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師為何歸附朱元璋?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朱元璋籌謀渡江,卻苦無舟楫,正當他為此事一籌莫展之際,巢湖水師來附,如有神助。

巢湖水師為什麼歸附朱元璋,這中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巢湖水師為何歸附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巢湖位於長江水系的下游,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煙波浩渺,有“八百里巢湖”之稱,是古代淮水與長江相通的必經路線,為兵家必爭之地。巢湖最東邊的裕溪河,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向東注入長江。

當時巢湖水師的頭目是趙普勝、李扒頭,李扒頭又名李普勝。趙普勝善使雙刀,驍勇善戰,號稱“雙刀趙”。二人的名字中都有“普”,是南方彌勒教首領彭瑩玉的早期門徒。

彭瑩玉是元末南方紅巾軍起義的領袖,曾被金庸寫入小說《倚天屠龍記》,為明教“五散人”之一。

元至正十一年八月,彭瑩玉鼓勵門徒鄒普勝在蘄州起事,響應劉福通於同年五月在潁州發動的紅巾軍起義,後來扶持徐壽輝為帝,在蘄水(今屬湖北省)建立天完政權。

彭瑩玉在淮西的門徒紛紛響應,李普勝佔無為州,趙普勝據含山寨,二人俱稱“彭祖家”,彭祖指彭瑩玉。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底,蘄水失失陷,彭瑩玉戰死。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趙普勝、李普勝退守巢湖,和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桑世傑、張德勝等人一起結寨自保,發展水師。

趙、李二人與廬州的左君弼素來有仇。

左君弼,長期獨佔廬州,也是彭瑩玉的追隨者,可能入教較晚,名字中沒有“普”字。左君弼的父親是元朝誥封將軍,在加入彭瑩玉的紅巾軍之前,左君弼可能隨父親鎮壓過趙普勝、李普勝,和二人結下仇怨。

彭瑩玉在世時,雙方尚能相安無事。彭瑩玉戰死後,雙方的矛盾逐漸顯現。

廬州,今安徽合肥,位於長江以北,江淮之間、環擁巢湖。

雙方關係不睦,巢湖水師勢單力孤,猶如被困在湖中,一來二往,難免吃敗仗。

有一種說法認為,朱元璋想把巢湖水師據為己有,所以施計挑起雙方的爭端。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呢?

“時雙刀趙李普勝、俞通海父子擁眾萬餘,船千艘,據巢湖,結水寨,與廬州左君弼有隙,屢被其窘,懼為所襲。”《明太祖實錄》

三股勢力在這一帶並存,他們對資源的需求是一樣的,都需要糧食、地盤和人馬,如果其中兩股勢力聯合起來,勢必會引發此消彼長的變化。

巢湖水師接連三次派人來求助,朱元璋決定親自前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