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屠户,为何张飞成为了刘备的兄弟,樊哙却更像是刘邦的跟班?

历史有时很有趣,看起来像是巧合,又好像是在轮回。

汉高祖刘邦当年起兵之时,身边有一”屠狗之辈“——樊哙;他的后人刘备身边便也出现了一位“屠户”张飞?可为什么,樊哙终其一生,即便爵高舞阳侯、位列大将军、国相,在人们的口中却依然还是刘邦身边的那个跟班,而张飞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刘备的”天使投资人“呢?不乏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正因为有张飞出资,刘备才能招募第一批义勇军。

历史果真如此?还是我们有些误解呢?

一、刘备的”启动资金“靠张飞?

刘备的“启动资金”靠张飞这一说法主要源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罗贯中《三国演义》

同为屠户,为何张飞成为了刘备的兄弟,樊哙却更像是刘邦的跟班?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自然也取材于小说,造成了刘备”开局靠织席,装备张飞帮“的假像,如果不是看皇榜时碰到了”豹头环眼“的猛张飞,还不知道刘备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刘皇叔。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演义》中的张飞虽然家境殷实,但却并不仅仅是个屠户。作为世居涿郡的老住户,张飞家里“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很明显,在遇到刘备之前,张飞已经在涿郡颇有名气了,不说是当地的“黑社会”头目,至少也是一方豪杰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类似于刘邦“以兄事之”的王陵。

所以,很多读者读到这里时,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拥有如此地位的张飞却偏偏甘居刘备之下,而不自己“立山头当老大”呢?为什么既要做“资方”,又要做“劳方”呢?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他跟刘备只是初次见面,难道真的只是看重刘备的皇族血统?可问题是,刘备口中常念叨的汉景帝已经是三百多年前的皇帝了,从现在往前数三百年,可还是康熙在位的时候。如果说现在有个普通人跟我们说,他们家祖上是康熙,就希望我们拿钱出来投资,我们会怎么想?

二、刘备的启动资金哪里来?

说到这,就不得不聊聊历史上的真实的刘备与张飞了。

正史中的刘备,虽然名义上确实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他的身上早已经褪去了皇族光环。刘备的祖父刘雄倒还曾是个致仕之人,最高官职也不过东郡范县县令。刘备之所以早年家贫,最主要原因是他的父亲刘弘死得早,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而且,刘母还是个很要强的女子,她并没有去求助叔伯兄弟,而是带着少年刘备一起撑起这个家。这也是刘备经历那段纳席贩履的阶段的根本原因,只不过,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

刘备刚到十五岁年纪的时候,刘母便已经拿出钱来让他外出求学了,织席贩履看起来更像是刘备年少时的一段“社会实践”,懂得谋生不易,更加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刘备求学的起点很高,他的老师是涿郡著名的大儒卢植,他的同学是公孙瓒和同宗的刘德然。

看过《三国演义》,应该对卢植和公孙瓒有一定了解,卢植出自名门望族范阳卢氏,黄巾起义时位居北中郎将,也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臣。公孙瓒,人称“白马将军”,《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当时三兄弟的“老大”便是公孙瓒,历史上的他也曾是一方诸侯。刘德然虽然名气不大,但却对刘备的一生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是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是刘备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作为同宗,刘元起非常看重刘备,认为此子将来必定不凡,即便妻子反对,他仍旧心甘情愿地为刘备“投资”。


同为屠户,为何张飞成为了刘备的兄弟,樊哙却更像是刘邦的跟班?

