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狹窄多處都小於50%,病情嚴重嗎?

中歐國立留學深造


冠脈狹窄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但冠脈狹窄的程度不同,對心肌的影響也不一樣:輕度狹窄達不到冠心病的診斷標準,通常也不會引起心絞痛;重度狹窄不僅可引起心絞痛,還可增加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那麼,冠脈多處狹窄均小於50%,嚴重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冠脈狹窄達到50%才能診斷為冠心病,因此狹窄程度低於50%尚不能診斷為冠心病,但並非意味著此時無需干預,此時應重點關注冠脈有無不穩定斑塊。眾所周知,冠脈嚴重狹窄後,心肌供血嚴重減少,會發生心肌梗死;如果冠脈狹窄程度不重,但合併不穩定動脈斑塊,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的風險依然較高。冠脈斑塊是冠脈粥樣硬化發展到中後期的一種病理表現,其內充滿了脂質,外覆一層纖維帽,當脂質池較大且纖維帽較薄時,易發生斑塊破裂。斑塊一旦破裂,冠脈內皮下組織暴露在血液中,易誘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後,會加重冠脈狹窄,重者會堵塞冠脈,若僅為冠脈輕度狹窄,患者可能會出現心絞痛;若冠脈狹窄嚴重或完全堵塞,患者則可能出現心肌梗死。因此,即使冠脈狹窄小於50%,若合併不穩定斑塊,病情依然需要得到重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進展性疾病,若已經出現了冠脈狹窄,即使狹窄程度不重,說明可能也存在加速冠脈病變的危險因素,如吸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癥等,若未及時去除或干預這些危險因素,冠脈病變可能會由輕到重逐漸發展,雖然現在不會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但照此發展下去,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幾率會逐漸升高,因此發現冠脈狹窄以後應積極尋找上述危險因素,並採取合理的干預措施,以延緩冠脈病變。其次,上述心血管危險因素可作用於全身血管,因此病變部位可能不僅限於冠脈,因為動脈粥樣硬化也常累及主動脈、頸動脈、腦動脈等重要血管,因此,建議篩查其它血管有無相關病變,由於頸動脈位置表淺易於檢查,因此可複查頸動脈彩超。

需要注意的是:若無不穩定斑塊,以干預心血管危險因素為主;若存在不穩定斑塊,在干預危險因素的同時,應在專科醫師的評估下,使用他汀穩定斑塊,同時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預防血栓形成,以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

綜上,冠脈狹窄低於50%,尚不能診斷為冠心病,但若合併不穩定斑塊,會增加心絞痛與心肌梗死的風險,因此需要在干預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基礎上,使用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配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預防血栓形成;若無不穩定斑塊,僅存在心血管危險因素,為了避免冠脈病變持續加重,應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如戒菸限酒、減輕體重,控制三高等。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心臟血管狹窄多處小於50%,嚴重嗎?沒法直接回答!

因為判斷一個人的心血管是否嚴重,需要看人,需要綜合判斷,而不是簡答的看一個造影或CT 的結果,比如對於二三十歲的人來說,這就比較嚴重,因為後續的路還很長,一定要管理好了,要不過幾年就會加重;但如果是七八十歲的人血管多處小於50%,並不能直接說嚴重,或許問題不大!

年齡是第一位,其次是否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腦血管疾病等等也很重要。

所以說,我們不能簡單回答冠脈狹窄多處都小於50%,病情嚴重嗎?

我們單純討論一下狹窄程度:

如果做了冠脈CTA或冠脈造影,我們根據狹窄程度也分4級:

一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25~49%

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這種不冠心病,而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二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50~74%

這個比例的狹窄,一般不需要支架或搭橋手術,因為即使狹窄,但這個血流還是夠心臟用的,一般不會引起症狀。

三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75~99%

按照常規標準,這個程度的狹窄,大多數都需要學運重建,也就是搭橋或支架,當然首先我們先要用藥控制,在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基礎上才考慮支架或搭橋。

四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100%

也就是完全堵塞,這就是心肌梗死,當然大多數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搶救,無論是溶栓還是支架,一個字:快!

也就是說,雖然多處狹窄小於50%,但也不能稱之為冠心病,我們叫多處斑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怎麼辦?

