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东原过年才做的美食,炉子上下都加热,你肯定没见过!真好吃


在垣曲县城的一户居民院子里,户主人正在楼下的空地上生火打烧饼,这种烧饼是垣曲东原:英言、蒲掌一带的传统面食,也是当地过春节必备的年货,每年的这个时节,英言、蒲掌两乡镇的村民们都要围在家里打烧饼,这是因为烧饼制作工序复杂,需左邻右舍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这就是刚打好的特色烧饼,作为一种特色面食,曾经在英言、蒲掌农村是主食,后来逐渐演变为只有到了春节才做,春节做好可以拿它当礼品走亲访友,不过现在送礼的功能已经消失了,今天这家主人做烧饼,主要是为了给过年回家的孩子们尝鲜。

做烧饼的锅,看起来很特别,这个锅是需要上下加热的,炉盖上是大火,炉底下是小火,只有上下同时加热,才能把炉馍做的既好看又好吃,这种独特的加热方式,颇具民间智慧,现在用的电饼铛和它是一个原理。

今天做烧饼,一共聚集了五户十来口人,大家各有各的分工,做完这家做那家,一位姓安的女士还专门拿来了葱花和羊肉馅,她说今年她要改进改进烧饼的品种,这样打出来的烧饼肯定好吃。

小小的案板前挤满了做烧饼的邻居们,大家有说有笑,这中间大部分年轻人,她们是来学习的年轻人,她们希望把做烧饼的手艺传承下去,今后能自己制作这种年味十足的美食。

做烧饼用的发面,在面里放的有白糖、芝麻和鸡蛋,面揉好之后切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剂子,然后经多次揉捏成圆形,再拿菜刀在圆形的剂子上切花边,切完花边用两根手指在中间轻轻一按,烧饼胚子就成了。为了区别开味道,安女士把葱花和羊肉馅的烧饼没有按传统工艺制作

屋外几个男士负责烤烧饼,这台炉子已经用了二十多年,每次可以烤大约10个,把烧饼放进锅内,这锅烧饼马上就要开始打制了。

虽然烤的方式是上下加热,但中间还是要不断的掀开炉盖查看锅里的情况,并且给炉馍翻个,以防止烤糊。炉盖上燃烧着木柴,再加上很重,所以想要挪开炉盖,只能用铁丝吊起来,一般用抬的方法,今天这位小哥力气大,一只手就稳稳的拎起来了。

锅跟前离不开人,既要保证不能烤过了,也不能让下面的小火灭了,必须保持微火一直在燃烧,这位小哥在用篦子轻轻煽动,让下面的火保持燃烧状态。

这种烧饼从下锅到出炉,大约需要六七分钟时间,这是打好的烧饼,

烤好的烧饼,麦香味十足,由于加了葱花,所以吃起来香甜可口。据这家主人王大哥介绍,这种烧饼很耐放,如果储存得当,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这也是过去家家都想多做一些的原因,因为过完年等孩子上学的时候,可以带到学校当干粮。不过现在就是吃个稀茬

这是王大哥家的小孙孙,手里拿着刚出炉的烧饼,咬了一口,王大哥问小孙孙好吃吗?小家伙开心的给大家做起了鬼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