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携子从安徽逃难嫁到河南,比养子只大14岁,如今过得怎么样


前几天在豫西拍摄地坑院期间,来到三门峡陕州的一个村子,这里倒是遍地地坑院,一个挨着一个,但是有人居住的却没几个,大多已经坍塌废弃,在我们沿着村子寻找有人居住的地坑院的时候,透过院子里的梨树发现了一个坐在窑洞口洗碗的老人。

我们向院子里老人喊了好几声,没见回应,倒是惊动了住在窑洞顶的这位大叔,大叔说院子里居住的老人是是自己的养母,比自己大14岁,今年已经85岁了,耳朵有点背,父亲已去世20年了,养母现在一个人居住在下面的地坑院里,家里弟兄三个,他是家里的老大,平时的生活用品就是他们轮流给养母送下去。

老人看见了我们站在崖边,便问儿子我们是干嘛呢?我们大声说想拍地坑院,但她还是听不清,一直在和我们打岔。弄的我们是哭笑不得。

我们随着这位大叔下到院子里,老人还在洗碗,由于耳朵背,交流起来很困难,大叔就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其他的窑洞。

来到东边的窑洞里面,大叔说这个窑洞当年自己就在这里结的婚,虽然现在已经住到窑洞顶上的房子里,但是这里的被褥什么的都还在,窑洞里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每年暑天气都还会下来睡觉,中午睡觉还得盖被子,比开空调还舒服。

窗户上还是糊的白纸,上面贴着养母用红纸剪得窗花,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当年的情景。大叔说自己的生母去世的早,留下了他们弟兄三个,当时自己只有十二三岁,养母是从安徽老家逃难过来的,父亲比养母大将近20岁,就收留了养母和孩子生活在了一起,养母后来和父亲没有再生育孩子。

院子里的条盘里放着已经择好的洋槐花,看起来已经发蔫了,估计是老人要晾晒成干花,留着以后再吃。

老人做饭还是用的柴火灶,掀开锅盖,中午熬得红薯小米粥。没有喝完,锅里还剩的不少。

老人出来倒水,给我们讲起年轻时候的事,20多岁安徽老家遭灾,带了一个孩子一路要饭到这里,遇到比自己大近20岁的老伴收留了她,自己来到这个家时候,老大才13岁,家里高高低低几个小伙娃,看着也是愁的,好在是落住了脚有了个家,不用再沿路乞讨了。

大叔说这个养母功劳很大,自己带的孩子因病少亡。拉扯他们弟兄几个长大,还都给成过了家,虽然只比自己大14岁,但是这些年都是喊她妈。这个院子有100多年了,自己今年71岁,打记事起这个院子就在,自己的孩子们也在这个院子里长大,已经住了好几辈人了。

院子里的老梨树见证了这个家庭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时代变迁,由于品种不好给锯了嫁接了。只剩下硕大的树身上面发了几个新芽!

由于老人实在交流困难,我们便告别了这个奶奶走出了地坑院。我们出来在后站在路边说话,看见奶奶也拄着拐棍从洞坡走上来坐在入口处休息。大叔说养母身体很好,除了腿有点小毛病,其他都没问题,做饭洗衣服都是自己干,好几次让她和自己一起住,她不同意。

奶奶说自己年龄虽然大了,但是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地坑院冬暖夏凉,几十年也住习惯了。和他们在一起也吃不习惯,就由着她一个人住在下面,自己就住在窑洞顶上,没事就下去看看她。缺啥生活用品就给她送下去。


我们又转回来的时候,看见这个85岁的奶奶和另一个大妈坐在一起休息。不知道耳朵笨的奶奶怎么和邻居们拉家常!

这个是我们出地坑院时候在门洞里发现的老物件,有谁知道这个叫什么,干吗用的吗? 【更多百姓图片故事请添加黄土塬影像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