如果年齡不大,都必須積極嚴格控制,因為如果是高齡,這個就不算大問題,即使發展也不會很快,簡單說在有生之年不會有大問題。

但如果是年輕人,或中年人,都必須嚴格認證的控制;因為心血管多處斑塊如果不控制,可能就會造成斑塊進一步加重,過幾年就看可能發展為50%以上,越來越狹窄,甚至引起心絞痛,甚至需要支架或搭橋。甚至最嚴的可能就是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引發心梗,危及生命。

健康生活是控制斑塊加重的基礎:不健康的生活是引起心血管多處斑塊的主要原因,所以不管有沒有發現斑塊都應該戒菸戒酒,堅持適當運動,低鹽低油低糖飲食,控制體重,減少熬夜,減少壓力等等。這是與預防斑塊加重的基礎。

控制三高是預防斑塊加重的關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會加速斑塊進展,所以如果合併三高,必須積極正規控制三高並監測,尤其是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要降到1.8以下。

既然要降低血脂,肯定少不了他汀;至於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這個需要根據年齡及三高等評分,當然也要結合斑塊程度決定,一定建議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總之,50%以下的狹窄,簡單說並不嚴重,但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否則斑塊進展,就會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心血管王醫生


一般情況下,當冠狀動脈任意血管支狹窄程度超過50%,即可診斷冠心病。而對於存在狹窄,但未超過50%的人群,應考慮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雖然未達到冠心病的診斷標準,但也說明我們冠狀動脈存在病變,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導致冠心病心絞痛,乃至心肌梗死的發生。


對於題主目前狹窄程度小於50%的情況,應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為主;要戒菸限酒,需嚴格戒菸,最好不飲酒,難以戒酒者必須嚴格控制量和頻率;要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要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也要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

當然,我們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對於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建議積極治療基礎病,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達標,必要時可配合使用阿司匹林,以預防血栓形成。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對於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5%或有頻繁心絞痛發作或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建議使用支架介入治療。對於病變複雜者,還可以使用冠脈搭橋。




全科掃地僧


首先,冠脈多處狹窄的評估手段是冠脈CTA還是冠脈造影。

如果是冠脈CTA的結果顯示冠脈多處狹窄小於50%,則建議進一步做冠脈造影以明確真實的狹窄程度到底有多少。冠脈CTA有時候對於血管狹窄的程度的判斷不夠精準,有可能存在把嚴重狹窄的病變遺漏的可能性。

如果是通過冠脈造影顯示的多處狹窄小於50%,那麼,這意味著儘管還沒有某一個具體的冠脈病變嚴重到需要進行支架植入治療或通過搭橋手術來重建被阻礙的血流,但是,冠脈內已經存在了顯著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並且,可能不僅僅是冠脈,包括全身的血管,尤其是頸動脈、腦血管、外周血管等都很有可能存在著顯著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這些冠脈內可見的狹窄,儘管還沒有嚴重到需要用支架去撐開,但是其血管壁內可能已經存在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管內皮的炎症和損傷。這些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旦破裂,立刻就會暴露出其內部的脂質核心,而這些脂質內容可以瞬間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聚在這裡形成急性的血栓,這些血栓一旦完全堵塞住血管,就會形成所謂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內科致死率最高的急症之一。

心腦血管系統的疾病不同於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和致殘性往往是由心腦血管急性事件所導致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梗死、急性腦出血等等。所以,動脈粥樣硬化切不可因為狹窄程度不嚴重就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疏忽都是導致悲劇發生的重要原因!


家有好醫


冠狀動脈多處狹窄,狹窄程度少於50%,說明已經有了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的問題,但狹窄程度還不算是特別嚴重,但也足以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心臟是保證身體血液循環的重要的器官,而心臟的正常工作和健康保持,同樣也離不開血液的供應,而冠狀動脈就是為心臟供血供氧的主要血管,我們說的動脈粥樣硬化問題,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

一般說來,如果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超過50%,會認為心臟的血供不會受到影響,而如果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以上,就可以明確的診斷為冠心病的問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患者可能會在勞力後,出現胸悶,心絞痛的症狀,也有可能還是沒有太大的感覺,而如果冠狀動脈繼續狹窄,冠心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穩定性的心絞痛症狀或者心臟功能的改變等情況,如果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的斑塊變得更加不穩定,出現破裂的情況時,就可能會引發身體的凝血反應,形成“血栓”引起冠狀動脈的梗塞,就是急性心梗的問題,因此,不管是慢性的逐漸發展的冠心病問題,還是心梗這樣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都與我們冠狀動脈的硬化狹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的朋友可能要說了,我這不是狹窄程度還小於50%嗎?是不是並不嚴重,不用太擔心,這樣的態度真的要不得。

冠狀動脈出現硬化狹窄,不是一下子出現的,也不是出現以後就不再進展的。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通常是在年齡,遺傳,三高慢病問題以及吸菸,肥胖等不良生活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從血管壁內皮細胞受損,再到脂質在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積,經過一系列的吞噬氧化過程中,在血管壁下方形成黃色的脂質核心,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些斑塊的形成,就是導致血管硬化狹窄的過程。

