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為何不接受袁紹的建議稱帝?

蕾小敗


大家好,這裡是說文

劉虞字伯安,漢室宗親,幽州牧。

漢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劉虞在幽州廣施仁政,安恤民生,同時對異族安撫懷柔所以無論是在北方百姓還是邊境異族中都很有威望。

袁紹舉薦劉虞做皇帝,則是源自十八路諸侯討董。諸侯為了出師有名,便由袁紹韓馥帶頭,舉薦劉虞做皇帝,劉虞拒絕後,又推舉劉虞做尚書令為諸侯分封官職,劉虞再次拒絕。

至於劉虞為什麼拒絕,個人認為,這裡其實有兩個原因。

實力不允許,不合禮法

劉虞為幽州牧,雖佔據一州之地但內部與公孫瓚不和,外部諸侯林立,能力和實力並不足以震懾其他諸侯,所以即使劉虞做皇帝,也只能做個名不副實的偽帝,而且天下局勢未定,萬一稱帝最後卻坐不到皇帝的位子,只會給自己和家人埋下殺身之禍。

其次,被諸侯擁立為帝,或者擁立為尚書令,都有僭越的嫌疑,明顯不符合禮法,一旦做了,免不了招致口舌,更可能讓諸侯之間離心離德。

袁紹包藏禍心

袁紹名為扶漢,實為漢賊,從袁紹給何進出主意招董卓入朝就可以看出他禍亂大漢的心思。

而這次舉薦劉虞做皇帝,明顯弊大於利,一旦劉虞做了皇帝,天無二日,地無二主。這樣只會讓大漢越亂,明顯不利於重整河山。

這個時候各方諸侯不再一心效忠大漢,而是各自打起了小算盤,都想割據一地稱王稱霸。

而袁紹推舉劉虞做皇帝也正是出於此,只有天下越亂,袁紹才能更加肆無忌憚的擴充地盤做土皇帝。

所以對於袁紹而言滅董並不是最終目標,而是要在這場討伐中獲取更多政治資本,提升自己的名望和實力,為下一步割據天下做打算。

而劉虞也許正是看透袁紹的想法,所以才拒絕做皇帝。


說文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原因的,一是劉虞本身為人節儉,為官清廉,也就是說沒有什麼私慾物慾,第二他不想成為袁紹等人的傀儡皇帝。\r據說劉虞為官清廉,也很受百姓們的愛戴。當時幽州由於處在北方邊境和胡人地區接壤,這裡經常飽受胡人的侵擾,劉虞為政期間開通了和胡人的貿易並制定了公平的貿易規則,北方的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在劉虞擔任幽州刺史期間都恭敬的表示上貢不敢侵擾邊境。劉虞不僅治理州郡有一套他為人也十分簡樸,當時劉虞位居三公之位但他在生活上依然保持著節衣縮食的習慣,據說漢靈帝活著的時候有一次因為缺錢向各地地方官要錢,但提及劉虞的時候漢靈帝也知道劉虞為官清廉沒有什麼財產於是就特意指示免除劉虞的份子錢。從這裡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劉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和其他州牧不同的是劉虞至始至終把自己當做是東漢帝國的臣子,他不聚斂錢財不結黨營私這樣的人他會做皇帝嗎?答案是肯定是不會的。\r劉虞不做皇帝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他雖然是個好官但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下,當時公孫瓚是劉虞手下的將軍但公孫瓚卻經常不買劉虞的賬。後來兩人的關係發展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儘管劉虞手上的兵馬遠多於公孫瓚但是劉虞心懷婦人之仁最終被公孫瓚擒殺。我們說袁紹為什麼請劉虞當皇帝呢?事實上袁紹並不是為了復興漢室,早在之前袁紹就和曹操有過一段對話透露了自己有當皇帝的野心,袁紹主動找劉虞就是認定劉虞就算當了皇帝也控制不住他,他之所以請劉虞當皇帝只是為了以後討伐諸侯使用皇帝的名義能名正言順,等到他實力足夠強的時候再取而代之。那麼劉虞應該也清楚自己連手下的公孫瓚都控制不住,更何況名譽四海的袁紹呢?為了避免成為袁紹等人的傀儡皇帝劉虞當然要拒絕袁紹等人的好意啦。



希爾大大


分析起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袁紹、韓馥等人主動擁戴劉虞為帝,並不是真心聽從劉虞的領導,而是一種權謀和利用,劉虞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不願意被別人當槍使;

二、劉虞自身雖有一定實力,但侷限於當時的幽州,眼前還有公孫瓚在搗亂,如果袁紹等人再摻和進來,形勢更復雜,從實力上講劉虞並沒有稱帝的資本和把握,勉強稱帝也是一個傀儡;

三、劉虞出身漢室宗親,歷任九卿,長期接受漢朝正統教育,他出任幽州牧後堅持向朝廷進貢,一向尊奉朝廷,他也不願意帶頭謀逆;

四、朝廷為防止各地大員造反,一般會將其一部分家人留在京城,會給他們的兒子們在中央安排一些職務,其實就是人質,益州牧劉焉有4個兒子,其中有3個被留在天子身邊,只有一個劉瑁因為有精神病才得以跟隨劉焉,史書上說劉虞的兒子劉和也在漢獻帝身邊任職(有沒有其它子女不詳),也說明劉虞的一部分家人由朝廷控制著,劉虞要稱帝不得不考慮家人的安全。

綜上所述,不願稱帝、不能稱帝、不敢稱帝是劉虞拒絕袁紹、韓馥等人的原因。

喜歡三國的朋友,歡迎關注本人新近出版的新書《三國全史》上下卷,噹噹網暢銷新書,上市以來多次榮登噹噹網歷史類新書銷售排行榜周榜、月榜第1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