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众所周知,宋徽宗不是亡国之君,胜似亡国之君。北宋的灭亡,与他的昏庸无能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徽宗是当时甚至历史上最顶尖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诗歌,尤其是被俘后的作品感人肺腑,可以与李煜比肩。他的瘦金体独步天下,无人能及。他对绘画艺术上的爱好更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宋徽宗在位时期,甚至将绘画当作科举考试的一个项目,并且将画师的地位大大提升。这当然不利于治国,但对绘画艺术却是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培养了许多重要的宫廷画家。宋徽宗本人的绘画作品,也是精彩绝伦的,只可惜年代久远,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在现今20多幅徽宗画作中,还有一部分被认为是别人捉刀代笔的。

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写生珍禽图》就是一幅这样的作品。它纵为27.5厘米,横为521.5厘米,分为12段,每一段都是一个花鸟的主题,彼此互无联系。在这幅作品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用墨。作者以墨的浓淡,将鸟的羽毛质感、层次和色彩描绘得栩栩如生。无与伦比的画意和天才的运笔,将这幅画作完成得美轮美奂。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幅画都长期流失海外。最开始是在1930年,一位日本人在中国的古董市场发现了他并且将其带回国,并收藏在藤井有邻馆。从此它漂泊于各种拍卖会上,成为无家可归的游子。

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在2000年时,它的原主人委托中国某拍卖公司上拍。在上拍之前,该公司请到国内最负盛名的绘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担任顾问。徐邦达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将乾隆弄错的《富春山居图》纠正,一战成名。当时他认为,这幅作品虽然著录在《石渠宝笈》中,但还是赝品。

徐邦达先生这个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要知道在《写生珍禽图》上,有乾隆的御笔图名和21方御用玺,还有明代著名收藏家安仪周,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收藏印。而且,在12段画卷的接缝处都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计11方。但是,他依然能不盲从,展现了老一代的鉴定家的风采。

但是,这幅画还是在另外一场拍卖会上,以2530万的价格被美国收藏家尤伦斯买走了。

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本来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没想到在9年之后的2009年,尤伦斯又委托拍卖公司再次上拍。此时,徐邦达再次作为顾问,给这幅名画鉴定。然而,他这次却判断是宋徽宗的真迹。

同一幅作品,两次的判断却完全不一样,这在文博界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了轰动,徐邦达先生也坦然接受了采访。当时,在聚光灯下,徐先生指着作品一一核对哪些地方与宋徽宗的作品是一致的。他也承认,之前是因为有个落款不好,但经过一年多的查证,他纠正了自己的看法。他还邀请了许多朋友共同研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书画鉴赏家,敢于否认自己的错误,本身就是有着巨大勇气的。以他的地位和声望,完全可以坚持己见,但承认错误,坚持以理服人,这就是大家风范,真正的德艺双馨。徐先生还在《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作出了详细的考证。

徐邦达先生所指的朋友,应该是包括张珩、谢稚柳、傅熹年等人在内的权威专家。他们都确定,《写生珍禽图》就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拍卖会如期举行,最后是由国内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先生以6171.2万元的实际成交价获得,成为了龙美术馆的重要藏品。

宋徽宗的名画,漂泊海外70年,最终花费6000多万回归祖国

无论是这幅作品的鉴定过程,还是它的流传经历,都展现了中国人不断进步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展现了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国力。只有在繁荣富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流失国宝,才会源源不断地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