,大概是為了把問題推向極端,使之顯而易見。如果不是這樣,有的人也許會為女王頭上的光環所暈眩,而看不到自己將損失多麼寶貴的東西。如乞丐為了擺脫窮困,野心勃勃的人為了高官厚祿,不惜讓自己變老一點。但女王畢竟太老了,他們也都拒絕了這種交易。其實,是不是女王那麼老並不重要,因為一旦做出這種交換,損失的東西一樣寶貴。

(作者簡介:焦加,原某報高級編輯、高級評論員。從事編輯工作34年,任評論員26年。所編欄目獲首屆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名專欄獎、首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個人獲第二屆韜奮新聞獎提名獎。所撰評論在全國性評獎中獲獎數十次。編輯出版該報雜文系列近20種,寫作出版雜文集《親自讀書》等4種,其中《親自讀書》一文入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張志公主編初中第六冊《語文》課本。近年致力於系列文史隨筆寫作,出版了《我眼中的風景——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