要知道,這個過程是漸進性的,逐漸進展的,如果我們能夠對一些可控的因素進行積極的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就會變慢甚至處於相對停止的狀態,但如果我們因為還沒有出現症狀,或者狹窄程度還沒達到確診疾病的標準,就不去進行干預和控制,也不吃藥控制慢病,生活上也不注意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就會進一步發展,脂質核心逐漸變大,狹窄程度逐漸嚴重,上面覆蓋的纖維帽逐漸變薄,出現破裂的風險越來越大,一旦動脈硬化狹窄程度嚴重,或者出現破裂引發血管的栓塞,就會對心臟的供血和健康功能形成巨大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並不能因為狹窄程度小於50%就覺得還沒事,對於這樣的情況,只有積極應對,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好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對於這種冠狀動脈出現多處狹窄,但狹窄程度尚未超過50%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和干預呢?首先要看是否有相關的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對於這些慢病,不管嚴重程度如何,不管有沒有相應的症狀或感覺,都應該積極的進行干預和調理,控制血壓在130/80以下,控制好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控制到2.6mmol/L以下,控制好血糖水平,如果有糖尿病問題,儘量把糖化血紅蛋白穩定控制在7.0%以下,這些指標的達標,都是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指標,您都做到了嗎?

除了合理控制慢病以外,不妨也捫心自問以下,我還有哪些對心血管健康不利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因素可以改善的,吸菸嗎?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能先把煙戒了?有沒有肥胖的問題,有信心把體重控制到健康正常的範圍嗎?是不是經常熬夜,能不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讓自己好好休息?能不能做到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能不能保證身體充足營養供應的前提下,糾正能量過剩的問題?愛喝酒嗎,能不能積極的限制飲酒?身體情況允許運動的前提下,能不能做到堅持合理的運動鍛鍊?能不能戒除焦慮或者脾氣不好的問題,讓自己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這些方面,都是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生活調理方面,如果能夠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對上述不良生活因素進行調理和改善,同樣也是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方面。

所以,對於冠狀動脈出現多處狹窄的情況,即使狹窄程度小於50%,同樣應該積極的引起我們的重視,從各個方面來積極的控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進程,儘量減少發展為冠心病的風險。


李藥師談健康


冠脈狹窄程度均<50%,單從狹窄程度上來說,並不嚴重,甚至連冠心病的診斷都不一定夠,但不代表問題不大。

不可否認,冠脈的狹窄程度與冠心病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冠脈狹窄越重,供血也相應受影響越大。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標準(冠脈狹窄達到50%以上)及是否放支架的標準也是主要依據冠脈的狹窄程度(冠脈狹窄達到70~75%以上)。所以單從狹窄程度來說,這個不到50%的狹窄倒還可以,一般情況下的日常活動不至於有太大影響。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整體病情就一定沒問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這個冠脈已經多處出現狹窄(雖然不到50%%),說明已經發生了多處冠脈粥樣硬化,已經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如果在吸菸或情緒激動等情況下,這個已經粥樣硬化的冠脈可能會發生痙攣導致心絞痛的發作,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其次,病情的嚴重程度還需要結合斑塊的性質。雖然造成的管腔狹窄不嚴重,但如果斑塊是易損斑塊(容易發生破裂的斑塊),斑塊一旦破裂後會導致急性血栓形成並完全阻塞冠脈發生急性心梗。臨床上相當一部分心梗都是發生在冠脈狹窄程度只有50%左右的患者。所以斑塊的性質與病情的嚴重程度也密切相關。

最後,即使目前暫時的冠脈狹窄還不嚴重,但如果伴隨心血管的風險因素較多(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這個斑塊是會長的,也會最終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首先應評估斑塊是否為易損斑塊,積極控制心血管的風險因素,他汀類降脂藥穩定斑塊等,並定期心內科門診隨訪。


醫患家


冠狀狹窄多處都小於50%,病情嚴重嗎?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導致我國居民死亡最多的疾病,但臨床上關於冠心病的診斷,明確的是冠狀動脈狹窄大於50%以上才能稱之為冠心病。

那題主提到的冠狀動脈狹窄多處都小於50%,達不到冠心病的診斷,病情就不嚴重?

當然不是,這是一個嚴重誤區!

判斷冠狀動脈狹窄嚴不嚴重,除了要看狹窄的程度,還要看是哪一條冠狀動脈狹窄以及所堵塞的冠狀動脈對心臟供血的影響程度。因為給我們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遠遠不止就那一條,而且每一條所對應心臟的供血區域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想知道冠狀動脈多處都小於50%,嚴不嚴重,得先來看看我們心臟冠狀動脈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用?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心臟就是一個“水泵”,每一次跳動都會給我們身體的各個臟器帶去血液,但大家也別忘記了,我們的心臟本身也是一個器官,它也需要血液,而冠狀動脈就是給我們心臟供應血液的動脈,其起於主動脈根部,分左右兩支,行於心臟表面,分別為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如下圖:


而這左右冠狀動脈了我們心臟以後,又被細分為好幾個重要的分支,繼續來看下圖——心臟外形和血管解剖圖片

如圖可見:左冠狀動脈相比右冠狀動脈要短很多,發自左主動脈竇後分為前室間支和旋支,然後再細分;而右冠動脈則起自右主動脈竇,沿右冠狀溝行走,繞過心右緣,分為右緣支、右房支等等。

所以,根據冠狀動脈分支的走向及分佈的位置,其供應心臟的區域是不一樣的! 比如像右心房、右心室的血供就比較簡單,主要由右冠狀動脈來提供。 而左心室的血供就複雜多了,一半來源於左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三分之一來自左迴旋支,還有20%是來至右冠狀動脈的,而且每個動脈供應的範圍是不一樣的,像左前降支負責左室前壁和室間隔,而左迴旋支則主要供應左室側壁和後壁等。

因此,病人雖然沒有出現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大於50%,但出現了多處小於50%,這病情絕對也是可重可輕的。比如當你堵的是左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左迴旋支等重要冠脈,是同樣可能會引起心臟嚴重缺血,甚至壞死的,危及病人生命的,因為堵的冠脈有重不重要之分!

這點,在我們臨床上,生活中也是有深刻教訓的。之前我接診過的一個病人,因心慌氣短,偶有胸痛,尤其是運動後症狀加重等來找我看病,給他預約了一個冠狀動脈造影,發現冠脈多處狹窄,均沒有達到50%,但病人症狀比起我之前冠脈狹窄超過60%還要明顯,當時建議其住院治療,必要時要進行支架手術。 可病人及家屬就是不聽,還說這堵的都不嚴重,別人堵的比他還嚴重,都沒做手術,一直吃藥好好的,仍堅持選擇開藥回家保守治療,後來沒辦法,給他開一週的藥,讓他不適,立即複查。結果回家不到三天,發生急性心梗再次入我院急診科,因送的太晚,沒能救下來。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冠狀動脈狹窄嚴不嚴重,要不要做支架手術,看狹窄程度只是其中一部分,還要看堵塞的血管及所處的位置以及有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醫學小偵探


冠脈狹窄簡單的理解就是冠狀動脈管腔變得狹窄,會影響血流的通過。能夠引起冠脈狹窄的因素有很多,但冠脈狹窄多數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此外與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有一定的關係。



冠脈狹窄多處都小於50%,病情嚴重嗎?

我們知道冠狀動脈脈是供應心臟的血管,而心臟主要是負責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對維持機體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冠脈狹窄目前認為當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大於>70%以上可能需要進行介入干預治療。如果單純從狹窄程度這個角度來看病情不算是嚴重。但是冠狀動脈的多處都小於50%需要引起注意了,因為目前來看冠狀動脈處於不好的一種狀態。我們知道冠心病的發生都是與冠脈狹窄密切相關的。目前這種情況可能對日常生活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在情緒波動較大或者吸菸等條件下很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的發作,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心肌梗死。因此總的來說,從冠脈狹窄多處都小於50%目前情況來看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且需要干預治療。

如果出現冠狀動脈狹窄怎麼辦?

如果出現了冠狀動脈狹窄有以下建議:明確是否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風險: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飲酒、高脂肪飲食習慣等。如果有以上高危因素建議積極治療。必要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降脂藥物預防冠狀動脈狹窄加重,每隔一段時間複查冠脈造影,狹窄嚴重時需要放置心臟支架。具體請諮詢心內科醫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冠狀動脈多處狹窄均<50%,還不滿足診斷冠心病的標準,但是已經提示冠狀動脈出現了改變,需要引起重視,否則狹窄程度可以進一步加重,而向冠心病發展。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狹窄>50%,導致的心臟缺血缺氧的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都是冠心病下的一種發病類型,是被人們知曉最多的名詞。

那麼針對冠脈多處狹窄,但是狹窄程度都<50%,那麼目前屬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助於預防狹窄進一步加重。具體措施有以下一些:

1、飲食管理: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攝入,如動物內臟、肥肉、豬油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紅茶中含有黃酮類物質似乎可以保護血管,可以適當飲用;戒菸,限制飲酒,最好是不飲酒,如果要飲酒,男性每天酒精攝入量應<25g,相當於白酒50ml、紅酒200ml,啤酒500ml左右。

2、增加運動:體力活動對體重、血脂、血壓、血糖、心肺功能都有好處,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方法之一,具體根據個人情況酌情選擇運動方式,循序漸進,以不引起不適為度。對中老年人,鼓勵日行萬步,時間約1小時左右,分次進行,或者太極拳、保健體操、廣場舞等活動方式。

3、血脂、血壓、血糖的管理: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者,血脂血壓血糖的管理,都在目標值內也是有助於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改變。

4、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他汀類藥物,也是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進一步加重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是全科鮮醫生,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