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蕾 通讯员 余城圆

“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民警王海燕提醒您,上车需系安全带,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如有情况请拨打96110。”当你嘀上一辆网约车,很可能就会听到车上广播这样一句话。

王海燕不只是民警,她其实是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的操盘手,是这里的“王掌柜”,是当家人呢。

【1】

王海燕的样貌称得上端庄秀丽,她却说自己不是一个温柔的女人。

因为工作的关系,其实我们已经认识四五年,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召开警方新闻发布会。

比如杭州警方破获了一件或者一连串案值特别大的诈骗案,这时候往往一个亿都算“小目标”,又比如杭州警方一次性给受骗的人返还七八千万元现金。

所以我看到的王海燕永远是制服笔挺,笑容柔美,落落大方。

王海燕: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但是她不会经常在镜头前面侃侃而谈,这种机会她尽量推给她的同事们。安排记者采访受害人的时候,她也会很细致地选好角度,她看着记者们拍——只能拍受害人的背影或者侧面。

发稿之前,她会再三叮嘱记者别忘记打码;发稿之后,她也会认真审看每一家媒体的稿件呈现。

“我工作中其实很严肃的,反欺诈中心的年轻人们,事情做得不好我会说他们,也会说得有点厉害……当然平时还都是把他们当孩子看待的。”

对王海燕来说,自己的孩子是孩子,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也是她的孩子,中心的年轻人们更是她的孩子。

【2】

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是王海燕和同事们在2015年一手筹建和运营的,它的前身是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

反欺诈中心成立之初,也曾经是浙江省、杭州市两级反欺诈中心的合署办公之地。

“筹建反欺诈中心的时候,我们的新大楼还没造好,老大楼用了几十年已经实在没有可用的场地了。最后我要了刑侦大楼的顶楼天台,临时装修、扩建,花了大半年时间。”

我们都记得,神秘的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曾经在体育场路东端的14楼,而且是电梯到不了的。

出了电梯还要向上走一段台阶,而且刑侦大楼本来走廊两端都有楼梯可以走上去,偏偏反欺诈中心只有一个出入口。

王海燕: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因为是顶层,夏天暴晒,热浪滚滚连空调吹的都是热风;冬天就不用说了,三面都是漏风的窗,“取暖基本靠抖”。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反欺诈中心开始运营了。

第一个经过我们发布的案子就震惊了相关行业。

一个已经持续5186秒的电话,被反欺诈中心捕捉到了,工作人员怀疑是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使用境外号码拨入的诈骗电话。

然而正在接电话的宁波阿姨已经不在家里了,警察拨打她家里的固定电话联系不上她;联系这位阿姨的丈夫和女儿,他们也都联系不上她。

这里得说一句,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家属,王海燕作为一名警察还要先证明自己不是骗子,然后让阿姨的家属相信,给阿姨打电话的那个“北京警察”才是骗子。

这个差点受骗的阿姨,她的女儿就是在银行里工作的,当时还是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后来她接受采访的时候告诉我,当时她真的不相信妈妈会被骗。

那天呢,大家齐心协力,当时王海燕他们用的工作方式还是电话加上反欺诈QQ群呢。浙江杭州的反欺诈中心联手宁波的反欺诈中心,电信和联通的工作人员一起想办法提供线索,用电话指挥着宁波的派出所民警在街头找,阿姨的女儿和老公回家的回家,去菜场的去菜场,最后终于把正在自助银行里要给骗子汇款的阿姨拦住了。

50万元没有汇出去。

【3】

5186秒电话的故事,发生在2016年5月9日,这个故事我们在当年的5月12日刊发于钱江晚报上,至今在很多网络平台上都还能找到转载的内容。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21日,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引发意外而不幸离世,这个女孩挺过了高考,却没能成为一个大学生。

这件事引发了全国的关注,而杭州公安的反欺诈中心在王海燕的带领下,已经成为一个攻防一体、独具特色、战斗力超强的团队了。

2016年的下半年,正是王海燕和她的团队的高光时刻。

王海燕: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当许多地方的通讯网络诈骗新型诈骗案件一件又一件发生的时候,王海燕和她的团队在一件又一件地宣布破案。