不过,作为卢植的学生,刘备却并不能算作“成绩优异”。拿着母子俩织席贩履的钱和刘元起的“投资”,刘备却并没有好好学习,反而更偏爱“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一类事物。就好像现代人明明没那么阔,却花血本弄辆豪车、穿套华丽的衣服,再听点高雅音乐,看起来更像是上流人士一般。但是,刘备的这一套却真真正正地打动了很多人。

虽然刘备为人少言寡语、喜怒不行于色,但是其察颜观色的本领却是一等一的,情商更是高人一等。所以,年纪不大的刘备便已经吸引到了不少豪杰的依附,后来甚至有来往的大商富贾主动为其“投资”,这也是刘备最初的“原始积累”。

后来,黄巾起义爆发,刘备便拿这笔钱出来,以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在涿郡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而前来投奔的便有张飞和关羽。以刘备的观人本领,自然很快便发现了二人身上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了亲信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感觉便在一点一滴中形成了。

三、张飞的出身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关于张飞出身的具体介绍,我们只能通过他后来的点点滴滴,来分析他到底是不是屠户,还有他的出身高与低。

《三国志》中形容关羽和张飞曾经有一句话“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说关羽可以善待普通士卒,但是对那些士大夫却非常地不友好;而张飞虽然与关羽以兄弟相待,但待人方面却完全相反,他对地位较高的人非常敬重,反而对手下的军士却丝毫不懂得体恤。

造成这种差别,想必也跟他们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关羽因早年犯事,背井离乡来到涿郡,大概也是吃了不少士大夫的苦,而张飞却很可能因为世代家族传承,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才会瞧不起底层人士。刘备也时常因张飞鞭打军士而进行劝诫,但却一直没能改掉他这个坏毛病。张飞最后的死也是跟此有关的。


同为屠户,为何张飞成为了刘备的兄弟,樊哙却更像是刘邦的跟班?

此外,张飞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侄女,他的两个女儿也都先后嫁给刘禅成为皇后,这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与刘备“恩若兄弟”,社会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

可见,张飞很有可能是在刘备起兵之前,便已经依附于他的那些豪杰之一,跟刘备颇有些交情,只是不大可能是他的重要“天使投资人”罢了。

四、樊哙只是个跟班?

作为历史上货真价实的屠户,樊哙的出身确实是远远比不得张飞的,甚至于,在正史中的评价也是天差地别的。在太史公的《史记》之中便已经有“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的字样了。可见,张飞没有被人看不起,并不代表屠户本身地位高了。


同为屠户,为何张飞成为了刘备的兄弟,樊哙却更像是刘邦的跟班?

众所周知,樊哙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用现在话讲,樊哙和刘邦是连襟。早在刘邦起兵之时,他便已经成为了刘邦与沛县管理阶层之间沟通的纽带,在沛令、萧何、曹参与刘邦之间传达消息。后来,追随刘邦打仗期间,樊哙开始成为了刘邦的头号打手。每次征战之时,他都冲杀在最前排,多次成为第一个登上城楼之一,斩下首级更是不计其数。与其说樊哙靠的是关系,不如说,樊哙的每一步升官,都是靠着这些用命赚的军功换来的。

(樊哙)从(高祖),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更不要说我们所熟知的,鸿门宴上樊哙对项羽的凝视;刘邦迷离于秦宫之时,樊哙铤身劝谏;还有英布谋反时,樊哙只身促成刘邦御驾亲征等等“小事”了。

在西汉开国功臣中,樊哙高居第五位,却仍旧免不了被很多人冠以“屠狗之辈”的标签。他的成功更多源于刘邦的慧眼识人,而不是其英勇杀敌。也许人们已经忘了,刘邦曾经也不过是一介亭长而已,追随他的也不仅仅是后来封侯的这些人。

水言水语

每当我们提起刘邦的手下,评语多是除了汉初三杰,其他人皆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而,提到蜀汉昭烈帝刘备之时,却是名将如云、个个能征善战,其原因何在呢?

水一白想,大抵是因为屠户樊哙、吹丧的周勃、赶车的夏侯婴等人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其他丰沛豪杰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了。所以,当我们关注这些人的时候,往往更多的关注点是他们的出身,而忽略了他们所取得的功绩。

而反观张飞、关羽等人,由于《三国志》中没有具体描述过他们的出身,他们最先被注意到的反而是他们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形象反而愈发高大了。即便当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将他们的出身“呈现”给人们的时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优质形象了,反而使人物更加活灵活现、生动饱满,这大概就是艺术作品的力量吧。


同为屠户,为何张飞成为了刘备的兄弟,樊哙却更像是刘邦的跟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