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岁时逃难到垣曲靠捏面人为生,53年过去了,现在我活的很开心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张登民,今年72岁,现在家住垣曲县清源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祖籍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出身面塑世家,我是从爷爷手中学到的面塑手艺,听爷爷讲,我家祖上从明朝就开始捏面人了。几百年来我家就是靠捏面人养家糊口的,我15岁那年正式跟着父亲学习面塑技艺,当时,家里弟兄姊妹们多,口粮少,为了活命,必须一边学一边担着行头跟着父亲走街串巷捏面人挣钱,养活一家人。

自从跟着父亲学习面塑那天起,我捏面人就没有停过,为了生计,每天和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在全国各地靠捏面人挣钱补贴家用,那个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条件都不好,吃不饱穿不暖,每天的收入很微薄,有时候和父亲俩人都赚不来一顿饭钱,经常被饿得腿软头晕。

到了1967年,我20岁了。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狠狠心,咬咬牙,挑上捏面人的担子,外出谋生,一路走一路捏,换点食物充饥,一路吃尽了苦头。到了垣曲这个地方后,先得到了本家一个堂哥的帮助立了足站稳了脚跟,两年后,我回老家和老伴结了婚,又一起又来到垣曲,然后就在清源村落户安了家,从事面塑民间艺术至今已整整52年了。现在我也儿孙满堂,闲了就教孙女孙孙捏面人的技巧,每次捏面人孩子们非常开心。


捏面人搞创作,看是简单,其实原料很关键,一点都马虎不得,我家祖辈用的都是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不同的颜料后,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制作成五颜六色的面团材料,然后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每个环节都得讲究严谨,不能有丝毫的粗心。

面塑俗称捏面人,在我们老家当地是很有名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非常久远,相传起源于尧舜时代,当地人们为了躲避天然灾害,祈求风调雨顺,就用面捏一些动物野兽来敬天地求神灵,祭奠列祖来保一方平安,后来就作为民间一种吉祥的艺术品流传开来,每逢过年过节,老人和孩童买一件面塑作品图个吉祥如意。这里是我部分作品的陈列室。

因为我家是祖传手艺,不仅在揉、搓、捏、粘技艺上有一手“绝活”,而且我自己非常喜欢从古书、古戏中了解历史背景,琢磨人物性格和衣着穿戴,研究创作表现手法,在造型上有了大胆和独特创新。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也长大成家,我能静下心来精心创作,先后创作出了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系列面塑,以及许多舞台戏剧中不同风格的人物造型,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高度赞誉,四大名著人物系列作品还被西北民间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4年,我还走出国门到加拿大展示面塑技艺交流,50多年来,我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大赛,并在全市工业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古中国、工匠杯”面塑技能展示大赛铜牌奖。从一个街头艺人到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一生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都受了,现在我老汉很满足也很幸福。

我和老伴刚到清源村时,先寄宿在村里老百姓家里,后来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后,和老伴盖了瓦房有了自己的家,老伴先后给他生下两个儿子,眼看家庭重担和责任被架在肩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每年的大年初一就离开家开始走南闯北捏面人挣钱了。这些都是这几年春节或暑假我在街上捏面人时,摄影师拍到的。

我在自家小院的后面盖了一个彩钢瓦房子,作为家庭面塑展览馆,展出我不同时期的各种面塑作品3000余个,这里的每件作品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故事。我的小儿子跟我在外闯荡了两年,嫌太辛苦就跑到深圳自谋生路了,因为他学的就是设计又有我家传的手艺。很快就在深圳站稳了脚跟,在一家大公司搞企业策划,前几天还来电话说在湖南长沙拿下一个项目,过年可能不回来了。


这两年我经常接到学校的邀请,去校园讲解传统捏面人的手艺,这是个好事情,我觉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只靠家族的延续,要靠社会的力量,所以我不仅打破了家族手艺传男不传女的陈旧观念,还公开免费招募喜欢面塑的学生和儿童,现在还被聘任为学校里的手工制作艺术老师。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我再也不用走南闯北过漂泊生活了,我最开心的是开始不咋喜欢面塑的大儿子现在也迷上了这一行,儿子说他现在总算理解了艺术是相同的这个道理,他觉得家传的这门手艺对他搞文案设计也很有帮助。现在我的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孙女已经掌握了面塑技艺,两个儿子在全国各地承揽城市公园和旅游景区里的大型雕塑工程,大孙女也办起了面塑和美术培训班,我张老汉后继有人呀,你说我能不开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