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高发,使得国务院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当年,浙江省联席办确定,将2016年12月作为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主题集中宣传月。

王海燕和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这个亮闪闪的品牌,在全国崭露头角。

但是她一直都很谦虚地说,她们也是学习了深圳警方的经验。“筹建的时候,我招了10个文职人员,我们一起到深圳去学习了半个月,每天观察深圳的反欺诈中心怎么样开展工作,回来以后才摸索了一套适合杭州实际情况的新的模式。”

说来奇怪,受骗的人千千万万,但是反诈骗的宣讲内容却总是被百姓忽略。

不管银行工作人员如何劝阻,有的人就是铁了心要给骗子汇款;不管民警辅警保安如何提醒,有的人就是会被骗一次又连续多次被骗。

你说是不是很奇怪?王海燕和很多民警都承认这一点,“因为很多人不承认自己会上当,总觉得自己很聪明不会被骗。他们不知道,现在的骗子都是精准诈骗,确实很难提防的。”

【4】

“整整1个亿的资金,被骗子一下子转到了将近80个银行账户里,这就是爆炸式的转移资金。我追了整整15个小时,从早晨9点到半夜12点,资金在一张张银行卡里转移,我就追着一笔笔资金不停地‘跑’。”

这笔1亿元的涉案资金最终被追回了9965万,这桩惊心动魄的案子也让王海燕印象深刻。

后来,类似的手法出现过太多次,每一次都是需要警方全力跟骗子赛跑,看谁先抓住那一笔笔钱。

王海燕: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做涉案资金的紧急止付工作,不会给我们很多的时间去慢慢梳理,资金的流向全靠记忆。拼的是时间、拼的是速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追回资金。”

反诈骗这活儿,不仅烧脑,也费体力啊。

“有很多被骗人都是企业财务人员,钱被骗了,老板态度好的先不说如何追究,态度不好的就直接叫她赔钱。工作、前途,岌岌可危。我们把钱追回来不光是挽回了资金,其实也相当于挽救了她的人生。” 每一次把钱交还给受害人,每一次收到锦旗,王海燕都会很开心,她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在反诈骗的领域做得越多,我越觉得,这是一项积德的事业。”

最近,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连续两年实现杭州全市的网络诈骗发案下降,涉案的损失金额下降,与此同时,连续两年涉案资金冻结、返还涉案资金都名列全省第一。

反欺诈中心团队已经扩员到63人,办公地点也早已搬进了婺江路上的杭州公安新大楼,王海燕和她的团队还获得了“杭州市巾帼文明岗”的荣誉。

【5】

“守护百姓钱袋子”这一篇大文章,不那么好做,但是王海燕也带着团队做出了花儿。

反欺诈中心的年轻人多,王海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新媒体,注册@杭州防诈骗 这个微信公众号,开通官方抖音号。

2018年,他们在全市培养、组建了100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讲师专业团队,走到群众中去,跟群众开展面对面宣讲。

反欺诈中心联合全杭州的派出所,先后拍摄制作了23部由民警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诈视频,面向群众播放,这先后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转载。

反欺诈中心专门针对学生,联合教育部门借助“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对全市90余万名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测试。通过进大学校园举办专场话剧演出、搞广告画设计大赛、短视频创作选拔等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防骗、反骗队伍,让他们去提高身边同学的反诈骗能力。

针对中老年群众,反欺诈中心联合杭州市老龄工委编制了《老年人防诈骗指南》。

参加她的团队的人越来越多,比如我们报道过的反诈民警罗永此和何可南,他们都很擅长给辖区企业员工上课,经常深入企业,在车间、会议室给企业员工讲法律知识、分析骗局;又比如我们报道过的爱送电影票的电影院“院长”朱晓彤,作为一个老党员,他把经营好电影院和给附近企业的员工进行反诈骗公益宣讲结合在了一起,他的反诈骗课程非常受人欢迎。

2020年的春天,王海燕希望它也是反诈骗事业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