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歲時逃難到垣曲靠捏麵人為生,53年過去了,現在我活的很開心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張登民,今年72歲,現在家住垣曲縣清源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的祖籍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出身麵塑世家,我是從爺爺手中學到的麵塑手藝,聽爺爺講,我家祖上從明朝就開始捏麵人了。幾百年來我家就是靠捏麵人養家餬口的,我15歲那年正式跟著父親學習麵塑技藝,當時,家裡弟兄姊妹們多,口糧少,為了活命,必須一邊學一邊擔著行頭跟著父親走街串巷捏麵人掙錢,養活一家人。

自從跟著父親學習麵塑那天起,我捏麵人就沒有停過,為了生計,每天和父親風裡來雨裡去,在全國各地靠捏麵人掙錢補貼家用,那個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都不好,吃不飽穿不暖,每天的收入很微薄,有時候和父親倆人都賺不來一頓飯錢,經常被餓得腿軟頭暈。

到了1967年,我20歲了。家裡實在是揭不開鍋,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我狠狠心,咬咬牙,挑上捏麵人的擔子,外出謀生,一路走一路捏,換點食物充飢,一路吃盡了苦頭。到了垣曲這個地方後,先得到了本家一個堂哥的幫助立了足站穩了腳跟,兩年後,我回老家和老伴結了婚,又一起又來到垣曲,然後就在清源村落戶安了家,從事麵塑民間藝術至今已整整52年了。現在我也兒孫滿堂,閒了就教孫女孫孫捏麵人的技巧,每次捏麵人孩子們非常開心。


捏麵人搞創作,看是簡單,其實原料很關鍵,一點都馬虎不得,我家祖輩用的都是以細小麥面和江米麵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不同的顏料後,分別和成不同色彩的麵糰製作成五顏六色的麵糰材料,然後用鍋蒸熟後再配上適量防腐、防蛀、防幹劑等,每個環節都得講究嚴謹,不能有絲毫的粗心。

麵塑俗稱捏麵人,在我們老家當地是很有名的一種民間藝術,歷史非常久遠,相傳起源於堯舜時代,當地人們為了躲避天然災害,祈求風調雨順,就用面捏一些動物野獸來敬天地求神靈,祭奠列祖來保一方平安,後來就作為民間一種吉祥的藝術品流傳開來,每逢過年過節,老人和孩童買一件麵塑作品圖個吉祥如意。這裡是我部分作品的陳列室。

因為我家是祖傳手藝,不僅在揉、搓、捏、粘技藝上有一手“絕活”,而且我自己非常喜歡從古書、古戲中瞭解歷史背景,琢磨人物性格和衣著穿戴,研究創作表現手法,在造型上有了大膽和獨特創新。這些年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也長大成家,我能靜下心來精心創作,先後創作出了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系列麵塑,以及許多舞臺戲劇中不同風格的人物造型,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高度讚譽,四大名著人物系列作品還被西北民間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4年,我還走出國門到加拿大展示麵塑技藝交流,50多年來,我多次參加各種民間藝術大賽,並在全市工業產品博覽會上獲得“古中國、工匠杯”麵塑技能展示大賽銅牌獎。從一個街頭藝人到現在的美好生活,這一生什麼苦都吃了,什麼罪都受了,現在我老漢很滿足也很幸福。

我和老伴剛到清源村時,先寄宿在村裡老百姓家裡,後來經濟條件有所好轉後,和老伴蓋了瓦房有了自己的家,老伴先後給他生下兩個兒子,眼看家庭重擔和責任被架在肩頭,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每年的大年初一就離開家開始走南闖北捏麵人掙錢了。這些都是這幾年春節或暑假我在街上捏麵人時,攝影師拍到的。

我在自家小院的後面蓋了一個彩鋼瓦房子,作為家庭麵塑展覽館,展出我不同時期的各種麵塑作品3000餘個,這裡的每件作品都凝聚著我的心血和故事。我的小兒子跟我在外闖蕩了兩年,嫌太辛苦就跑到深圳自謀生路了,因為他學的就是設計又有我家傳的手藝。很快就在深圳站穩了腳跟,在一家大公司搞企業策劃,前幾天還來電話說在湖南長沙拿下一個項目,過年可能不回來了。


這兩年我經常接到學校的邀請,去校園講解傳統捏麵人的手藝,這是個好事情,我覺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能只靠家族的延續,要靠社會的力量,所以我不僅打破了家族手藝傳男不傳女的陳舊觀念,還公開免費招募喜歡麵塑的學生和兒童,現在還被聘任為學校裡的手工製作藝術老師。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我再也不用走南闖北過漂泊生活了,我最開心的是開始不咋喜歡麵塑的大兒子現在也迷上了這一行,兒子說他現在總算理解了藝術是相同的這個道理,他覺得家傳的這門手藝對他搞文案設計也很有幫助。現在我的兩個兒子、四個孫子孫女已經掌握了麵塑技藝,兩個兒子在全國各地承攬城市公園和旅遊景區裡的大型雕塑工程,大孫女也辦起了麵塑和美術培訓班,我張老漢後繼有人呀,你說我能不開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